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能力状况,为加强全省慢性病防制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2017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网络问卷,收集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能力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各项慢性病防制能力情况。结果 (1)政策能力:24.27%的单位所在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设有承担慢性病防制工作的部门,慢性病防制工作人员占比在省市县三级分别为5.47%,5.47%和8.84%。慢性病防制工作经费占比在省市县三级分别为2.06%, 1.49%和4.86%。(3)培训与指导能力:省级、全部地市级及97.80%的县(市、区)级疾控中心举办了慢性病防制培训班。(4)合作与参与能力:各级疾控中心与媒体、教育部门及体育部门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分别为89.32%,63.11%和53.40%。(5)监测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等监测工作。危险因素方面,开展烟草使用监测的单位最多。(6)干预能力:各级疾控中心均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干预工作。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促进泰安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病媒生物防治的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开展工作等现状的基础数据,并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目前泰安市及辖区内县(市、区)、乡镇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计11家,其中有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业部门的占81.82%,均可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的达88.89%。从事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共计37人,仅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员的0.2%。年龄偏大,年龄≥50岁的占24.32%,≥40岁占32.43%,其他年龄占43.25%;工作经验丰富,连续工作年限≥10年的占51.37%,≥5年的占29.73%,<5年的占18.92%;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59.46%,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占27.03%。结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体系有待完善,应该持续地加强病媒生物防治机构建设,培养和引进病媒生物防治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21个市(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办公室人力资源现状及职能设置情况,从人力资源方面探讨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的方法,对全省21个市(州)疾控办公室的人力资源、职能设置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全省21个市(州)疾控办公室共有人员125名,平均年龄38.49±9.27岁;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专业技术人员64人,职称以初、中级为主;管理人员42人,以主任和副主任科员为主;另有工勤人员19名。学历专业构成方面,有医学背景的60人,涉及预防、临床、检验和护理等专业;管理学类22人;其余来自计算机、财会、语言等专业。多数办公室除了负责综合行政管理外,还承担政工人事、后勤等多项工作。结论四川省21个市(州)疾控办公室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质量不高,急需培养高素质的综合行政管理人员;办公室职能范围太广,应减少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现状,对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促进南京市病媒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病媒生物控制的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开展工作等现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人员中工作年限>10年的占总人数的49.1%,高学历人员和高职称人员偏少,人才问题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有独立病媒生物监控工作部门占总数的33.33%,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占总数的58.33%,病媒生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结论应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病媒控制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东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现况.方法 分别设计针对地市和县区级疾控中心的两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应急人员基本情况、应急管理机制、监测预警、现场调查处理、实验室检测、应急储备、职工的培训演练、公众宣传和信息通报等8个方面.于2006年问卷调查广东省所有市、县级疾控中心的应急能力(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1个地市疾控中心和93个县区疾控中心.调查显示地市级和县区级应急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占74.03%(670/905)和53.55%(1 116/2 084),76.19%的地市级和65.59%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有承担应急协调职能的部门,85.71%的地市级和73.1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成立了应急专家组;100.00%的地市级疾控中心和78.49%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制定了应急预案;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网络直报率分别达到98.08%和92.21%;接报事件后,88.65%的疾控中心能在6 h内前往调查;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中心平均能开展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分别占卫生部<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的 51.22%(21/41)和24.32%(9/37);疾控中心对消毒剂和消杀药械的储备率普遍大于80%,对应急药品的储备率地市和县区疾控中心分别仅为19.05%和11.83%;85.71%的地市级和81.7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在2005年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结论 广东省各级疾控中心应急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存在应急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缺乏应急储备协调管理、以及地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树立长期建设理念,以"一案三制"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省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11月,对四川省省、市、县三级,209个疾控中心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等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或Fisher检验,检验水准α=0.05;若多组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不同组间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省、市(州)、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23%、25.74%和18.90%;省疾控中心、2个市(州)疾控中心、46个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面积占比低于国家标准;有54个区(县)级疾控中心未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市(州)疾控中心实验室可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中位数为44项,区(县)疾控中心中位数为15项;省疾控中心能完全完成应急相关实验室检测,市(州)疾控中心能基本完成常见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常见病原体分离鉴定及常见农药和毒物检测分别占60%以上、90%以上及65%以上,区(县)级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现状,进一步提高我省疾控机构职业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方法:按照《贵州省疾控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评估》调查表,对全省1个省级、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普查。