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人体脂肪分析仪测定老年人体脂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人体脂肪分析仪测定老年人体脂含量李清亚,王育才(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石家在050081)关键词:体脂,肥胖TheApplicationofBodyFatAnalyzerforDeterminationofFatContentofOldPer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超重及肥胖小学生的体脂水平,为制定临床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某城区选取的有代表性的2所小学中,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11岁学龄儿童681人,男生338名(占49.6%),平均年龄(9.4±1.4)岁;女生343名(占50.4%),平均年龄(9.3±1.4)岁。采用生物电阻抗体脂测定仪(TBF-026),测定儿童体脂含量。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公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切点判定超重和肥胖。采用非参数检验的U检验比较两组间平均值的差别。结果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儿童的体脂百分比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在男生分别为:15.8%(13.0%~18.2%),21.8%(19.4%~26.1%)及29.6%(25.1%~34.3%),女生为15.5%(12.2%~19.3%),25.2%(21.1%~27.5%)及30.5%(28.2%~34.8%)。不同体型儿童的体脂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北京城区超重及肥胖学龄儿童的体脂百分比水平≥20%,与世界其他种族学龄儿童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 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23.47-8.87×性别)+2.94×(BMI)-0.024×(BMI)2,决定系数R2=0.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g/m2≤BMI < 28 kg/m2)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BFP < 31.1%,女性为33.2%≤BFP < 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BMI所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 BFP与BMI的相关性较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肥胖(BMI≥24 kg/m2)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相似文献
5.
6.
肥胖儿童的营养素摄取及其与血脂和体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膳食摄取特点、及其与体脂、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方法,选取了南京市83对7 ̄11岁学龄儿童,用3日询问与记帐方法对其食物摄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身体测量,测定了血脂。「结果」①肥胖儿童有食物、产能营养素和晚餐能量摄取多的“三多”特点;②肥胖儿童体重、BMI、腰围、臀围、肱二头肌、肩胛下及腹部皮褶厚度、TG、TC、LDL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而HDL却明显低于非肥胖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度、体脂分布与贫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以探讨儿童肥胖度、体脂分布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543名7-10岁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血红蛋白含量的测量和检测。结果 发现:不同肥胖度的各组间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贫血率差别无显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BMI、F%、IBM、TPR、SUM有显性差别,而血红蛋白值无显性差别;非肥胖组儿童,体脂含量F%、TPR中心型体脂分布均明显高于非中心型体脂分布,差别有显性意义(P<0.01),但血红蛋白含量在两组间也无显性差别。结论 BMI、F%、LBM、.TPR.、SUM与肥胖有关;非肥胖组,F%、TPR与中心型体脂分布有关:贫血与肥胖及中心型体脂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8.
L-肉碱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体脂含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L-肉碱对肥胖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肥胖模型,然后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125、250、500mg/kg体重3个L-肉碱组,每天1次经口给予,共6周。观察大鼠体重、睾丸 肾脂肪垫合计重量,TC、TG和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125、250、500mg/kg剂量组动物的体重与甘油三酯(TG)低于对照组;250、500mg/kg剂量组的睾丸 肾脂肪垫重量低于对照组;500mg/kg剂量组的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体脂比低于对照组。[结论]L-肉碱具有改善大鼠肥胖与降低高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体体成分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组成规律、组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外界因素影响下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二组分模型是体成分研究常用模型之一,由Behoke于1942年建立,即以脂肪组织为核心,将人体分为FM(fat mass,FM)和FFM(fat free mass,FFM)两部分。体脂百分比是体成分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脂肪组织的重量占全身重量的比重。随着肥胖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多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日益明显,不断有学者开始探讨体脂百分比和身体各组分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脂分布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心电图影响的一般规律,为预防控制单纯性肥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0~11岁单纯性肥胖的小学生60名(男、女各30名),进行身体成分和心电图检测分析。结果:肥胖学生心电图的QTd(42.1±10.6)ms与QTcd(50.3±11.7)ms与正常学生QTd(36.8±9.6)ms、QTcd(42.4±10.8)ms比较,明显延长;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以及脂肪组织指数(FMI)与QTd和QTcd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对小学生心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控制学龄期儿童肥胖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欣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8):93-94
目的 分析控制体脂对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及母婴结局影响.方法 将天津市河北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112例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孕妇接受控制体脂措施,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干预前后血清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脂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生活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学龄儿童肥胖的影响.方法 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研究"中选取6~18岁学龄儿童3503名,分为肥胖组(1229名)和非肥胖组(2274名).进行问卷调查、静脉采血和基因型检测.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共提取蛋白类食物、果蔬、烟酒、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5个公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FTO基因与蛋白类食物交互作用为例,当两因素共同存在时,其中归因于交互作用的危险度占19.16%.该位点多态性与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的交互作用归因百分比则依次为5.97%、19.62%和12.43%;该位点与烟酒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学龄儿童中,蛋白类食物、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等生活行为因素可能修饰FTO基因与肥胖的关系.