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模型。方法:将动物分为A、B两组。每组均以10只SD大鼠为供体,10只Wistar大鼠为受体进行原位及异位移植。原位移植的静脉选择颈外静脉,动脉选择颈外动脉,动脉吻合平面选择甲状腺上动脉分支处;异位移植选择股动静脉。然后观察大鼠及其耳廓的生存情况与组织学变化。结果:两组的耳廓生存时间为5-11d,异位移植大鼠的生存率最高,耳廓的生存及病理改变与原位移植无差异。结论:大鼠同种异体耳廓异位移植模型对于研究带血管的体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排斥反应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孙志成  李世荣  曹川  郑红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8):663-66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在同种异体移植的大鼠耳廓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免疫细胞的浸润。方法 使用Lewis大鼠 8只作为供体 ,BN大鼠 8只作为受体 ,进行异体耳廓移植 (LewisBN) ;使用BN大鼠 16只进行自体移植 (BNBN)。观察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及病理改变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NTES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同种异体移植耳廓平均生存 (7 3± 0 2 5 )d ,移植耳廓组织中RANTES的表达于术后 3d达到高峰 ,并与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有明显的关系 ,同时可见大量单核细胞的浸润。结论 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移植后 1周左右发生排斥反应 ,并与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及进一步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器官移植的移植免疫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模型,并探讨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Wistar系大鼠为供体,SD系大鼠为受体。采用左侧原位肾移植法,动脉端-端吻合,静脉袖套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共进行大鼠肾移植80次,存活73只,7只大鼠死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1.3%,建立了稳定、实用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结论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动物模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对建立稳定的模型有重要影响。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大鼠同种异体在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棋型。方法:选用大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共施行96只移植手术,模型稳定后的56只小肠移植5天成活率为85.71%。结论:本模型制作成功率较高,适合小肠移植排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非套管法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使用250~35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连续缝合支气管和肺动、静脉,建立大鼠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肺脏血管、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性。结果 10只接受左肺移植的受体大鼠均成功脱离呼吸机,供肺冷缺血时间约40 min,热缺血时间约40 min,总手术时间约130 min。解剖后检查示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非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接近临床肺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胰腺移植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采用大鼠颈部作为移植部位,不阻断体循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将供胰附带的主动脉段与受体颈总动脉以袖套法吻合,供胰的门静脉与受体的颈外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注意补液与保温。结果:共进行70次大鼠胰腺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20次,供受体手术时间均约1h,手术成功率为85%;移植胰的组织学变化与临床胰腺移植相似。结论:本胰腺移植模型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并能较好地模拟临床胰腺移植过程,适用于该领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14只犬进行了7次大喉同种异体移植术.术中将供喉一侧带有颅甲动脉的颈总动脉和两侧颈外静脉分别与受体一侧颈总动脉和两侧颈外静脉进行端—端吻合,建立喉移植的动物模型,并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观察移植喉的存活和排斥反应的情况。对不同管径血管的吻合技术、CsA的应用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本血管吻合方法,可维持再植喉的存活;CsA能延长移植喉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脏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Niu LL  Zheng M  Cao F  Xie C  Li HM  Yue W  Gao YH  Bai CX  Zhu SJ  Pei X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8-4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大鼠心脏定居存活情况、同种异体移植是否可行。正常心脏微环境与梗死心脏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5只,①正常心脏MSC移植组(10只);②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10只);③心肌梗死MSC移植组(10只);④单个核细胞治疗组(5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分离纯化来自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于冠脉结扎后1~3h植入到雌性正常大鼠和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组织,模拟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于细胞移植后10周取心脏检测各种指标。结果(1)经纯化的大鼠MSC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可定居、生存,而未经纯化的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未见存活;(2)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带蓝色荧光的供体MSC细胞核呈小岛屿状分布,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无关;而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免疫组化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结论纯化的MSC具有免疫耐受特性,无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MSC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不发生迁移、分化;而在急性梗死大鼠心脏中具有向缺血梗死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改良袖套法建立异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改良Heron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方法:选择NIH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用聚乙烯套管将小鼠升主动脉与大鼠右颈总动脉端端套入吻合,同法将小鼠肺动脉与大鼠右颈外静脉端端套入吻合,以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进行移植手术30次,成功率93.3%.