结果: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单独设立职业卫生科(所)的8家,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51个,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22家,有职业病诊断资质3家;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以初、中级职称为主,占了84.6%;全省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分别占了53.5%和38.1%;全省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占67.5%。结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质认证不多,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经费投入较少,仪器设备配备不完善,开展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少。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服务建设,培养各类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合理配置各类职业卫生服务资源,提高职业卫生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加强该省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黑龙江省1个省级、13个市(地)级和132个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慢病防控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配置、继续教育情况,监测和干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研能力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黑龙江省10个市(地)级和59个县(区)级疾控中心设有专职慢性病科(所)或以慢性病为主的科(所)。各级疾控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327人,占所有在岗人员的4.57%(327/7 15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42.81%(140/327)、医学类专业者占85.32%(279/327),从事慢性病工作不足5年者占60.25%(197/327)。84.62%(11/13)的市(地)级、87.88%(116/13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参加慢病防控相关培训;92.31%(12/13)和65.91%(87/132)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92.31%(12/13)和62.12%(82/132)开展了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工作;53.85%(7/13)和68.18%(90/132)开展了高血压干预工作,38.46%(5/13)和67.42%(89/132)开展了糖尿病干预工作。市(地)级和县(区)级疾控中心配置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的单位分别为15.39%(2/13)和14.39%(19/132),承担国内科研课题的单位分别为15.39%(2/13)和2.27%(3/132),发表过国内外期刊论文的单位分别为7.69%(1/13)和0.76%(1/132)。结论与2009年调查数据相比,黑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县(区)级疾控中心设立专职慢性病科(所)或以慢性病为主的科所和配置慢性病专项经费的单位均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机构和人员不足以及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媒介生物控制作为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近 5 0年中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及全国各地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许多虫媒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已控制的虫媒传染病有的死灰复燃 ,新的虫媒传染病又不断出现 ,因此 ,重视媒介生物防制工作势在必行。1 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1.1 病媒生物控制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已在北京市范围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市、区 (县 )两级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体系 ,但 18个区 (县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 3个有独立的科室 ,占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机构编制情况。方法结合2014年四川省统计年鉴,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省206个疾控中心人员编制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与资料。结果市(州)、县(区)级疾控中心现有编制数量不足,有14市(州)、70县(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编外用人的情况;各市(州)每万人口疾控中心编制比例为0.10~1.17不等,各县(区)每万人口疾控中心编制比例均值为0.56~6.43不等,差距较大。结论政府应在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建立精干、高效、专业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类型、辖区面积、服务人口等因素,给予重新核定疾控中心编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加强驻马店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驻马店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检验项目开展情况等资料。结果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用房比例为40.00%,达到国家标准,各县实验室用房比例均低于国家标准。2015年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17人,各县卫生检验人员68人,分别占同级专业技术人员的13.82%和8.01%。市疾控中心A类和B类检测项目开展率分别为90.27%和13.53%。八县疾控中心A类和B类检测项目开展率平均为72.14%和36.07%,汝南县、正阳县、遂平县和西平县开展率高于各县平均值。结论驻马店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验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下一步,建议通过提供检验专业人员素质、增加实验室检验设备配置等来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情况,为完善和规范岗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疾控中心岗位设置调查表》对浙江省99家疾控中心进行调查,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岗位设置的规范性文件要求,评价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合理性。结果浙江省97家疾控中心已按要求实施了岗位设置工作,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岗位类别均以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最高,达到80%以上。市、县间核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核准比例离散程度相对较大的为工勤岗位(市级:CV=72.3%;县级CV=101.6%)和管理岗位(市级:CV=65.6%;县级:CV=82.1%);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结构核准比例,市级离散程度较大的是初级和正高岗位(CV=29.1%、28.5%),县级离散程度较大的是正高级和副高级岗位(CV=58.9%、21.8%),市、县两级高级岗位核准比例也相对偏低,平均核准比例分别为32.2%和17.0%。市、县级在编在岗人员中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岗位居多,分别占47.8%和45.1%。结论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基本符合国家和本省的规范性要求,但存在市县两级的工勤和管理岗位核准比例欠规范、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较低以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实验室检测岗位人员比例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高病媒生物防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建立济南、大连、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灾后病媒生物的联防应急处置机制。方法演练分为"情景模拟"及"现场演练"两个环节,演练组针对两个环节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并汇报或实施,专家组对方案的制定与现场实施等内容进行点评。结果演练组制定的鼠类综合防制方案及蚊类综合防制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现场操作实施到位,效果良好。