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证明,与单纯心室起搏相比,心房起搏及双腔起搏能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2003年10月-2005年6月有1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植入了Biotronic公司的Philos D,Philos DR及Protos DR/cls起搏器,并进行了随访观察,以探讨上述起搏器对PAF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心耳 (RAA)、冠状窦远端 (DCS)、右房双部位 (右心耳加冠状窦口 ,DSA)和双房 (右心耳加冠状窦远端 ,BiA)起搏对阵发房颤 (PAf)患者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方法 2 2例接受心脏电生理评价试验的PAf患者在窦性心律下行心房不同部位起搏 ,同步记录 12 -导心电图 ,测量最大P波时限。结果与窦性P波时限相比 ,RAA起搏明显延长P波时限 (P <0 0 1) ,DCS、DSA及BiA起搏则明显缩短P波时限 (P <0 0 1)结论DCS、DSA及BiA起搏明显缩短心房激动时间 ,减少心房电活动的离散度 ,有利于PAf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5.
孙爱民  耿其吉 《江苏医药》2000,26(4):322-322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广泛应用抢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仍有极少数患者安置右心室起搏、右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VVI)永久起搏器后 ,在起搏功能正常情况下发生猝死。现将我院所遇 3例患者的生前或临终前心电监护情况分析如下。例 1,女 ,36岁。因反复昏厥 1个月余于 1993年 9月 8日入院 ,平时体健 ,体查无特殊发现 ,Holter监护中发现房性早搏后有R R间期达 3 84秒 ,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予安置VVI永久起搏器 ,出院时起搏频率 72次 /分 ,起搏按需功能良好。一年后患者因情绪激动发生昏厥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81例埋藏式经静脉心脏起搏经验,对有关的并发症和故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房室感知起搏抑制触发型(DDD)、心房感知起搏抑制型(AAI)、心室感知起搏抑制型(VVI)等不同起搏类型的特点,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全自动起搏器在DDD、AAIVVI的工作状态下分别在不同起搏频率时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探索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时的最佳起搏类型及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8.
秦洪棣 《江苏医药》1992,18(10):554-554
预激综合征(WPW)伴发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室率的房颤(Af)是常见心血管病急诊之一,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心搏血量降低,甚至诱发室颤而猝死。故对WPW伴Af 之诊断及处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我院收治18例WPW 伴Af 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8~57岁。其中甲亢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4例,病因不明者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低血压,心衰等血液  相似文献   

9.
1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向。本文对不同年龄组病窦患者的窦房结电生理参数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对照观察了它们各自电生理参数的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97例患者均为我院1985年至1989年经食道心房调搏的检查病人。其中男62例,女35例。年龄19-81岁,平均59.2岁。病程1-27年,平均病程9.4年。病因有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掌握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原因及主要心电图变化,方法:C地46例老年人经心电证实的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心房纤颤与下列原因有关:1,心房肌本身的病理变化;2.心房扩大的程度;3.窦房结的病变;4.交感神经与付交感神经张力变异。  相似文献   

12.
王妍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32-153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的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76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口服.临床观察随访1年。结果:应用华法林者56例,应用阿司匹林者220例,其中坚持服药者脑卒中患病率低于未坚持服药者。结论: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46例的R—R间期房颤的患者,左室功能正常者分对照组,左室功能不正常者为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右室起搏比率、LAD、LVEF以及血浆NT-proBN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LAD值为(35.10±1.7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4±2.14)mm,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LVEF为(57.3±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1±4.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为(345.1±1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9.8)pg/mL,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进行不同的右室起搏比率,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LAD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而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易患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开胸术后468例患者并发心房纤颤56例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反复发作心房纤颤,4d后恢复窦性心律。其余55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高龄、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式、疼痛、血容量不足与术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术后监护,纠正低血钾、低血镁,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合理补液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H)合并有房颤时发病率、临床表现。方法 single-centre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抚顺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1日连续入院150名患者,确定诊断PH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右心导管肺动脉值。结果房颤发病率为31.1%。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的患者与相比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均明显受损。肺动脉高压合并有房颤的患者中左心房的扩张,增加肺毛细管楔压、肺动脉压,右房压明显高于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患者。结论本次研究说明肺动脉高压与房颤发病率相关,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加重临床症状及疾病发展。通过探讨肺动脉高压与房颤的相关研究以便对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双腔起搏器术后心室自身优先(VIP)功能以及不同AV间期延长量下对心室起搏比例(CumVp%)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选择VIP功能中最适AV延长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安置双腔起搏器进行治疗的21例患者,分5次随访进行,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1个月,观察关闭、打开VIP功能以及AV间期延长量为50ms、100ms、200ms时CumVp%及血浆BNP水平的区别。结果与起搏器固定AV间期相比,打开VIP功能使CumVp%及血浆BNP水平降低(P<0.05);AV间期延长量设置为100ms较50ms能进一步降低CumVp%及血浆BNP水平(P<0.01),而设置为200ms在改善CumVp%与100ms时无明显差别(P>0.05),但血浆BNP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 VIP功能能够有效减少心室起搏,改善血液动力学,100ms的AV间期延长量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涂鉴森 《云南医药》1996,17(4):322-324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诊断心室纤颤(VF)涉及相当复杂的过程,然而以100%的敏感度检出VF在临床上有着绝对的必要性。欲达到如此高的诊断敏感度,势必损失诊断的特异度,进而引起不必要的高能电击。本文综述了现有各种电极和检诊系统及其对VF的漏诊与误诊情况,并复习了影响VF检诊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有关论著。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变时功能患者在DDD与DDDR两种起搏模式下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以及心功能是否不同,确定频率适应性起搏能否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对40例SSS伴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9.2±8.5岁),首先将起搏器程控为DDD起搏模式,6个月后再将起搏器程控为DDDR起搏模式,共随访12个月,分别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6-MWT)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的生存质量(QOF)检查。结果表明,术前、DDD起搏及DDDR起搏对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LVEF)均无明显差异;DDDR起搏时LVEF、6-MWT以及QOF较术前及DDD起搏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在SSS伴变时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中,给予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不能明显地减小心腔结构,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及增加运动耐量,与普通起搏方式(DDD)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因此,老年患者同样需要植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宋芬  黄春涛 《云南医药》2000,21(1):49-50
我院于1990年4月~1999年8月间,共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1021人次,检出心房颤动者共1238人次,其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共125人次,现对其出现长R—R周期的特征进行分析。资料和方法 本组125例系住院、门诊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6例,持续性房颤23例,永久性房颤96例,心房颤动持续数小时至30多年不等,但绝大多数心房颤动都是病程较久的慢性心房颤动。男51例,女74例,平均年龄(542±84)岁。基础心脏病为风心病78例,冠心病9例,原发性心肌病8例,心肌炎病窦综合征3例,原因不明者27例。其中除43例风心病伴房颤患者使用地戈辛01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