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红 《现代康复》1999,3(9):1065-1065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多与劳累、睡眠不足和情志变化有关,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药物疗法效果不佳。笔采用针刺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1一般资料患者89例,其中男32例,女5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9年。89例患者中均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偏头痛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6.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是以头部反复发作性的搏动性头痛、钝痛或胀痛为特征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自 1 995以来 ,运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 56例疗效尚可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皆符合 1 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指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且由神经内科医生确诊为偏头痛。所有病例中 ,男 1 9例 ,女 37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58岁 ,平均 37.5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 7年。1 .2 .中医辨证分型肝阳头痛 :一侧或两侧头痛 ,头痛剧烈兼有眩晕、烦躁、胁痛、口苦等证 ,舌红苔薄黄 ,脉弦有力。痰浊头痛 :…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訾明杰  刘志顺 《中国康复》2005,20(4):242-243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偏侧或双侧发病。病因可能多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即从不同角度探讨针刺治疗作用的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其或发为左侧,或发于右侧,呈周期性、阵发性、搏动性钻痛、刺痛或钝痛,因其有或痛或止的特点,故中医又称为“偏头风”。笔者运用针刺疗法并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此病8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加电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自1993年以来,在门诊部应用针刺加电与单纯针刺对比观察治疗了112例面瘫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均系门诊病例,针刺加电组81例,单纯针刺组33例,男性82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的65岁,以20岁至于5岁居多,左侧面瘫69例,右侧面瘫43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者达10个月,以3~10天最为多见。两组诱因均为风邪引起,中医辨证属风寒者92例,属风热者20例,多数病人伴有耳后乳突疼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针刺阳维脉穴位治疗偏头痛35例,取穴阳交、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并随证加穴,透穴强刺激,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57.1%,有效率91.40,各证型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较多,其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往往收到针到痛止之奇效,故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生化学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将63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血栓烷B2,6—酮—PGF1α含量,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对偏头痛症状的作用和对其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对偏头痛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6%,优于对照组(x^2=3.9459,P&;lt;0.05);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6.416~13.144,P&;lt;0.01),而针刺组在治疗后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18.13&;#177;1.90)μg/L,(99.65&;#177;36.43),(20.71&;#177;4.65)ng/L]低于对照组[(22.41&;#177;2.44)μg/L,(130.56&;#177;49.74),(29.67&;#177;6.78)ng/L](t=2.807~7.752,P&;lt;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均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用针刺配合耳穴磁珠贴压的方法治疗100例偏头痛病人,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合谷,阳辅。其中风邪人中型加外关,肝阳上亢型加太溪、太冲。痰浊阻络型加丰隆,血虚不荣型加血海、足三里。耳穴选穴:颞,枕,皮质下,神门,三焦,交感。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说明针刺配合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偏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先兆型及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脱落4例)26例,针刺+口服安慰剂;对照组(脱落3例)27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安慰剂组(脱落1例)29例,口服安慰剂。比较三组的VAS评分及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对患者的抑郁程度无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钰 《中国康复》2020,(7):386-386
2017年,全球约有12.5亿人患有偏头痛。本研究评估针刺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受试者为无先兆的阵发性偏头痛患者,年龄15-65岁,均为单纯针灸患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护理、人工针灸或假针治疗,每天20次,每次30分钟,疗程8周以上。非穿透性假针灸在远离头痛区域的节段背部的四个双侧非针刺穴位进行。主要结果变量是随机分组后1至20周内每4周偏头痛的平均天数和发作的变化。次要结果包括在17至20周内偏头痛平均天数或偏头痛发作平均次数减少至少50%的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15.
耳背静脉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1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探索一个较好的治疗偏头痛的好方法。方法:耳背静脉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结果:170例病人中治愈人数为141例,占83%,好转29例,占17%,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病例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耳背静脉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见效快,疗效巩固,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和预防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66~2007)等英文数据库和CBM(1978~2007),CMCC(1994~2007),CNKI(1994~2007)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针灸》(1981~2007)等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9篇高质量研究均为国外研究,3篇国内研究为低质量研究,国外研究多采用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天数及SF-36/SF-12等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国内则采用头痛指数计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9篇研究有随访记录,8篇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结论目前国内尚无高质量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报告,迄今所发表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恰当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从试验设计及实施角度,今后应多借鉴国外同类研究的长处;从临床角度,针灸医师应认清偏头痛缓解期预防性治疗及急性期镇痛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的不同,设计出更科学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为检索词,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和CBM、CMCC、CNKI、VIP等中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包括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时间点、不良反应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2 645例患者,Jadad评分仅3篇属高质量研究(≥4分)。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通用的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对照设置欠合理。结论从目前的临床报道来看,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有一定疗效,但仍需相关证据支持。今后国内研究应严格遵循国际公认的偏头痛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设置恰当的对照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观察组(n=50,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偏头痛发作频次、头痛持续时间、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前动脉(ACA)、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环氧合酶-2(COX-2)、一氧化氮(NO)水平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1组进行调肝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2组进行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则进行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2组,对照1组显著的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1、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疼症状,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发作频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中常见病之一,简称面瘫。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各有差异。临床上笔者采用针灸为主,配合面、头部按摩治疗面瘫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