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膜癌(MC)是指脑脊髓膜弥漫性转移瘤,多因颅外恶性肿瘤转移或颅内原发肿瘤向脑膜、蛛网膜下腔浸润所致,可有或无脑和脊髓实质内转移性肿瘤结节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又称癌性脑膜炎,多见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因大量癌细胞转移浸润脑脊髓膜或脑脊液腔的一种疾病,而颅内并无占位性病灶,多因颅外恶性肿瘤转移或颅内原发肿瘤向脑膜浸润所致。本病在癌肿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恶性程度极高,平均生存期仅2~4个月。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使得MC的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脑膜癌病患者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患者脑脊液、血清清蛋白(ALB)与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省、市三级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肿瘤科等送来我院检测的临床拟诊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脑膜癌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标本31例(观察组)及恶性肿瘤未发现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标本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脑脊液与ALB及免...  相似文献   

4.
肖渤瀚  刘佩芳  王琦 《天津医药》2007,35(12):941-942
结节型硬脑膜转移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类型,由于它不同于典型的脑膜转移,在CT或MRI上仅表现为与硬脑膜广基底相连的肿物,缺乏广泛的脑膜增厚、强化的背景,影像诊断时容易误诊为脑外常见肿瘤——脑膜瘤。笔者报道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结节型硬脑膜转移瘤3例。  相似文献   