结论通过理论竞技比赛与实战合作相结合、座谈研讨与现场演练相结合、市级病媒生物防制应急队伍与国家级、省级专家相结合的病媒生物应急防制模拟演练研讨会,提高了演练组的各市CDC病媒生物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温州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系统导出2014年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员共804人,其中市级疾控中心158人(含编外6人);县级疾控中心646人(含编外132人)。全市疾控中心人员年龄以25~35岁比例最高,占32.59%,工作年限以10~20年比例最高,占25.37%;以公共卫生专业比例最高,占29.73%,但龙湾区、瓯海区和洞头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均低于20.00%;全市疾控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36.08%,其中市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占55.70%,高于县级疾控中心的52.01%;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硕士学历仅占2.01%,低于市级疾控中心的19.62%(P0.01);瓯海区、洞头县、泰顺县和文成县疾控中心均无硕士学历人员。全市疾控人员职称以中级为主,占33.08%;市级疾控中心高级职称比例为15.19%,高于县级疾控制中心的7.43%(P0.01)。结论温州市疾控中心人员配置不平衡,县级疾控中心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和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对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值,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由1.24人上升到1.69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4.20%、81.60%、84.47%,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分别上升了237.50%、115.29%、38.88%,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别上升了167.47%、105.88%、301.85%。结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稳步增长,但存在疾控人员总数相对不足、省级疾控中心年龄结构老化、县级疾控中心高学历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山东省青岛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现状,为加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青岛市1家市级疾控中心和10家县(区)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等情况。结果青岛市疾控中心共有256名卫生应急队员,其中男性130人,占50.78%;女性126人,占49.22%。年龄以35~45岁为主,占49.61%;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占64.84%。市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员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占63.27%,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2.08∶0.69。县(区)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71.98%,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3.84∶3.44。市级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员在学历、职称构成上均优于县(区)级疾控中心(P0.05)。结论青岛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队员以35~45岁为主,男女比例均衡,市疾控中心高学历、高级职称的应急队员多于县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安徽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合理的编制测算方法,为安徽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制定提供参考。方法由安徽省各疾控中心负责人填写编制调查问卷,并采用描述性统计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有16个市级疾控中心,100个县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为1 577人,中位数为91人;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为3 093人,中位数为30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县两级建议占比分别为26.66%和67.68%,制定编制建议常住人口和辖区面积权重的中位数分别为60%和40%。测算后安徽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编制总数分别为2 922和7 512人,中位数分别为179.5和70人。结论测算出的编制结果能满足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工作实际需求,也符合相关文件精神,具有较好的合理和操作性,同时应尽快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疾控中心编制人数,并实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3家市、县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501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与表现,评估应急人员应急能力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市级疾控中心165人,占32.93%;县级疾控中心336人,占67.07%。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0.00和58.33分,得分最低的均为核与辐射知识。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1.82和55.76分,得分最低的均为采样/检测能力。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理论知识得分(OR=1.19,95%CI:1.16~1.22)、高级职称(OR初级=0.22,95%CI:0.13~0.39;OR中级=0.37,95%CI:0.23~0.60)、男性(OR=2.00,95%CI:1.39~2.89)、参加过应急拉练(OR=1.63,95%CI:1.01~2.61)和在市级疾控中心工作(OR=1.57,95%CI:1.06~2.34)是应急能力强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核与辐射知识相对缺乏,检测/采样能力较差,机构等级、性别、职称、理论知识水平和应急拉练参加情况是应急人员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疾控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方法抽取全省21个市级疾控中心,并在21个市(州)随机抽取22个县(区)疾控中心,采用检查表进行记录与评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的43家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组织健全、具有相关制度,得分率达到98.2%;传染病报告质量市级CDC明显好于县区级,得分率分别为89.14%、81.99%;各级均履行了对下级督导培训,实施了审核及监控,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在工作质量不高,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结论四川省疾控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有很大的质量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市级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现状,为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对21家市级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物资储备、检测能力等进行调查。结果 1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职业卫生科/所,19家疾控中心取得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14家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11家取得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分别有16家通过实验室检测检验机构资质及6家通过实验室认可资质中含职业卫生检测项目。21家疾控中心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289人,年龄段以31~40岁为主,学历以本科以上为主,职称以中高级为主。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及测量设备共计877台,平均41.76台/市,实验室检测高端仪器配备不足。现场毒物检测仪器及个人防护用品各市州均严重不足。结论四川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疾控机构应进一步转变思路,明确定位,及早完善防治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物资储备,提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