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保肝解毒颗粒的干预机理。方法:160只小鼠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异烟肼及四环素组各5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各实验组再分为单纯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甘利欣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然后以雷公藤多苷、异烟肼及四环素灌胃1次造模。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18(见-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和四环素模型组小鼠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细胞凋亡程度严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保肝解毒颗粒中、小剂量可使雷公藤多苷模型小鼠IL—18水平明显降低,大、中剂量可使其肝细胞凋亡显著减轻;保肝解毒颗粒各剂量均可使四环素性模型小鼠IL-18水平明显降低,小剂量可使其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异烟肼模型组及各观察组小鼠血清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肝细胞凋亡程度较轻,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理有所不同;雷公藤多苷和四环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与IL—18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肝解毒颗粒可通过降低血清IL-18水平、抑制肝细胞凋亡等起到防治肝脏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雷公藤多苷连续灌胃5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逍遥散提前用药1周组(防治组)。雷公藤多苷按37.5 mg·kg~(-1)灌胃给药,逍遥散(水煎剂)按19.270 g·kg~(-1)灌胃给药。首先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其他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周后,雷公藤多苷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治疗组和防治组每天上午8:00~9:00灌胃逍遥散,2 h后再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给药持续5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化学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微量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肝组织IL-6,IL-1β,TNF-α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肝血窦受挤压变窄,肝板变宽,肝细胞出现明显坏死,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GSH-Px,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治疗组与防治组大鼠肝组织少部分炎细胞浸润,水肿减轻,部分细胞紊乱,血清IL-1β,IL-6,TNF-α,ALT,AST,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IL-6,TNF-α,IL-1β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且防治组疗效更好。结论:逍遥散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缓解雷公藤多苷所致长期肝毒性,且提前预防性给药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高、中、低剂量组(54.6,27.3,13.7 mg·kg-1),美洛昔康片组(3.9 mg·kg-1),每组10只。以巴豆油混合致炎液建立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含量和活性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脾、肾等脏器指数,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可明显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血清中PGE2、TNF-α和IL-2含量降低,血清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指数变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雷公藤多苷片可引起肝细胞水肿和浸润。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在13.7~54.6 mg·kg-1范围内既有明显的药效作用,又有一定的肝损伤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毒”关系,其抗炎机制与减少PGE2炎性介质和血TNF-α、IL-2的产生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肝解毒颗粒对雷公藤多苷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天,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制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并对肝细胞变性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凋亡细胞等病理改变,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脂肪变性较轻、肝窦稍有变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肝细胞变性程度严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肝解毒颗粒各剂量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均有所改善,尤以大、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肝解毒颗粒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方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经方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经方四逆散能降低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小鼠血清ALT、AST、MDA升高的水平,能升高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小鼠血清SOD、GSH降低的水平;经方四逆散能使肝损害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四逆散药粉 米汤降AST、MDA明显,四逆散煎剂降ALT明显。[结论]经方四逆散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地黄药汁制法炮制对雷公藤诱导的肝毒性的减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生品组(2 g/kg)、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1、2倍剂量组(2、4 g/kg)、清水制雷公藤组(2 g/kg)和生地黄药汁辅料组(1 g/kg),各组均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28 d,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通过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病理的检测分析,初步评价其减毒作用;进一步借助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试剂盒方法,通过对肝凋亡相关蛋白及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其减毒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雷公藤生品组致使小鼠肝脏系数、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出现肝细胞变性,并伴有炎性浸润及血管瘀血,显著上调肝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下调肝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P<0.01),而经1、2倍剂量生地黄药汁制雷公藤炮制品干预后均在不同程度上逆转了上述指标的异常(P<0.01,P<0.05)。结论:生...  相似文献   

7.
软肝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软肝胶囊对实验性急性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软肝胶囊分高低剂量组灌胃治疗,测定实验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软肝胶囊能使氯仿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值降低,提高其SOD活性,降低其MDA含量。肝组织病理学显示:软肝胶囊均能减轻肝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软肝胶囊对急性肝损伤模型有明显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刺蒺藜总皂苷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刺蒺藜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纽和空白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7d,然后以雷公藤多苷灌胃1次造模,观察小鼠血清AIJT、AST水平变化及肝组织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刺蒺藜总皂苷可有效降低小鼠血清ATJ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肝组织Caspase-3表达降低,尤以高、中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刺蒺藜总皂苷对雷公藤多苷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保护作用,其机理与降低Caspase-3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30-133