5.
脑膜癌病是1870年Eberth首次从肺癌尸检病例中发现癌细胞可选择性侵犯软脑膜,1912年Beerman第一次使用脑膜癌病这一名词,由于其临床表现和脑标本的肉眼观察酷似脑膜炎,故又称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在脑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和软膜内弥漫性转移,并随血管周围间隙侵入脑皮质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宫鑫  杨波 《淮海医药》2011,29(2):141-142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MC)的临床表现(包括辅助检查如脑脊液化验、CT和MRI影像学表现等)和诊断方法 ,提高对MC的认识,减少误诊几率.方法 对近期我科所收住的1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MC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主要表现脑神经和脊神经受侵病状,辅助检查中以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瘤的T2WI压水序列增强扫描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活检病理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脑膜转移瘤1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SE序列平扫、T1WI和T2WI压水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扫描检出所有病例,其中常规平扫检出8例,T2WI压水序列增强扫描显示脑膜转移瘤病灶范围、大小、数目更清楚、直观,没有强化血管干扰。结论 T2WI压水序列增强扫描诊断脑膜转移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脑膜癌病临床与病理及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癌病 (MeningealCarcinomatosis)系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 ,是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或脑脊液种植播散而累及脑膜 ,脑、脊髓内并无明显肿块的一种非独立性疾病。由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 ,以往仅在尸检后才能确诊。现将我院于 1992~ 2 0 0 2年经临床、病理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脑膜癌病的 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3例。年龄 35~72岁 ,平均 5 0 3岁。原发灶 :肺癌 2例 ,胃癌l例 ,阴道鳞状上皮癌 1例 ,鼻咽癌 1例 ,未发现原发灶 2例。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呕吐 5例 ,癫痫发作 2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 MRI 提示脑膜强化的常见病因及征象,以便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38例增强扫描示脑膜强化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包括脑膜炎22例,脑膜瘤2例,脑膜转移瘤5例,低颅压综合征2例,术后改变4例,结节性硬化1例,病因不明2例。强化模式有三种形式,即Ⅰ型、Ⅱ型、Ⅲ型。Ⅰ型:硬脑膜-蛛网膜强化,共7例;Ⅱ型: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共16例;Ⅲ型:全脑膜强化(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共15例。结论脑膜的强化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并可有不同的强化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肿瘤细胞整合素β1活性度检测对肺癌脑膜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确诊“肺癌”并拟诊脑膜转移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择30例脑部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腰穿抽取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组化PV系列二步法、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显色。分析病例组脑脊液肿瘤细胞整合素β1活性表达情况,比较两组脑脊液瘤细胞整合素β1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脑脊液肿瘤细胞整合素β1活性高表达对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肿瘤细胞整合素β1活性主要呈高表达,在胞膜及胞浆呈现明显的棕黄色带或棕黄色颗粒。病例组整合素β1活性高表达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肿瘤细胞整合素β1活性高表达诊断肺癌脑膜转移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6.67%,准确率为88.33%,阳性预测值为96.00%,阴性预测值为82.86%。结论 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细胞整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本科收治的脑膜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本科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脑膜转移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明确影像学诊断者13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查到肿瘤细胞7例,20例选择单用或联合全脑放疗、鞘内化疗和全身化疗等治疗,2例行手术分流。确诊后生存期为4周~1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脑膜转移瘤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MRI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治疗方法有全脑放疗、鞘内化疗和全身化疗等,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 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 L(共10份),其中7.5m L应用TM-i 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 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 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 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 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 823个/7.5 m 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 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 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魏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F0003-F0003
脑膜癌是肿瘤细胞广泛转移到脑膜和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恶性疾病,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脑和脊神经麻痹及精神症状等。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现报道误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脑膜癌病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方法对25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细胞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脑膜癌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头痛24例,恶心、呕吐2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0例,视乳头水肿12例,意识障碍6例,四肢无力6例,视力减退5例,癫痫发作5例,精神症状5例,听力障碍3例,头晕3例,发热2例,颈痛1例;20例患者头颅CT/MRI均未见脑膜异常,5例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可见2例脑膜强化,1例脑皮质肿胀,1例脑积水,1例小脑蚓部左侧可疑结节;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升高12例,蛋白升高16例,糖、氯降低14例,23例患者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异型细胞,17例患者行脑脊液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转移癌;17例患者经临床及病理学确定其原发肿瘤,来源于肺癌10例(其中1例肺癌合并前颊黏膜鳞癌)、胃癌3例、贲门癌2、乳腺癌1例、可疑卵巢癌1例,8例来源未明。结论脑膜癌病为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早期以颅内压升高为主;头颅MRI增强扫描对脑膜癌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是脑膜癌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传强 《淮海医药》2011,29(3):245-24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胎儿脑膜膨出与脑膜脑膨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胎儿脑膜膨出与2例胎儿脑膜脑膨出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胎儿脑膜膨出图像特点为自胎儿颅骨缺损处向外膨出囊性包块;胎儿脑膜脑膨出图像特点为自胎儿颅骨缺损处向外膨出厚壁型(含皮肤)囊实性包块,内含迂曲状脑组织回声.结论 胎儿脑膜膨出与脑膜脑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2例经临床、影像学或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3例全脑放疗,8例全脑放疗加全身化疗,1例放弃治疗。结果3例单纯放疗者中1例PR,2例SD,中位生存4.2个月;8例全脑放疗加全身化疗者中4例PR,3例SD,1例PD,中位生存6.1个月;1例放弃治疗者存活1个月。结论MRI结合CSF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该病诊断,放疗加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出现脑膜刺激征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颅内感染患者269例,根据体格检查结果,分为脑膜刺激征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首诊时间、病史、体征、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9例患者中,脑膜刺激征阴性149例,阳性120例。病毒性颅内感染70.6%阴性,化脓性颅内感染16.7%阴性(P<0.05)。意识障碍、病理征、颅内压升高、脑脊液氯化物水平以及脑实质受累与脑膜刺激征阴性有关(P<0.05)。结论病毒感染、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降低或脑实质受累的颅内感染患者容易出现脑膜刺激征阴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容易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  相似文献   

18.
刘喜灿  赵静  张芳  王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22-223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癌(Carcinomatous Meningitis,CM)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确诊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9例脑膜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9例患者分别给予放疗、姑息化疗、鞘内灌注等综合治疗。随访3~24个月,治疗后18例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11例病情出现进展。29例患者确诊后生存期为1~2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结合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CM的早期诊断,同步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9.
<正>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又称脑膜炎败血黄杆菌。2005年Kwang Kyu Kim等将其分类进行了修订,改称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或称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国内文献报道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引起的感染,多为肺部感染,鲜有血液感染报道。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脑膜癌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脑膜刺激征,病情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有脑膜弥漫结节强化或不规则条状强化,部分与脑表面相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临床表现和头颅MRI增强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依赖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