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塞为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非少见。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不断增多,国内尚少报道,我院所见3例报告如下。例1.男、57岁,1982年2月6日入院。劳动后回家途中突然右半身瘫,言语含糊,入当地医院。翌日腰穿脑压170mmH_2O,脑脊液清亮、常规生化正常,按脑血栓治疗无好转。否认高血压及心脏病史。第四天突然头剧痛转来我院。入院检查:血压130/80mmHg,脉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7℃。意识清,心肺正常。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中枢性面舌瘫,右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颈软,克氏征阳性,复查腰穿脑  相似文献   

2.
青年子宫肌瘤慢性失血并发脑梗塞临床少见,考虑与血容量减少,血管代偿性收缩和激素的变化等因素有关。现将我院所遇二例报告如下: 例1、女,29岁。一年前发现子宫肌瘤,近八个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至10日余。近一周于经期中突然阵发性左侧上下肢无力,每次发作数分钟后自然缓解,隔1-2日发作一次。入院前2天,左侧肢体突然不能活动再未缓解。查体:体温:36.2℃,脉搏:82次/分,血压16/10.3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超手拳大小,中等硬,表面光滑,无压病,活动良。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明,眼底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左侧巴彬斯基氏征(+)。子宫B超检查示子宫肌瘤,头部CT:提示右基底节脑梗塞灶。临  相似文献   

3.
女,73岁,清晨起床发现左侧肢体无力1周入院.有高血压史15年,血压在180/100mmHg 左右,偶服降压药。入院时查体:Bp200/100mmHg,心肺(-),神清,眼底动脉硬化Ⅱ°。肌张力正常.肌力:左上肢4.5级,左下肢4级,右侧正常,病理征(-),颈软。脑电图正常。腰穿脑压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CT 扫描右额叶中线旁及左顶叶中线旁各有一17.3×31.6mm~2、24.9×18.4mm~2的低密度区,诊断为梦发性脑梗塞.入院后继续服复方罗布麻片,2片,tid.入院后第3天加用10%G.S.500ml 丹参液10ml(相当于丹参15克)静滴,约2小时滴完,15分钟后患者鼾声呼吸,意识不清,Bp 降至90/70mmHg,全身大汗淋漓,皮肤温暖,心音弱,心律齐,心率70次/分,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有时四肢抽搐,双侧病理征( )。即刻查血糖及心电图均为正常。经给氧,静注高渗葡萄糖、地塞米松及输液,半小时后血压复升至160~180/100mmHg,病人渐苏醒恢复原状。第4天4小时输完丹参,无不良反应。第5天2小时输完,15分钟后又发生上述类似反应,查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梗塞是先梗塞后出血,比较少见,本院自82年引进CT以来,收入院的脑梗塞病人(包括脑血栓及脑栓塞)240例中仅见到5例,占2%。摘要报道如下: 5例的特点:均有心脏病和房颤;其中4例于脑梗塞病后7—8天病情明显加重;均有1—2次CT或腰穿证实;出血性梗塞CT扫描示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斑块状高密度阴影。因此,5例均符合出血性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 出血性脑梗塞是发生脑梗塞之后又出现梗塞区及/或邻近区域的出血。临床上比较少见,过去的诊断需要病理解剖证实,自从CT、MRI应用临床以来,才有了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笔者见到3例,现摘要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例1,女74岁,心脏病史5年,因突发左侧肢体偏瘫入院。查体:神志模糊,轻左面瘫,心率92次/min,脉率72次/min,律不整,未闻及杂音,左肢体肌力Ⅱ级,巴氏征(+),右正常。病后6小时行头CT正  相似文献   

