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目的 研究HSC在体外和体内的增殖和凋亡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研究对象为HSC系。结果增殖采用MTT比色法,细胞凋亡采用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临床研究对象是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复方861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HSC增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HSC的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率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TUNEL法检测,用5mg/ml复方861作用48h二,HSC凋亡率为  相似文献   

2.
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东眷  刘平 《肝脏》2000,5(3):157-157
肝纤维化是肝脏中纤维生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所致。正常肝脏能精密地调节这种平衡 ,以维持细胞外基质 (ECM)的自身稳定 ,肝纤维化时纤维生成超过了纤维降解 ,ECM便过度地在肝脏沉积。这不仅表现为ECM的增加 ,而且ECM的构成成分和肝内分布也发生变化。肝星状细胞 (HSC)既是产生ECM的主体细胞 ,又具备产生降解ECM相关酶类的能力 ,因而目前认为HSC在肝纤维化的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上发挥重要作用 ,是肝纤维化产生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一、星状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主体细胞体外培养表明 ,HSC一经活化就转变为特化的成肌…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4.
缺氧对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多种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均可致肝纤维化,其形成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产生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1].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2].缺氧是最常见的致病或伴随因素之一,其对HSC产生胶原及胶原降解酶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作者对原代HSC行缺氧培养,用ELISA方法测培养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MMP-2)、Ⅳ型胶原(collagenaseⅣ,ColⅣ)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相对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对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复方861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对星状细胞凋亡和影响中药复方861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分离培养的正常大鼠原代肝细胞和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细胞和复方861作用于不同的培养基再作用于星状细胞,用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临床研究对象是用复方861治疗6个月行治疗前后肝穿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结果:原代培养的正常肝血细胞促进了星状细胞的凋亡(P<0.05)。复方861可以增加这种促凋亡作用(P<0.05)。临床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大量活化增生,用复方861治疗6个月后有肝细胞再生,同时活化的星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可观察到其凋亡。结论:正常肝细胞可以促进星状细胞凋亡,复方861对星状细胞有直接和间接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雌二醇对大鼠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7β—雌二醇(E2)可能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现探讨E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4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 1876年德国 von Kupffer首次描述星状细胞( 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 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维生素E(V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过氧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HSC。结果 新分离的大鼠HC培养1w时具有增殖和ECM分泌的活性。VE可有效抑制大鼠HSC^3H-胸腺嗜啶(^3H-TdR)、^3H-脯氨酸(^3H-Pro)的掺入和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的分泌,VE作用后HSC产生丙二醛(MDA)下降,与分泌PCⅢ的抑制呈正相关。结论 VE可抑制大鼠HSC增殖和减少ECM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从新  顾月华 《肝脏》2000,5(4):219-220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为应用氧化苦参碱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贮脂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蓝(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交原合成。结果 氧化苦参碱在5ug~500ug/ml浓度范围内能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提高药物浓度则形成作用平台。结论 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具有抑制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这对防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用0.125、0.25、0.5mgm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SC细胞系rHSC99和肝细胞株HL7702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早期细胞凋亡,TUNEL法原位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改变。结果①苦参碱对HS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参碱对肝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但促增殖作用不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②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对照组、苦参碱0.125mgml组、0.25mgml组、0.5mgml组凋亡率分别为0.99%±0.45%、5.00%±0.98%、13.6%±2.19%、17.2%±2.17%,差异有显著性(F=63.14,P<0.05)。苦参碱处理组细胞TUNEL检测发现DNA断裂,透射电镜下见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并凝聚成团块状,沿核膜排列。结论苦参碱可抑制HSC增殖、诱导HSC凋亡,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糖刺激对大鼠胰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PSC,取传第3~5代细胞,分别用正常葡萄糖(5.6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高葡萄糖(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和甘露醇(5.6mmol/L葡萄糖+19.4mmol/L甘露醇)(等渗对照组)处理5天后,用MTT法、~3H-Thymidine掺入和~3H-Proline掺入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DNA合成和总胶原合成,同时用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多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P Ⅲ NP)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结果 与等渗对照组比较,高糖组PSC增殖、DNA合成、总胶原合成和细胞上清H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细胞上清P Ⅲ N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糖可刺激PSC增殖与胶原合成,参与PSC活化。体内高糖血症可能是PSC活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内Ca^2+在HSC的活化、增殖、迁移、合成与分泌胶原及细胞舒缩等中具有重要功能。为进一步阐明复方861的药理作用,研究了它对HSC Ca^2+浓度及L-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L-VOCC)蛋白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结扎胆管诱导的肝纤维化sD大鼠HSC。观察HSC形态学变化,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a—SMA、PAR1和PAR2在HSC的表达,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果随着培养HSCs时间的延长,HSC的VitA和脂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HSC形态发生改变呈星状,细胞增殖活跃,而a—SMA、PAR1和PAR2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强,原代培养14天达到高峰。a-SMA与PAR1和PAR2的表达呈一致关系。结论PARs可促进a-SMA的表达,PARs表达与HSC的活化和增殖相关,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素对HSC生长、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肝素和不用肝素对活化的HSC进行处理,以直接细胞计数和BrdU标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闰核酸分子杂交分别检测I、Ⅳ型前胶原蛋白、纤连蛋白和Ⅰ、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活性。结果 肝素使血清所致的HSC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