但仍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的干预性研究,验证FTO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儿童肥胖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干预对改善体脂率和超重肥胖状态的效果,为成人肥胖干预模式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北京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20~55岁超重肥胖个体随机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健康管理组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管理干预,分别于基线、1月、3月、6月、9月、12月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其体脂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体脂率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管理组与对照组体脂率随时间改变均呈下降趋势,健康管理组体脂率由35.9%下降到33.8%,下降幅度为2.13%(t=11.331,P<0.001),对照组体脂率由34.7%下降到34.1%,下降幅度为0.63%(t=3.789,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别随时间下降趋势不同,健康管理组下降更明显(F=8.693,P<0.001)。健康管理组肥胖转变为超重、超重转变为正常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管理可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水平,在改善超重肥胖状态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依据中国现行体质指数(BMI)切点,探讨中国成年人群体脂率的最佳截断值,并与WHO体脂率标准进行比较。方法 于2017年9—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收集国内四大区(东西南北)共40家医院中46618例体成分测量数据。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BMI和体脂率等指标,并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订的BMI切点为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适宜的体脂率截断值。通过计算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等,比较最佳截断值与WHO体脂率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效果。通过偏相关分析、曲线估计、模型回归以探讨体脂率和BMI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的男女性平均BMI分别为(24.07±3.16)和(23.76±3.38),体脂率男女性分别为(21.57%±9.16%)和(27.65%±9.94%)。通过体脂率判断肥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男性27.4%和女性34.3%。最佳截断值与WHO体脂率相比,检出率和灵敏度下降而特异度和诊断一致性相对提高。体脂率法与BMI法诊断肥胖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体脂率的偏相关系数r=0.637,二次曲线模型比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结论 与BMI法相比,体脂率法评价肥胖率的准确度和一致率较差。BMI法会漏诊较多低体重脂肪超标者,尤其是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脂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生活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学龄儿童肥胖的影响.方法 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研究"中选取6~18岁学龄儿童3503名,分为肥胖组(1229名)和非肥胖组(2274名).进行问卷调查、静脉采血和基因型检测.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共提取蛋白类食物、果蔬、烟酒、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5个公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FTO基因与蛋白类食物交互作用为例,当两因素共同存在时,其中归因于交互作用的危险度占19.16%.该位点多态性与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的交互作用归因百分比则依次为5.97%、19.62%和12.43%;该位点与烟酒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学龄儿童中,蛋白类食物、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等生活行为因素可能修饰FTO基因与肥胖的关系.但仍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的干预性研究,验证FTO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儿童肥胖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脂和肥胖相关基因(FTO)多态性与生活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学龄儿童肥胖的影响.方法 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研究"中选取6~18岁学龄儿童3503名,分为肥胖组(1229名)和非肥胖组(2274名).进行问卷调查、静脉采血和基因型检测.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共提取蛋白类食物、果蔬、烟酒、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5个公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FTO基因与蛋白类食物交互作用为例,当两因素共同存在时,其中归因于交互作用的危险度占19.16%.该位点多态性与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的交互作用归因百分比则依次为5.97%、19.62%和12.43%;该位点与烟酒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学龄儿童中,蛋白类食物、果蔬、静态生活方式和业余体育活动等生活行为因素可能修饰FTO基因与肥胖的关系.但仍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的干预性研究,验证FTO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儿童肥胖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估测腹内型肥胖的最佳临界点及敏感度、特异度。方法:应用核磁共振(MRI)对690名受试者(男305人,女385人)进行腹内脂肪(VA)测量,同时测量BMI、WC、WHR。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简易体脂参数对腹内型肥胖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经MRI诊断,超重/肥胖者中61.7%,正常体重者中14.2%呈腹内型肥胖(VA≥100cm^2);②BMI、WC、WHR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尤以WC的相关性最好;③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脂肪积聚的最佳切割点为BMI:26kg/m^2,WC:90cm,WHR:0.93;④BMI≥28kg/m^2、WC≥95cm时,95%的男性及90%左右的女性呈腹内型肥胖。结论:BMI、WC及WHR都可估测腹内型肥胖,但以腰围的准确率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WHO体脂率标准评价中国现行体质指数诊断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准确性。方法 于2013年5-7月横断面调查河北省玉田县648名18~59岁中青年农村女性,采用标准方法测量人体学指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率(BF%);体质指数(BMI)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体脂率参照WHO标准。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BMI为(24.74±3.97) kg/m2,平均体脂率为(28.54±7.04)%;依据体脂率(>35%)和BMI(≥28.0 kg/m2)标准,调查对象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98%和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体脂率30%为超重标准,BMI 24 kg/m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8和79.06%,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66;以体脂率35%为肥胖标准,BMI 28 kg/m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4和92.00%,Kappa值为0.62。BMI与体脂率呈二次曲线关系(R2=0.614,P<0.001)。结论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与WHO体脂率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准确度和诊断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超重/肥胖成年人体脂与血压关联中血脂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55岁超重/肥胖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血脂、体脂率指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血脂的中介效应。结果 男性和女性体脂率与SBP、DBP均呈正相关(SBP: β值分别为0.208 3和0.188 4,DBP: β值分别为0.205 2和0.209 6,P值均<0.001)。男性体脂率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β =-0.142 2,P<0.01),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β =0.180 5,P<0.001);女性体脂率与TC、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72 1和0.233 5,P<0.001)。控制体脂率后,男女性TC、TG水平与DBP均呈正相关(男: β值分别为0.095 6和0.090 5,女: β值分别为0.117 6和0.083 1,P值均<0.05),且女性TG水平与SBP呈正相关(β =0.127 2,P<0.001);女性体脂率与DBP的关联中,LDL-C水平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19 4,P<0.05),中介效应百分比为9.26%。结论 体脂率与血压呈正相关,男性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血脂无中介效应,女性体脂率与血压关联中LDL-C水平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