6.
例1:女,6岁,头痛不适、饮水呛咳2月余。检查;左舌咽神经麻痹,心、肺、腹部检查正常。头痛发作时血压明显升高,最高达28/20kPa,心率加快,大于100/分,同时伴舌咽部疼痛,头痛持续时间在2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3-5次。颅脑CT提示左颈静脉孔扩大,低密度占位,不强化。入院后胸片和心电图正常;MRI示左颈静脉孔区占位,边界不清,约3.0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至1987年12月,我科收治经CT 诊断的脑梗塞300例,其中复发性脑梗塞70例(23.3%),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颈动脉系统脑梗塞,首次发病时由于条件所限,多数病例未做 CT 扫描,但复发时全部病例均经 CT 检查证实为脑梗塞,其中复发两次以上者5例,但本文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经头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叮)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3-73岁,平均所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例,风心病4例,心房纤颤2例,冠心病史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脑梗塞史8例,糖尿病史6例。安静发病8例,动态发病10例。2例在活血化淤溶栓治疗脑梗塞后发生临床症状突然加重及意识障碍,行头颅CT检查示大面积脑梗塞。l例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溶栓治疗后sd头颅CT示右额预须叶脑梗塞,25d后示合并左须领叶脑梗塞。l例为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合并脑梗塞,行精制煌蛇抗栓酶治疗…  相似文献   

9.
儿童皮层下缺血性梗塞少见,尽管零星个案报道,但尚无完整的分析研究.本文介绍5例儿童皮层下梗塞(subcortical infarction,SCI)。 例1,女,12岁。因头痛、咽痛及腹痛10天入院。入院当日出现右侧肢体轻偏瘫伴癫痫发作。胸片示心脏扩大。凝血检查、脑脊液和头部CT检查正常。一周后行心导管检查示心输出量降低伴充血性心衰,复查CT示左侧基底节和内囊后肢梗塞。入院两周,其右侧轻偏瘫消失,心肌病性心衰改善,行心脏移植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特发扩张型心肌病;无血栓。术后半年其神经病学症状和癫痫发作消失。例2,男,26个月。因强直—阵挛性癫痫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与正常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脑出血、脑梗塞的关系,测定了正常血压脑出血41例、正常血压脑梗塞51例及对照组39例的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结果显示:三组I/G分别为6.3098±8.3268,5.1867±3.0069和2.4091±1.1374(means±SD)。正常血压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正常血压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胰岛素抵抗是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轻型脑出血容易误诊为脑血栓,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脑梗塞误诊为脑出血的不多,现分析我们最近遇到的二例。 [例1]孙某,男,62岁,于21日晨3时许,在排尿中咳嗽之后,突然说话不清,旋即意识朦胧,在上肢活动不能,四肢强直,无呕吐和抽搐,以脑出血急诊收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多年。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血压200/120mmHg。双肺布满痰呜音,心脏听诊末闻及杂音,心律规整,肝脾未触及。意识不清,压眶有反应,两侧瞳孔等  相似文献   

12.
节段性感觉障碍,一般认为见于脊髓、神经根的病变,作者报告一例桥脑梗塞表现为在一侧远离开的二个区域的节段性感觉障碍。患者为58岁男性,56岁患高血压,1987年7月中旬出现左枕部麻木感,7月下旬又感左面部、左颈—肩肿部—前臂挠侧、左小腿外侧麻木。8月份入院时体征:血压150/90mmHg,胸腹部正常。神经学所见为神志清,肌力正常,左上肢腱反射轻度亢进,左巴氏征阳性,左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及与C_1~C_5、L_5~S_1节段皮节相一致的部位残感觉减退,共济运动及植物神经系统正常。脑脊液正常,脊髓造影无异常改变,肌电图、听觉脑干反应、体感诱发电位均正常。头部CT扫描,在通过中小脑脚的切面右桥脑外侧和左额叶深部可见低密度区,MRI在和CT扫描同一水平,T_1加权像可见低密度、T_2加权像为高密度数mm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科应用颅脑CT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并发脑梗塞7例,其中包括出血性梗塞2例,现摘要报告如下。例1,男,60岁,有高血压病4年。急发头痛、呕吐8天入院。体检:神清,血压140/100mmHg,双侧视乳头轻度郁滞,左下肢力弱,脑膜征(+),血性脑脊液。病程21天CT发现右顶叶区出血性梗塞,双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轻度扩大,静  相似文献   

