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德国小蠊DDVP抗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酯梅(AChE)、α-乙酸萘酯酶(1-N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与德国小蠊敌敌畏(DDVP)抗性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微量板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不同DDVP抗性水平德国小蠊的AChE、1-NA和GSTs酶活性,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德国小蠊DDVP抗性水平的增加,1-NA及GSTs酶活性逐渐性逐渐升高,AChE活性仰制率和1-NA酶活性在德国小蠊抗性系数为2.8及以下时与敏感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s酶活性在抗性系数2.8及以下与敏感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hE的抑制率和1-NA酶活性可作为德国小蠊对DDVP抗性的生物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普通乳油的施药量对德国小蠊抗性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差别。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酶标仪法测定相关酶活性,SAS、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剂型的浓度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抑制率均呈正相关(P<0.05),两种剂型的浓度-酶(AchE、GST)抑制率回归直线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DVP纳米乳剂施药浓度高于0.002%时,碱性磷酸酯酶(BpE)的活性受到抑制,而DDVP乳油各施药组与对照组相比,BpE活性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相同浓度下DDVP纳米乳剂对德国小蠊AchE、GST和BpE活性的抑制作用比普通乳油要强。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药周期DDVP对德国小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德国小蠊在敌敌畏(DDVP)不同施药周期作用下的酶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酸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及α-乙酸萘脂(1-NA)和β-乙酸萘酯(2-NA)酶的活性,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施药周期的延长,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受抑制,酶活性降低,随后受抑制程度缓慢降低,酶活性逐渐上升;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羧酸酯酶、1-NA和2-NA酶都存在随施药周期的延长,酶活性上升后又降低的趋势。结论:乙酰胆碱酯酶是DDVP的主要作用靶部位之一,受DDVP作用影响最大。酸性磷酸酯酶和1-NA是DDVP的重要代谢酶。  相似文献   

4.
德国小蠊对敌敌畏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小蠊对敌敌畏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测定上海市卢湾区卫生防疫站(邮编:200025)周红芳为了给蟑螂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4年9月监测了本地区德国小蠊对DDVP、氯氰菊酯的敏感性。一、材料与方法:1.原药:80%DDVP原油,由上海农药厂生...  相似文献   

5.
德国小蠊的抗性监测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南昌市德国小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抗性中的作用,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生化检测方法和蟑螂的化学药剂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酶活性的测定参照Ellman(1961)的方法。结果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右旋反式丙炔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91 6、1.364 7、4.991 5、5.251 9、>122.261 8倍。对德国小蠊抗性和敏感品系AChE活力比较结果表明,抗性品系AChE比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降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抗性品系的Km值也显著升高(P<0.01),说明AChE发生了质变,导致酶和底物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敏感度显著降低。结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除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较敏感外,对敌敌畏产生了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右旋反式丙炔菊酯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两者的抗性水平相当。对AChE的活性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ChE敏感度降低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索抗性机制及抗药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Groun改进的Ellman方法和Valles方法分别测定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后 2 4h和 3 0h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性及施药后 2 4h后德国小蠊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结果 :随着施药浓度增加 ,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 ,施药浓度在 0 .0 0 2 %以上各剂量组的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施药组和对照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主要靶标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离体测定酶的活性,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德国小蠊后24h,羧酸酯酶活性降到最低,与处理前相比降低了79.33%,24h后其活性逐渐恢复,168h达到处理前的37.10%;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后,羧酸酯酶活性略有下降;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略有下降,72h后其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74.97%和79.77%;经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24h略有升高,随后逐渐下降,经辛硫磷处理后其活性略有降低。结论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德国小蠊体内酶活性在不同的时间与处理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对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与普通乳剂的抗药性并探索两种剂型农药的抗性生化检测参考值。[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点药,选用羽化后的健康成虫70只(每组10只),在每只试虫中胸腹背板上滴药1此,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传代时以适当浓度点药(〉LD50),雌雄各半,每组60只。酶活性的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果]DDVP纳米乳剂德国小蠊第四代时的抗性系数为1.2645,DDVP普通乳剂德国小蠊第三代时的抗性系数为2.1。德国小蠊对DDVP普通乳剂的抗性系数升高较对DDVP纳米乳剂的快,当抗性系数是2.0时已产生抗药性。点滴DDVP普通乳剂的德国小蠊酸性磷酸酯酶(ApE)以及a-乙酸萘酯(1-NA)酶活性参考值是180.04μmol/(g·min)和486.76μmol/(g·min)。初步建立德国小蠊ApE酶活性(y)与DDVP普通乳剂抗性系数(X)的方程:y=0.05500x-7.90235;1-NA酯酶活性(y)与DDVP普通乳剂抗性系数(x)的方程:y=23.82441n(x)-62.02369。[结论]由于德国小蠊对DDVP纳米乳剂尚未产生抗药性,因此尚不能建立DDVP纳米乳剂的抗性酶与抗性系数之间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9.
10.
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研究高效氯氰菊酯与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水平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进一步完善高效氯氰菊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德国小蠊的防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方法 参照国标GB13 917.1~GB13 917.8-92《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喷施一定剂量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 ,用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测定德国小蠊AChE活性。结果  48h内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浓度梯度效应 ,高效氯氰菊酯的浓度与德国小蠊 72h的死亡率和 14 4h内对AChE活性的抑制时效呈正相关。结论 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作用靶标之一 ,由于AChE敏感度降低而产生的靶标抗性是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德国小蠊AChE活性水平可做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区德国小蠊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和北京市区4个野外品系(D、C1、C2、H)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及敌敌畏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北京市区4个野外品系对上述4种杀虫剂的平均抗性系数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81、2.30、2.94、3.16倍;其中二氯苯醚菊酯与敌敌畏在H品系中、氯氰菊酯在D品系中均产生了较高抗性,其抗性系数分别为5.38、6.97和5.31。结论:北京市区4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和1种有机磷类药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与磷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生化特性变化的关系,以初步揭示其抗性机制。方法参照Bessey等的方法测定磷酸酯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参照Clark、Kao和Booth等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与动力学参数Km和Vmax。结果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的酸性磷酸酯酶活力分别为0.98和26.95nmol/(只·30min),比活力分别为1.45和1.59μ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26.14和0.89mmol/L,Vmax值分别是3.33和0.85nmol/(mg pro·30min);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的碱性磷酸酯酶活力为(0.03±0.00)和(0.28±0.06)nmol/(只·30min),比活力分别为(0.33±0.00)和(0.37±0.00)μ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70.38和61.24mmol/L,Vmax值分别是16.20和14.00nmol/(mg pro·30min);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GETs活力分别是0.13和0.47nmol/min,比活力分别为8.94和17.37n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2.08和5.81mmol/L,Vmax值分别是0.08和0.17nmot/min。结论磷酸酯酶与GSTs在野外品系的抗性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对德国小蠊两种常用抗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以了解不同方法在抗性系数 (RR)上的差异 ,为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抗性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分别参照WHO和Atkinson等 (1991)及Zhai等 (1992 )的方法。结果 用药膜法测定KT50 ,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 6.93、13 .85和 5 .60倍 ;而用点滴法测定LD50 ,德国小蠊对上述 3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2 .17、64 .3 2和 2 7.0 3倍。可见 ,用点滴法比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要高出 3 .2 0倍、4.64倍和 4.83倍。结论 点滴法较药膜法更为灵敏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德国小蠊的实际抗性水平 ,而药膜法相对简单易行 ,适于现场抗性检测。  相似文献   

