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阳江市接触噪声职业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阳江市防治职业性噪声聋提供预防性控制措施。方法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接触噪声职业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结果按照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本次共3 747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检出纯音测听结果异常1 055人,异常率为28.16%。高频听力提高1 026人(其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175人),语频提高67人(其中任一较好语频≥25 dBHL 26人)。发现噪声职业禁忌证34例(其中男31例,女3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例。经统计分析男工与女工的听力受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4,P0.05),不同年龄工人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433,P0.05);听力异常率为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以10~35年工龄异常率最高(χ~2=71.876,P0.05)。不同工种间的听力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五金行业听力受损率较高(χ~2=136.551,P0.05)。结论政府-企业-个人应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工艺,积极发放防噪用品,工人提高职业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政府部门监督,加强对阳江市五金工种及工龄和年龄长的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降低健康检查异常率,有效防治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体检听力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分类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市某镇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体检结果,按照GBZ188-2014和GBZ49-2014标准对受检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受检者听力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在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328名,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7例。(2)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分布企业以小型企业、私营经济及制造业为主(P<0.05)。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制造业从业者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P<0.05)。(3)不同年龄、工龄、单独接触噪声与接触多种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越高、接噪工龄越长、接触的危险因素数量越多,则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噪声污染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用人单位应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切实减少职业性噪声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某卷烟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某卷烟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的情况。方法测定卷包车间噪声强度,并对听力损害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中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听力损害随工龄而升高,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2=8.61,P<0.05);听力损害修理组与包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某大型船舶制造企业35家外包单位的4875名噪声接触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分析接触噪声外包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电焊、打磨、装配、涂装4个工种49个岗位噪声超标率36.7%(18/49);装配岗位噪声虽未超标,但受电焊、打磨作业噪声的影响;涂装岗位同时接触有机溶剂。外包单位噪声接触人员听力损失检出率12.6%(616/4875),男性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13.8%,高于女性(5.8%);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年龄、工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01),年龄≥50岁、工龄≥10 年组检出率分别为19.0%和14.8%;不同工种听力损失检出率9.3%~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5年接噪人员中以打磨工检出率(15.1%)最高(P<0.05)。针对船舶制造企业外包单位劳动力密集、工种间混杂作业等问题,宜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噪声接触水平,合理布置高、低声级噪声作业,降低噪声与有机溶剂联合作用造成听力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某机械加工厂9 44例噪声作业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作为观察组,46 8例同期进行岗前体检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接触过噪声及其他毒物),分析血压、心电图和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增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观察对象、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工龄≤20年组中观察对象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20年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之间、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较大;接噪工人听力的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加重,但重度聋和全聋的较少,而接噪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d B之间者检出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建议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及个人防护,避免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对职业性噪声聋申请者的诊断及确诊情况, 为有效降低噪声聋发病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6年2月申请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40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分析诊断结果与噪声接触者工龄、年龄、工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 在401例申请者中发现职业性轻度噪声聋83例(中度7例, 重度1例), 占申请人数的22.69%。职业性噪声聋的确诊率没有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噪声聋在 < 40岁、40~49岁和≥50岁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以40~49岁组最高, ≥50岁组最低。噪声聋在工龄≤10年、11~20年和>20年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工龄≤10年组最高, > 20年组最低。噪声聋在煤矿工、锻造工、冲压工和焊工四组申请者中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以煤矿工最高, 其次为焊工、锻造工, 冲压工最低。
结论 噪声危害分布广、涉及工种多, 做好工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对降低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 方法 选择某电子封装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人员404人为接触组,该企业后勤和行政工作人员93人为对照组,结合年龄、接触噪声工龄、性别,对两组听力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5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1);且听力损伤率随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4,P<0.05)。 结论 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工种、工龄以及车间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关系,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6和GBZ49-2007,对2009年某公司接触生产性噪声岗位的1 324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的资料分析。结果工种间听力损失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5,P〈0.01),修理工的检出率最高为33.33%;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随接害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44.46,P〈0.01),检出率分别为了16.24%、25.85%和38.02%;不同车间听力损失的发生也存在差异(χ2=16.87,P〈0.01)。结论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工人从事的工种、接害工龄和生产车间密切相关,应加强职业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的监督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东莞市14 295名职业性噪声接触者听力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根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东莞市14 295名职业性噪声接触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其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 295名职业性噪声接触者年龄中位数34.0(14.0)岁,工龄中位数4.1(4.8)年,听力异常、听力损失和疑似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53.15%、5.20%和0.19%。其中,男性听力异常、听力损失、疑似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均P<0.05);听力异常、听力损失、疑似噪声聋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行业间听力异常、听力损失、疑似噪声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听力异常、听力损失和疑似噪声聋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4.72%、9.72%和1.67%;各类经济类型企业的听力异常率均高于50.00%,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听力异常、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东莞市职业性噪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煤矿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1 137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高频听力损失检出919例,检出率为80.83%。工龄<5年、5~年、10~年、15~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9.02%、76.39%、90.57%和94.96%,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确诊职业性噪声聋115人,检出率为10.11%,工龄<5年、5~年、10~年、15~年工人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7.64%、7.34%、10.57%和21.58%,也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 结论 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应加强个体保护。  相似文献   

11.