14.
缺血是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缺失(TND)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偏头痛、癫痫、低血糖和硬膜下血肿.通常在TND鉴别诊断中不考虑贫血原因,本文报道2例贫血患者并发TND.例1,男,67岁,因消化道出血入院.既往有痛风和高血压史.入院前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左颈动脉狭窄90%,右侧狭窄85%.入院检查:面色苍白,血压170/90mmHg,脉搏80次/分,Hb8.3g/dl,心电图示左室肥大,胸片示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病或附壁血栓.出院后2周因全身乏力,非流利性表达性失语再次入院.化验:Hb5.6g/dl,大便带血.头颅CT(一),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灶.以后数月因胃肠道出血多次而住院,每当Hb<5gdl,即出现失语,输血后症状改善.最后检查出血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神经内科自1984年—1993年门诊和病房共收治1995例脑梗塞病人,经CT证实为病灶同侧偏瘫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史2例,活动中起病3例,静态起病12例。除5例血压正常外,其余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平均18~26/12.  相似文献   

16.
过去报告丙戊酸钠急性中毒较少和对脑、肝脏一般无毒性,而中枢神经系统对大剂量的丙戊酸钠有较强的耐受性。但也有大剂量丙戊酸引起深昏迷甚至致死性中毒的报告。本文报告一例丙戊酸钠中毒对脑、心脏和肝脏的损害及遗留神经系统症状。男性24岁,服丙戊酸钠100余克后18小时入院,已洗胃。病人呈昏迷伴反射消失,但呼吸、血压正常,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次日因高烧,给予物理降温、镇静和氨苄青霉素治疗。脑电图示病理性弥漫性慢波,~(133)氙脑部灌注正常。10天后仍呈深昏迷及高烧,神经系检查有严重脑损伤,肌张力低及反射消失,右侧眼肌麻痹和瞳孔不等大。12天后体温正常、反射恢复。13天后病人能走,但仍智力低下和轻瘫。病后35天CT扫描在双侧丘脑有病理性低密度区;第50天CT扫描为退行改变。2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发性脑膜瘤临床罕见,本文报告第一例无神经纤维瘤病,在颅内、眼眶内和脊髓腔同时发病的儿童多发性脑膜瘤病例.患儿4岁5个月,男.因右眼进行性无痛性前突一年入院.体检见右眼突出,无触痛、眼球向外下方偏斜、无搏动、无杂音、瞳孔扩大,动眼神经全瘫;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上睑下垂,视力右20/300、左20/20,眼底镜检查可见一个弓蛔虫病点状瘢痕.左眼正常.无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2次颅CT扫描均示右侧蝶鞍旁占位性高密度区,眼眶CT扫描示内侧眶顶骨增生肥厚,额骨内下部可见  相似文献   

18.
多灶性脑梗塞的CT,MRI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头颅CT应用以来,多灶性脑梗塞的诊断日益增多,而核磁共振成像(MRI)的问世又为多灶性脑梗塞诊断提供了更为敏感的检查工具。本文结合45例CT、MRI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5例CT和/或MRI图像上均示有2个或2个以上脑梗塞灶。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0.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例,房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1例。首次发病20例,第二次发病18例,第三次发病5例,第四次发病20  相似文献   

19.
多灶性脑出血(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出血在一次卒中有两个(或以上)的出血灶或在短时间内再出血者并不多见,3年多来我们共见到10例,其中8例经CT扫描证实,1例先经 CT后又经尸检证实,1例经尸检证实。现将之介绍如下: 例1 男,68岁。突然右侧肢体抽动后活动不灵。患高血压病十余年,12年前患脑血管病,无后遗症。查血压210/140mmHg,右中枢性偏瘫,Babinski征(+)。CT示:“左壳核出血2.1×1.5cm,左顶叶出血3.0×1.6cm”;双侧脑梗塞灶及脑萎缩。转回单位医院治疗。 例2 男,66岁。突然头晕、胸闷、呕吐、乎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诊为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疑心肌梗塞。高血压病15年,冠心病6年。查血压175/120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我院自1989年3月至1991年9月共收治2例经CT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病人,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例1:男,4岁。1天前自1米高墙上跌下,头部着地,当即昏迷5分钟,醒后头痛,恶心,呕吐1次。伤后1小时发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而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颈无抵抗,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Babinski征(+)。颅骨平片阴性。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可见1.O×1.2cm低密度区,CT值14Hu,中线结构无移位。临床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经用复方丹参、右旋醣酐、脑活素等,结合功能练习,病人于2个月后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