14.
高效连锁杀蟑药饵笃高抗性德国小蠊现场防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对高抗药性德国小蠊的防制效果。方法:在试验现场用高效连锁杀蟑药饵,按1-2g/m^2施放于墙角缝隙、橱柜抽屉等蜚蠊出没、隐藏处;溴氰菊酯悬浮剂采用重点喷洒方法,按40mg.a.i./m^2喷药,作试验对照。结果: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在施药后第1d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高达96.1%,至第8周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仍为97.4%;溴氰菊酯悬浮剂在施药后第1d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仅为55.4%,1周后为30.3%,现场防制基本无效,至第6周完全失效。8周后在喷洒溴氰菊本的场所再施杀蟑药饵,1d后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达95.1%。结论:高效连锁杀蟑药饵在现场对高抗药性德国小蠊有高效、速效、持效,按上述使用剂量现场有效防制蜚蠊时间达8周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职业接触中,苯及其同系物对细胞色素P450(CYPlAl、CYP2E1)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对苯接触组和对照组中工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得出其细胞色素P450的酶活力并进行分析。结果苯接触组与对照组CYP1A1酶活力分别为(0.075±0.054)和(0.660±0.437)μmol/(mg.min);CYP2E1酶活力分别为(0.361±0.267)和(0.573±0.040)μmol/(mg.min)。2组酶活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P<0.05)。苯接触组男性CYP1A1野生型及变异纯合型的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苯接触对CYP1A1野生型及变异纯合型男性酶活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对CYP2E1杂合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羟肟酸铁比色法与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非有机磷农药接触者40名,无中毒临床表现的有机磷农药接触者18名和有机磷农药中毒者22名,分别以两种方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添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人群以两种方法测定的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均有相关(P<0.05),相关程度以后两组高(r值分别为0.81和0.80)。结论:两种方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接触和中毒病人中有较高的相关性,均可用作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依据,其中羟肟酸铁比色法更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2E1酶活性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2E1的酶活性。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使丁醇在微粒体中被氧化为丁醛,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产生的丁醛量,并测定肝微粒体中的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总量,可算出细胞色素P450催化丁醇氧化的速率,实验表明,乙醇诱导的细胞色素P4502E1明显增大了丁醇氧化的速率,而其他典型诱导剂诱导的细胞色素P450异构酶不增大丁醇氧化速率,所以,细胞色素P450催化丁醇氧化的速率可作为判断细胞色素P4502E1酶活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