检测某烟草公司噪声作业场所职业性噪声强度,对接触噪声的657名卷包工、制丝工进行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显示,322只耳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检出率24.51%,高频听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2χ=14.18,P<0.01),卷包工较制丝工明显(2χ=12.18,P<0.01);吸烟组听力损失随工龄增长而增高;听力损失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χ=39.09,P<0.01),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2χ=59.14,P<0.01)。噪声是卷烟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不容忽视。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汽车公司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病例进行分析,确定噪声聋发病的特点,为汽车制造行业噪声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噪声聋诊断结果进行归类,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噪声聋病例年龄、工龄和工种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9例噪声聋病例,轻度108(63.90%)、中度28(16.57%)、重度33(19.53%)。不同年份诊断的职业病人群其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9,P=0.008),不同年份诊断的职业病人群其接噪工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6,P=0.596)。不同接噪工龄的病例与诊断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1,P=0.517),随着工龄的增加诊断级别没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分析,不同工种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诊断年龄、接噪工龄和噪声聋诊断分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更好地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应加强作业场所源头控制,健康监护注重早期高频听力损失的筛查,并针对不同工种接触噪声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控研究,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噪声危害现状,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职业性噪声聋监测资料,包括噪声危害企业基本情况、噪声危害接触人群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职业病报告情况等,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共监测噪声危害企业37家,以大中型、国有、采矿业、制造业及为主,共收集噪声接触人群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1 121人,岗前体检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5.00%,在岗期间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共1 081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28%,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75%,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布中,采矿业和制造业检出率高于其他行业(P<0.01),国有企业检出率高于私有企业(P<0.05),大型企业检出率高于中小微企业(P<0.01),45~54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15年及以上各工龄组检出率均高于9年及以下工龄组(P<0.01),同时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检出率都有增高趋势(P<0.01),性别分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1年职...  相似文献   

14.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开平市接触噪声危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 为指导开平市企业预防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数据。
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规定, 对在岗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分析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异常情况。
结果 1 083人中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3例, 职业禁忌证45例。发现高频听阈升高457人, 检出率为42.20%, 其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升高大于40 dB者111人。男性纯音测定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 无个体防护者高于有个体防护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异常检出率有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 < 0.01)。
结论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应由企业和职防部门共同参与, 开平市的预防工作应以男性、工龄10年以上的工人为重点, 强调加强个体防护, 并做好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361-365
目的探讨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岗位男性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岗位2 608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双耳6个频段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和耳科检查,并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听力、血压、心电图、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4.47%、2.80%、25.61%和5.06%。单因素分析显示,已婚、年龄25岁、接噪工龄10 a、接触噪声声级90 dB(A)及上白班工人的听力异常检出率最高(P0.05)。随着年龄(χ~2=15.316)及接噪工龄(χ~2=14.928)的增长,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的增长,工人的血压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9,P0.05);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及BMI的增长,工人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值分别为12.178、7.214及17.206,P0.05);随着年龄(χ~2=4.339)及接噪工龄(χ~2=7.202)的增长,工人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噪工龄、接触噪声声级和上班工作制白班是听力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是血压异常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BMI增长,发生血压异常(OR=1.158)及肝功能异常(OR=1.296)的患病风险越来越高(P0.01),心电图异常的患病风险越来越小(OR=0.940,P0.01)。结论职业性噪声可造成听力损害,BMI可造成血压升高及肝功能异常改变,应完善噪声防护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噪声作业工人高频段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四川省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体检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其高频段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379 375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为0.09%,噪声作业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1.20%,高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7.59%,语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63%,高血压检出率为12.12%,心电图异常率为16.60%。高频段听力损失人员以男性、35~60岁人群居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制造业和采矿业,地区分布以成都、德阳和广元为主,听力损失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2021年四川省噪声危害暴露基数较大,听力损失检出率偏高,应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情况。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2175名噪声作用人员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随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特别是工龄在5年以上更为明显。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和GBZ/T 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收集江苏省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149 271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计算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析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行业、企业规模等的分布特点。结果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08%,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0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离岗时(2.13%)略高于在岗期间(2.03%)。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年龄≤20岁、41~50岁以及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较高(分别为2.64%、2.48%、5.35%);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升高(均P<0.05)。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10.46%);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中型企业(2.27%),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60%);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大型企业(3.21%),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33%)。 结论应按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检。提高对非传统噪声行业噪声危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