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本式。但子宫不仅是重要的生育器官,而且能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1]。切除子宫,必须正确掌握其手术指征及选择恰当的术式。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4月10个月子宫切除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1].以往关注的是子宫切除时卵巢的去留问题,目前人们对子宫的生殖生理作用越来越重视,以至引起手术方式的选择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的测定及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的评估,探讨子宫切除及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保留双侧附件的子宫切除对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保留双侧卵巢的子宫切除术后内分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3例保留双侧附件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内分泌激素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子宫切除术后1年FSH、LH升高,E2、P下降明显。结论子宫切除后卵巢内分泌功能下降明显,应慎重掌握中年妇女切除子宫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前置胎盘是产科的急症和重症,常导致产时产后不可预见的大出血,且不易控制,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子生命。子宫切除是产科去除病因、控制出血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但子宫切除会给产妇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对前置胎盘致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不仅做好生理护理,使其顺利渡过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病人132例行保留子宫内膜手术,其中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腺肌瘤挖除术27例,占20.45%,切除子宫体大部分组织,保留子宫峡部以上2-2.5cm子宫内膜者105例,占79.55%。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5min,术中出血平均80.40ml。术后所有病例接受随访。131例在术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减少。1例术后2年再次出现经期下腹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1例于手术后14个月妊娠,足月剖宫产-男孩,发育正常。结论:保留子宫内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好,术后不易复发,而且保留子宫内分泌功能及子宫内膜制裁万籁 脱落,维持病人生理、心理平衡,预防生殖道感染,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切除卵巢去留问题的选择探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030013)李兆艾,林大凯我们随访了135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并对子宫切除术时卵巢的去留做了初浅的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4年~1991年因子宫肌瘤等疾病而行子宫切除术者270例。其中同时切除双侧卵巢93例,单侧卵巢110例,保留双侧卵巢67例,术后随访135例,其中切除双侧44例,单侧66例;保留双侧卵巢25例。二、随访内容:①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术后有无更年期症状及性生活变化等。②妇科检查。观察阴道粘膜色泽,湿润度,有无点状充血等更年期阴道粘膜变化,触诊盆腔有无包块,必要时做B超检查。结果把135例随访病例以卵巢双切组、单切组及保留组按年龄<40岁,40~49岁,≥50岁组进行比较。1.各年龄组不同术式和术后更年期症状,阴道粘膜改变及性生活变化。结果三组卵巢双切组更年期症状在<40岁组发生率100%,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在<40岁组、40~49岁组卵巢双切及卵巢单切者更年期症状高于卵巢保留组,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50岁组卵巢双切,单切者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相当。更年期阴道粘膜变化在<40岁。40~49岁双切组明显高于保留组,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官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观察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与行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100例患者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参数、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x2=73.780,P〈0.01),而随访满意率分别为96.1%、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11.496,9.783,8.802,10.718,10.002,均P〈0.01)。结论官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能保留生育功能,保持了器官的完整性,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手术,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但应做好手术适应证的把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附件手术中,卵巢处理不同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附件手术的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手术卵巢处理的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卵巢保留组术后绝经综合征轻度43.75%,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保留组术后绝经综合征重度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件手术中卵巢切除还是保留,应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卵巢有着相当重要功能而不能轻易切除对其去留应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时如何保留卵巢完整血运及宫颈机能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人57例,实施了新的手术方式。宫体只行“三角”切除,保留部分宫壁或少许子宫内膜,保留子宫动、静脉血管。宫颈予以保留或行筋膜内切除。结果 57例病人均获得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这种手术方式设计科学、合理,可在切除子宫病变的同时,完整保留卵巢的血运,维持宫颈的生理机能,对提高受术妇女的生活质量、稳定家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大斌  黄克诚  贲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33-1433
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措施,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和最大限度地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是必须遵循的原则.然而、肺癌患者以中心型居多,肿瘤常位于叶支气管开口处或侵及支气管开口.肺动脉干。肺叶切除已不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全肺切除对患者心肺功能损害大,多数中心型肺癌患者不能耐受此手术。因此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技术的开展弥补了单纯肺叶切除术的不足.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我科从2002年4月至2005年2月,应用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手术治疗中央性肺癌1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微创手术迅速发展,诸多微创的妇科新术式相继提出并应用~([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保留卵巢血供的手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及热点。新型手术——"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集微创与保留器官功能于一体,虽在临床研究中刚起步但相信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广泛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并将手术平均时间、出血量、切除淋巴数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50例患者均实施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5例患者较为年轻,保留卵巢组织。平均手术时间为(286±35.9)min,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245±160.5)mL,淋巴平均切除数量为(10±1.5)枚,手术后患者出现发热情况的平均时间为(1.5±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1)d。没有出现其他器官损伤情况,无患者死亡情况。结论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于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比较安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寒梅 《云南医药》2006,27(4):365-367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目前临床较为广泛应用的腹部子宫切除手术有3种手术即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及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上3种术式在妇科临床是常常进行的手术,但在临床实践中3种术式各有利弊,应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及病人的意愿来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为正确评价3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现将3种不同术式手术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做了下述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颜士杰  杨媛媛  马丽 《安徽医药》2008,12(9):836-837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0%~25%,常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导致贫血,瘤体增大引起邻近器官压迫症状,是良性病变中切除子宫的首位因素。切除子宫不仅改变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还给患者在心理上带来一定影响。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是妇科大夫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应用,使部分患者免除了开腹手术,但肌瘤小,未达到手术指征,以往多以观察随诊。自凝刀射频治疗恰好解决了这部分患者治疗的问题,且不需手术保留子宫,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术时卵巢去留的探讨李秀荣,王莉英,林细(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市450003)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是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的一个恶性肿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及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灶可缩短病程,减少化疗次数,降低复发率。常规的手术方式为子宫次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肇东市中医院2002年7月至2008年6月外伤性脾破裂3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6例,全脾切除18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5例,2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1例脾破裂患者因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死亡外,30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根据脾损伤伤情,分别施行脾修补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术中尽量保留器官,保留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期妇女发病率为25%,迄今原因不明,以往对此类患者多选用子宫切除术或肌瘤挖出术。近年研究认为: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症。故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切除术是目前妇产科常用的手术方式,研究报道[1]显示将近1/4的美国妇女接受过子宫切除手术。而在我国绝经前因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功血等行子宫切除术者亦并不少见。传统观念认为,在子宫术后,保留下来的卵巢仍能长时间维持其功能[2],然而近年来大多的研究认为子宫切除会导致卵巢功能的提前下降。本文将对近几年绝经前女性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及其防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医生给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子宫体三角形切除(研究组)48例和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术后性生活质量,B超探测子宫卵巢体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痛经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激素水平、性生活质量,研究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激素水平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组保留了子宫及卵巢的血供,不影响卵巢功能,且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满意,是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雅波 《河北医药》2010,32(14):1931-193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30岁以上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子宫、保证患者有正常月经来潮或有正常生育能力的一种手术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生育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保留子宫的生理功能及身体器官的完整性日趋受到重视,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日益增加。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