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16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临床分离产酶株(克氏肺炎杆菌2株、大肠杆菌1株、鲍曼不动杆  相似文献   

2.
Aztreonam(AZ)、亚胺硫霉素(IMI)属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本文以其它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为对照,观察它们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它们的抑酶作用。用头孢噻啶(CRD)作底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以及它们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研究结果表明,AZ、IMI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甲羧肟、头孢氨噻类似,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除酶K-1对头孢氨噻相对水解率达25%外,其它  相似文献   

3.
采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出两株耐Aztreonam(AZ)阴沟杆菌,其中一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另一株外膜蛋白改变。分析研究AZ,亚胺硫霉素(IMI),头孢氨噻(CTX)和氧哌嗪青霉素(PIP)对上述两株耐药菌及相应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诱导情况,结果表明,IMI为强诱酶剂,CTX次之,AZ和PIP较弱;药物对细菌诱酶能力还与细菌外膜通透性,是否发生组成型突变有关。进一步分析诱导产生之β—内酰胺酶的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发现诱导酶与组成酶,基础酶性质相似,均属Richmond—sykes分类中Ⅰ型酶。时间杀菌曲线表明,1/4MIC的AZ与1/4MIC的1M1联用于对二药均敏感的阴沟杆菌,产生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4.
选用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盂多的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酶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浓度用微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对头孢盂多,耐药株酶提取物在透析过程中可使之迅速降解为0,说明产酶株对头孢盂多的耐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为一类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近10多年来,又发展了一批单环β-内酰胺药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含β-内酰胺环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如棒酸(Cavlanic acid),碳杂青霉烯类(Carbapenam)及硫霉素(Thienamycin)等.β-内酰胺抗生素近10多年  相似文献   

6.
在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中,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青霉烯类抗生素首次由哈佛大学名化学家R.B.Woodward基于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融合的概念,向青霉素骨架中引入双键,以增大β-内酰胺反应性,从而提高抗菌活性的设想而设计合成的。与现在广泛研究的碳青霉烯抗生素比。青霉烯化合物也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绿脓杆菌是临床上难以对付的病原菌,尤其当绿脓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时,则更难治愈,往往会导致病人死亡。常用的治疗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有α-羧基青霉素,例羧苄霉素,替卡西林等。这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呈中等程度的抗绿脓杆菌的活力,且使用剂量相当大,引起了各种毒副反应。近年来经各国科学工作者连续  相似文献   

8.
新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 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其它 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 β -内酰胺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 .结果 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 β -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 <5 % ,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TEM - 3、SHV - 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 .结论 头孢匹罗对 β -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对8株包括质粒介导与染色体介导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其它4种头孢菌素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头孢匹罗对各产酶菌株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5%,尤其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SHV-4及染色体介导Ⅰ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及其他头孢菌素.结论头孢匹罗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1∶1,2∶1,4∶1,8∶1,16∶1)及单组分头孢噻肟钠(CTX)对13种产酶株β-内酰胺酶粗提液的水解率及抑酶保护率,并与复方制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比较。方法生物法测定β-内酰胺酶对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以及抑酶保护率。结果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相对水解率均显著低于头孢噻肟钠单用(P<0.01);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 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C/TB 8∶1)的相对水解率相比,CTX/TB(1∶1)的相对水解率有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CTX/TB(8∶1,16∶1)(P<0.05),也低于CTX/TB(2∶1,4∶1)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X/TB(1∶1)抑酶效应优于其他配比,且优于同类复方制剂CPZ/SB(1∶1)及PIPC/TB(8∶1),因此,他唑巴坦起到了增强头孢噻肟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抑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 class A 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性质上显示出多样性。A型β-内酰胺酶底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头孢菌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K_(cat)/K_m值对不同的头孢菌素底物变化范围达2~3个数量级,耐对青霉素类底物则变化不大。大多数青霉素(包括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都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侧链上含氨基的氨苄西林和含羧基的羧苄西林都能象苄青霉素一样被A型β-内酰胺酶高效水解,尽管前者的K_(cat)值稍低,但K_(cat)/K_m值却相差无几,说明侧链取代对动力学性质无太大影响。而侧链上具有空间障碍基因的物质(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也是A型β-内酰胺酶的良好底物。但底物整个酰基侧链对反应动力学就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对青霉素而言,酰基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青霉素首次应用于临床,几年后就从链球菌中分离到了青霉素酶,以后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超广谱新品种的大量应用,β-内酰胺酶的种类、底物谱和耐药程度均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现将β-内酰胺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 根据Bush-Jacoby-Medeiros的最新分类法,β-内酰胺酶按照各自的底物和抑制轮廓分为4组,根据各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属于A、B、C、D4个分子类别。是现代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一个难点,也是针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开发新的有效抗菌药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发现7株临床产β-内酰胺酶菌株包括三株大肠杆菌EC1、EC2、EC3及四株克雷伯氏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 ,ESBLs)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产生率不断增加 ,ESBLs种类也不断增加 ,至 2 0 0 0年 6月 ,已发现近 10 0种ESBLs亚型〔1〕,其中TEM型有 6 7种 ,SHV型有 2 4种 ,非TEM非SHV型有 2 0多种。TEM和SHV型分别由广谱酶TEM 1、TEM 2和SHV 1编码基因中 1~ 5个位点发生点突变而来。各国各地区流行的ESBLs亚型各不相同〔2〕。我们对…  相似文献   

15.
选用4株耐Aztreonam(MIC≥50ug/ml)的β-内酰胺酶明显增高的阴沟杆菌,其中3株为用药物梯度平皿法筛出,另一株为临床直接分离得到。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指出,(1)对12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水解轮廓:4种菌药酶对Aztreonam,亚胺硫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和头孢氨噻的水解  相似文献   

16.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增高的耐Aztreonam(AZ)(MIC≥50μg/ml)阴沟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4株耐菌的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PI)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耐药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nitrocefin法对21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用等电聚焦技术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型,并比较了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产酶与不产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不同酶型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提示:产酶阳性率高达77.62%。产酶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研究了三种有代表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三者中以头孢呋辛的酶水解率较低即对酶较为稳定;氨苄西林对酶的稳定性其次;而头孢唑啉的酶水解率较高即易被酶水解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但头孢唑啉添加舒巴坦(按1:1配比)后对酶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由于几十年来,各种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致使许多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其耐药原因之一,细菌产生包括各种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破坏对酶不稳定的β-内酰胺抗生素,使它们失去活性,造成临床治疗上的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 (CPZ)和舒巴坦 (SBT)复方制剂 (1∶1 )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细菌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检测SBT对 β -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 ,以头孢噻吩为酶解底物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对各种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 :SBT显著降低CPZ对所试细菌的MIC ;所试细菌的 β 内酰胺酶对头孢噻吩和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分别为 75 .1 %和 49.1 % ,加用等浓度SBT后 ,酶对头孢哌酮的平均水解率降至 8.2 % (P <0 .0 5 )。结论 :SBT增强CPZ抗菌作用可能与抑酶作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