移植后心脏平均存活时间2.13±0.8天.结论:改良袖套法操作简单、迅速、稳定、便于观察,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序贯复合组织移植(SCTA)对先前实质器官移植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取WKY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到F344大鼠,应用Cuff技术分别吻合左肺动脉、左肺静脉及主支气管。术后对F344大鼠应用环孢素(CsA)5 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10 d;以呼吸频率检测移植左肺功能。肺移植后第11天,取Brown Norway大鼠腹部3 cm×3 cm肌皮瓣原位移植至F344大鼠,皮瓣吻合血管为股动脉和股静脉,皮瓣移植后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10 d后,取移植皮瓣和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排斥反应。结果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90%,CTA手术成功率100%,SCTA成功率90%。移植肺的呼吸频率从移植10 d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61±10)次/min增加到移植20 d后(停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75±15)次/min。移植肺显示出典型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血管周围及肺组织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自体移植腹壁皮瓣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CTA术后皮瓣显示典型血管周围及皮瓣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CTA大鼠模型的建立对于实质器官移植后CTA及二次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组织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每组大鼠8只),同种肝移植组(A组)以纯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雌性BN大鼠为受体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同种肝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B组)于肝移植术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0.25 mg/kg);同种肝脾联合移植组(C组)于肝移植同时移植供体脾脏;同种肝脾联合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D组)于肝脾联合移植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异体脾组织移植组(E组)于同种原位肝移植同时移植第三品系大鼠脾脏组织,术后进行小剂量FK506治疗.观察各组的存活期,并分析受体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嵌合体的形成情况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C组大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其受体T细胞同种抗原反应性明显降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1),且在60 d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仍然较高;肝脏病理分析也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脏移植能明显诱导受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嵌合体的形成,降低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促进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 方法:选用25对C57BL/6小鼠行同种同品系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手术。取供体小鼠后肢,于腹股沟韧带下缘起沿股动脉、股静脉向上游离,电凝切断除股静脉、股动脉外所有分枝血管至髂外动脉、髂外静脉,断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后,横断股骨、股部肌肉。将供体髂外动脉、髂外静脉分别与受体小鼠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连续缝合供体皮缘于受体皮肤切缘固定肢体。于供肢胫骨远端关节处切断,结扎残端。 结果:手术成功率76%,总手术时间87.1?0.1min,供体获取时间23.8?.9min,血管吻合时间55.3?.6min。 结论:小鼠异位肢体复合组织移植成功率较高,稳定可靠,是一种新的研究移植免疫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大鼠心脏移植冠状血管内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包括对照组(CsA组)和实验组(HGF组)。分别于术后15d、60d采集各组标本,沿冠状动脉切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的表达,RT-PCR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mRNA表达,观测冠状血管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完整,内膜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iNOS在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膜的表达,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P<0.01)。结论:rh-HGF通过上调移植心脏冠状血管内膜iNOS表达,可保护冠状血管内皮功能,预防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建立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方法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比较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1.42%,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322 g;组织插块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42.85%,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206 g。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该SD大鼠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喉移植改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近交系F344大白鼠80只。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Strome喉移植模型,实验组保留咽升动脉,供体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颈总动脉和颈前静脉行端端吻合,比较2组术后动静脉通畅率及移植喉存活率。结果对照组的动、静脉通畅率和移植喉存活率分别为30%、15%、30%,实验组为75%、65%、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的大鼠喉移植模型提高了受体鼠和移植喉的存活率,能更好地进行喉移植抗免疫排斥研究。