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关于病机内容 (1) 从病因学、发病学看,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均可导致气病。如《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说明六淫邪气、七情内气等不同病因可致不同病机。如“风客淫气……邪伤肝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论  相似文献   

2.
一、气之为病古谓百病皆生于气,概指气病之广。人身之气,如盈虚失常,升降失调,均能致病,即所谓“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内经》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恐则气下”,升降失调而为病,虽皆由乎心造,而又莫不涉于肝。气之为病,多为郁结,正如华云岫云:“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盖气体无形,郁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胁胀背胀,  相似文献   

3.
气机浅析     
冷治文 《陕西中医》2006,27(9):1165-1165
气者,物质、能量、信息之概括及其无穷变化也。气机者,气之运动变化也,赅于升降出入也。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百病之纲纪,生死之枢机也。《内经.六微旨论》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瘀血证的独特疗法,瘀血学说,起源于《内经》,立名于《金匮》,发展于清代。当代则得了阐明和重视。早在二千年前的《内经》对瘀血的论述,在名称上有恶血、留血、坏血、死血、干血之称。在病因上有风寒、热邪、气滞、外伤、出血等。如:“塞邪客经脉之中,则血不流畅”,“热邪入血,与血液相结则形成瘀血”。气滞导致血瘀,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止血止”。之述,外伤引起血管破裂,瘀血内留,而形成瘀血。“若有所堕坠,虽血在内而不去……则气血凝结”之论。各种出血后,血液瘀积,形成瘀血、吐血、便漏。“其血无不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  相似文献   

5.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分布运行于全身上下各个部位,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的每一脏器都存在着升降出入这一生理活动。当人体的气机该降不降,该升不升,体内的气机也就发生了紊乱,升降出入出现异常,就会变生百病,“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反之,由于气的无处不在,任何疾病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气的异常。《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张景岳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欲求其本,则只一气字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6.
心平气和     
祖国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归属于心,认为“心藏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言其体,神言其用,在泛指时“心”、“神”可以互释,也常常合称“心神”。又把一切生命活动归结为“气”的活动,其基本活动形式是“升降”、“出入”,“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有度,出入有常,则气机流畅,身体健康。“气”的活动有它本身的规律,同时又受心神的调节、支配、影响。《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相似文献   

7.
七情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不同的情志变化,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凋,导致病情加重。而情志的舒展、气血和顺,则可缓解病情,加速痊愈。因此,护理人员对每个病人的情志护理不可忽略。1 七情因素对脏腑的影响及所致病证 古语曰:“精神内伤,身必败之”。又如《内经》所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行而成血证。最常见的情志护理以心、肝、脾三脏病证为多。情志影响于心,则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9.
朱翠玲 《国医论坛》2003,18(4):47-48
“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语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上”、“下”二字 ,诸注不一 ,总其要有四 :1上指寸口 ,下指尺部。如王冰注 :“上谓寸口 ,下谓尺中。”张琦、姚止庵、张志聪等注均同此义。 2“上”指寸口 ,“下”指关脉。如马莳注 :“上者寸也 ,上盛者为气居于高。下者寸之下 ,即关也 ,下盛者气胀于中。”3上指寸口 ,下指关尺二部之脉。如张介宾注 :“上为寸 ,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 ,喘满之谓。关尺为下 ,下盛者 ,邪滞于下 ,故腹为胀满。”4脉升为上 ,脉降为下。如吴昆注 :“脉之升者为上 ,上盛则气病高。高 ,粗也。脉之降者…  相似文献   

10.
李政安 《国医论坛》1997,12(2):42-42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之有生全赖于气,凡人气盛则生,气衰则弱,气存则生,气绝则死.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之关于生命甚为重要,世人所共知不待言矣。自《丹没心法·火》“气有余便是火”起,医者宗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晚之处也。”而每逢热证辄用泻肺耗气,必使其气绝而后已.相习成风,恬不为怪,而未有起而辨证之者。人之有生全赖于气,病则气必虚,虚则必需补,岂可做伐而重耗其气哉?如妄投耗气之药,即使壮盛无病之人尚恐力不能胜,何况已病气虚之人乎?考之《内经》,皆谓气之不足而生火…  相似文献   

11.
升清法是根据人体气机有升有降而确立的。《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体升降出入一旦发生障碍,则可发生多种疾病,而应用升清降浊法又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 “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见于《灵枢·经脉》篇中,历代医家对它作了多种解释,各执已见,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笔者通过学习,认为仍有重新商榷的必要。历代医家的注释概要《灵枢·经脉篇》在十二经中均有“是动、所生病”之论述,《难经》最早为它注释:“……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由于十二经病候十分复杂,气证、血证在“是动”与“所生病”中前后交错,《难经》的上述注文非但未中的,并使后世医家跟踵而入不得返悟,不少人以气在外(为先),血在内(为后)作依据为《灵枢·经脉篇》注文。如唐·杨玄操曰:“邪中于阳,阳为气,故气为先病,阳气在外故也;若在阳不治,则入于阴,阴为血,故为血后病,血在内故也。”明·张世贤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邪由外入,先气而后血”。清·张志聪亦曰:“夫是动者,病因于外;所生者,病因于内”……以上诸论,源于《难经》出自一辄,大同小异。均未能符合经旨本意。如:徐灵胎曰:“此就  相似文献   

13.
气机升降,是宇宙运动的一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本是“相应”的。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  相似文献   

14.
<正> 祖国医学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如“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的观点,即为我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指导思想。在《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凡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皆能引起气机紊乱,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诸如身心疾病的发生。关于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也有论述。《杂病源流  相似文献   

15.
1 分消走泄法的出处、源流、概念、适应症 “分消走泄法”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温热论》,他说:“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少阳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  相似文献   

16.
脉诊研探     
梁士朋  艾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9):744-744
脉诊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历代脉学著作很多,谈脉之医家如繁星洒于医林。早在《内经》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脉诊的方法、脉名及对正常脉象的认识或对病脉、死脉的了解等,都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相似文献   

17.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18.
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连气道,开窍于鼻,而主一身之气。《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的,其运动形式不外升降出入,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都以升降出入为其活动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形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气机升降出入,是各个脏腑的综合作用,但肺之宣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而且肺之宣降又是对立统一的。掌握宣发与肃降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理解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理、病理、治疗几方面,对  相似文献   

19.
《内经》在养生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顺应天时变化,即“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人生在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日月星辰,四季寒暑无不对人的生长壮老具有深刻的影响,人只有掌握并且顺应自然界天  相似文献   

20.
谈练功人的情绪调控张振利学练气功,应该注意调控过激情绪,防止七情干扰。因为七情过激,不仅影响练功效果,也有害于身体。七情,主要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是血之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