目的:评价茵蒿蓝颗粒退黄降酶保肝的药理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isothiocyanate-1-naphthyl esters,ANIT)、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 IN)、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加大肠杆菌脂多糖(intestinal coli 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以小鼠肝功能和肝病理改变为判断指标,观察茵蒿蓝颗粒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结果:茵蒿蓝颗粒可显著降低黄疸型肝炎模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降低D-Ga IN急性肝损伤模型和BCG加LPS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茵蒿蓝颗粒对以上3种肝细胞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试验结果提示5.2g/kg可作为有效参考剂量。结论:茵蒿蓝颗粒具有良好的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柴胡皂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组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干扰素组、柴胡皂苷组、联合组(干扰素+柴胡皂苷)5组,各组分别给药2天并注射ConA后8、24h采集标本,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炎症坏死显著,血清ALT、AST明显升高,同时24h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肝组织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IL-1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3个用药组肝组织散见点、片状坏死,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肝组织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而IL-18、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3)联合组24h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干扰素组明显升高,8h和24h的IL-18水平较干扰素组明显降低,24hTNF-α水平较干扰素-α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柴胡皂苷能有效发挥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虎清肝方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给予安宫牛黄丸灌胃、实验组给予茵虎清肝方药液灌胃。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白细胞介素-6(L-6)表达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检测肝脏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Ⅲ-PC)和Ⅳ型胶原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肝窦区扩张并充血。给予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肝细胞形态结构稍紊乱,肝细胞肿胀减轻,坏死肝细胞减少,结节状也少,纤维组织减少。模型组大鼠的ALT、GOT、TBIL、肝脏指数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P <0.05)。给予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的ALT、GOT、TBIL、肝脏指数、HA、LN、Ⅲ-PC以及Ⅳ-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大鼠的SOD和GSH含量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和MDA含量明显升高;药物干预后,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 <0.05),TNF-α、IL-1β、IL-6水平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 <0.05)。阳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SOD、GSH和MDA含量、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虎清肝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阻断肝脏纤维化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肝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5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保肝汤低剂量组、保肝汤高剂量组,每组14只。采用白酒灌胃造成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行药物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后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取血用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肝功能酶AST、ALT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初步探讨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大量气球样变及脂肪变性。保肝汤低剂量组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胶原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同模型组和保肝汤高剂量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保肝汤可以明显降低ALT、AS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保肝汤组肝组织MMP-13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强(P〈0.05),保肝汤组肝组织TIMP-1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弱(P〈0.05)。结论:保肝汤可以通过抑制纤维化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保肝颗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护肝片组、力克组、保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护肝片组ig给予0.7 g·kg-1·d-1,力克组为1.18 g·kg-1·d-1,保肝颗粒高、中、低分别为12.9,6.45,3.225 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分别ig给药1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每组分别ig 50%乙醇0.012 m L·g-1,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24 h之后,杀鼠取材,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肝脏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BIL,TG和LDL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HDL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血清ALT,AST,TBIL,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HDL水平升高(P0.01,P0.05)。病理观察显示,保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水肿和炎性浸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保肝颗粒对小鼠血清中ALT,AST,TG和LDL的含量抑制明显,但对TBIL的含量抑制不明确,能有效促进HDL生成,改善肝细胞水肿及炎性浸润,从而能达到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酶灵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后皮下注射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为模型,测定肝酶灵注射液对肝损伤大鼠AST、ALT、ALP和白蛋白/球蛋白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酶灵注射液能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ST、ALT、ALP含量,升高白蛋白/球蛋白,减轻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保护肝组织的超微结构。结论:肝酶灵注射液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肝Ⅰ号对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傣药保肝Ⅰ号(BGYH)对急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iv卡介苗(BCG,1.5 ×107个活菌数/只)+脂多糖(LPS,10μg/只)造成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后连续ig保肝Ⅰ号低、中、高(5.1,10.2,20.4 g·kg -1)剂量12 d;采用iv刀豆蛋白(Con A,15 mg·kg-1)造成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后连续ig保肝Ⅰ号低、中、高(5.1,10.2,20.4g· kg-1)剂量7d;采用sc CC14(40%)大豆油溶液建立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后连续ig保肝Ⅰ号低、中、高(0.14,0.28,0.56g·kg-1)剂量8周.各组动物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并取肝脏做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变,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o),白蛋白(Alb),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在BCG+ LPS模型中,保肝Ⅰ号能显著降低ALT,AST活力和肝脏指数(HI);在ConA模型中,保肝Ⅰ号能显著降低AST,ALT,TNF-α的活力;在CC14复合因素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保肝Ⅰ号能显著降低AST,ALT,升高Hyp,能显著升高Alb含量,且保肝Ⅰ号能减轻各模型动物肝脏病变.结论:保肝Ⅰ号对急慢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五灵胶囊(WL)对免疫性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卡介苗(BCG)+免疫佐剂+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WL灌胃给药12d,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并制备肝组织蛋白;予大鼠WL 10、6.25g/kg灌胃4d,腹主动脉取血并制备含药血清;另取SD大鼠分离原代肝细胞和原代枯否细胞(KCs);采用Transwell小室下层培养KCs,含药血清-KCs条件培养上清对小室上层肝细胞作用。酶法测定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及条件培养上清中AST、ALT和LDH-L活性。取KCs培养成单层并同步化24h,PDTC和WL分别干预KCs 24h,再加入60μg/L的LPS诱导12h,Real-time PCR检测LPS诱导KCs表达MCP-1、IL-1、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和体外培养KCs表达TNFRⅠ、NF-κBs亚蛋白及IκKβ、IκB。结果:WL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抑制肝组织内活化NF-κB信号通路;含药血清Ⅰ、Ⅱ组明显抑制活化KCs分泌促炎因子损伤肝细胞,WL抑制LPS诱导KCs表达NF-κBs信号通路蛋白,下调MCP-1、IL-1、TNF-αmRNA表达。结论:WL治疗慢性肝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与下调活化NF-κBs信号通路蛋白,阻滞KCs释放过量促炎因子所致肝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调肝颗粒剂抗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忻  赵晖  张楠  穆阳  张秋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80-1681
目的观察调肝颗粒剂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CG(1×104个活菌)静脉注射致敏小鼠,12 d后静脉给LPS(6μg/只)攻击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4 h后取血和肝脏,测血清AST和ALT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乙酰氨基酚腹腔注射(500 mg/kg)致肝损伤,2.5 h后处死小鼠测血清GSH和肝脏MDA。结果给BCG的同时给调肝颗粒剂(20 g/kg)能显著的减轻BCG和LPS所造成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ALT,AST的升高,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枯否氏细胞增生,促进肝细胞增生;并能显著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引起的GSH降低,同时减少肝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结论调肝颗粒剂对BCG加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它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