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nti- interleukin-2 receptor(CD25) monoclonal antibody in the regulation of cytokine mRNA expression of IL-1β, IL-2, CD25, IL-4, IL-5, IL-6, IL-10,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feron-γ (IFNγ) in cardiac allografts to elucidate its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and role in rats that have undergone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se in viv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rat MHC mismatch SD to Wistar heterotopic cardiac transplant model. Simulect, an anti-CD25 antibody, was used to prevent allograft rejection. An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allograft survival was observed. Rats were sacrificed on day 1, 3, 5, 7, 9, 11, 14 post-transplantation and hearts were harvested for furgher study. Cytokine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ardiac allografts were rejected at 8.3±1.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mean±s).The rats who received CsA rejected the cardiac allograft at 26.4±5.7 days post-transplant. Allograft survival of Simulect-treated rats was 29.2±7.1 days (P&lt;0.05 vs controls). Rats treated with simulect and CsA had the longest survival of 55.0±11.6 days (P&lt;0.001 vs controls). CD25 mRNA expression in the heart tissue samples of treated rats was undetectable or very weak. However, the untreated group, CD25 expression increased, although anti-CD25 decreased this CD25 expression in the heart graft. Furthermore, in untreated allografts, IL-2, TNFα and IFN-γ were strongly expressed, an effect that markedly decreased after simulect treatment. Finally, IL-4, IL-5, IL-6 and IL-10 expression was strong in anti-CD25-treated allograft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ti-CD25 antibody treatment may not only neutralize CD25 activity but also play a role in altering cytokine mRNA expression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allografts.  相似文献   

18.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移植肝脏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肝脏移植大鼠术后早期肝脏病理结构和肝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 A组:原位肝移植组,B组:低氧预适应组,C组:正常大鼠对照组.对3组大鼠进行肝功能测定及常规病理观察,统计一周生存率.结果:术后B组与A组相比较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组织结构得到更好的保存、一周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可能通过提高肝细胞耐受肝移植时较严重的缺氧损伤,维持细胞的能量状态,减轻移植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肺移植大鼠再灌注早期肺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移植大鼠肺血管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取15只作为移植供体鼠.余下25只分为2组:对照组(10只),仅作左侧开关胸处理;移植组(15只),采用改良三袖套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肺移植完成,再灌注2 h后处死大鼠,取左肺组织检测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标[肺组织湿干比(w/D)和肺内伊文思蓝]、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同时检测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另外取大鼠肺动脉,制备离体肺动脉环,再细分为内皮完整组(移植E+、对照E+亚组)和去内皮化组(移植E-、对照E-亚组),采用乙酰胆碱的累积舒张反应曲线法测试血管环舒张功能改变,采用去氧肾上腺素的累积收缩反应曲线法测试收血管环缩功能的改变;并以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300μmol/L)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L-NIL,10 μmol/L)孵育血管20 min,比较上述两种抑制剂对离体肺动脉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移植组的W/D及伊文思蓝水平分别为5.18±0.45及(36.51±5.07)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0.41及(26.01±4.59)μg/mL(P值均<0.05).移植组的MDA、MPO含量及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e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对照E十亚组比较,对照E一亚组的血管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移植E+亚组与移植E-亚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与移植组比较,移植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反应显著增强(P值均<0.05);移植组+L-NAME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移植组比较,移植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的收缩功能显著增强(P值均<0.05);对照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移植组+L-NIL预处理的血管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移植肺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损伤加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移植肺再灌注早期上述两方面改变的机制可能与肺内iNOS活性的异常增加及eNOS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及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将健康Wi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实验组和同系移植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对照组和同系移植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5、60d切取供心,观测移植物冠状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建立,手术成活率90%。实验组术后15d出现冠状血管内膜增厚,60d出现明显的移植物血管病理改变。结论建立Witar大鼠和SD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可复制出移植物血管病病理变化,是一种理想的移植物血管病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