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3种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恶心、呕吐(PONV)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于手术结束前Ⅰ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5mL,Ⅱ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Ⅲ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Ⅳ组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20mg,分别于手术后24h评估并记录患者的PONV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其余3组24h内PONV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Ⅳ组24h内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组口干、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方案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花费较低,是3种治疗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外科常见手术.但其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高达53~72%.为了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我们对LC病人90例,分别静脉注射格拉司琼、胃复安观察其对术后PONV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和高乌甲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loecystectomy,LC)适用于无手术禁忌证的所有良性胆囊疾病,已被证明是最少发生并发症和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最合适手术方法[1].术后疼痛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采用丙泊酚联用高乌甲素既减轻患者疼痛,又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手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外统计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约20%~37%。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h内。PONV的发生机制可能和脑干催吐中枢接受体内一些催吐信号的刺激有关。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术前给予咪达唑仑能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率。本文将就咪达唑仑对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两种麻醉效果,明确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查血气、监测SpO2、记录两组的各项检查值并对照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组于硬膜外阻滞后气腹10min、气腹20min.放气腹(L)和拔管后5min(T6)在MAP、Poeak与PETCO2,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结论硬膜外麻醉在一定范围内应是安全的,LC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较全麻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轻,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是LC手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6.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eCholecystectomy,LC)后PONV的发生率高达53%~72%,尤多发于女性患者,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术后进食、伤口愈合,甚至可引起误吸,严重威胁生命。因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妇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托烷司琼、氟哌利多、甲氧氯普胺预防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注射氟哌利多5mg;C组术后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5mg/次,每天2次。观察比较3组术后24h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h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10.0%、30.0%、56.0%,A组术后PONV总发生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患者PONV,效果明显优于氟哌利多和甲氧氯普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故其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托烷司琼预防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联合应用止吐药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全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NV导致伤口张力增加、静脉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误吸、窒息等合并症。止吐药最早用于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国外新近研究发现能防治PONV,国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以腹部吸入手术患者为对象,研究不同种类止吐药对PONV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术中、沙菲术后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用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吸烟、中青年女性LC患者,即PPONV的高危人群。全组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预防性给药。Ⅰ组术中瑞芬太尼镇痛,术后沙菲镇痛;Ⅱ组术中、术后都用芬太尼镇痛。结果:两组异氟醚吸入,24hPONV的VAS评分(3.6±1.0)分与(6.4±1.2)分;麻醉满意度评分(8.8±1.1)分与(6.8+1.3)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LC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采用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预防PONV时,瑞芬太尼、沙菲术中、术后镇痛较芬太尼术中术后镇痛,在预防PONV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内脏痛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LC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GB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SGB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SGB,注入1%利多卡因6 m L,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毕均用1%罗哌卡因10 mL局部浸润腹部切口。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时(T2)、气腹建立时(T3)、气腹建立后10 min(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0.5、4、12、24 h的内脏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及止吐药物使用情况。分别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晚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GB组MAP和HR在T1、T4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SGB组术后4 h、12 h内脏痛NR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止吐药物使用率降低(P&...  相似文献   

12.
王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27-129
目的分析病房噪音对实施全麻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南津市市人民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ASA级Ⅰ~Ⅱ级的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全麻术后患者1404例,统计和比较普通病房与控噪病房PONV发生率。结论设置安静的病房环境有助于降低全麻手术后患者的PONV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风险、发生率以及预防用药情况,为PONV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在本院骨科行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预防用药情况和PONV发生率。根据Apfel评分对患者PONV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患者678例,Apfel评分0、1、2、3、4分者分别为5、82、123、298和170例,高危患者占比69.03%。PONV发生率为26.84%(182/678)。随着Apfel评分的升高,PONV发生率逐渐升高,Apfel评分4分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PONV高危患者中,286例(61.11%)未预防用药或仅使用1种预防药物,预防用药可能存在不足。与使用0 ~ 1种药物预防的患者相比,采用2 ~ 3种药物联合预防后,高危患者PONV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7% vs 29.12%,P > 0.05)。结论:单侧髋、膝关节置换患者PONV高危人群比例较高,高危患者预防用药存在不足,优化预防用药可能有助于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至2012年于我院接受LC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气腹建立与结束后、手术结束后及拔管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波动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5例。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安全可靠,血压波动小,术后不适感少,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峰 《淮海医药》2009,27(6):528-529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麻醉前扩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加例。N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2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B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生理盐水1ml;C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补充10m]/kg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静注地塞米松5mg;记录术前、诱导时及手术开始后,5min、10min及术毕时的血压和心率。术后采用双盲法连续观察24h,每4h记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诱导后4组患者MAP较诱导前均有下降,其中N、A2组下降明显(P〈0.05);B、C2组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24hPONV发生率A、B、c3组明显低于N组,且c组与A、B2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B2组之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和诱导前扩容均能较好的预防LC后PONV的发生,两者联合应用抗PONV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慧荣 《天津药学》2009,21(2):55-58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因此防治PONV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近期关于PONV的防治进展,为减少PONV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伍宏  严谨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41-42,4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剖腹胆囊切除术(OC)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胆囊炎、胆石症患者1754例,按术式不同,分为LC组和OC组。采用Roberta的麻醉恢复室并发症指标,对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在PACU内发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循环呼吸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LC组明显高于OC组(P〈0.01);疼痛的发生率OC组高于LC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Ⅲ级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AⅠ、Ⅱ级患者,尤其是LC组。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需注意消化道症状,剖腹胆囊切除术加强疼痛的观察和处理。对ASAⅢ级以上的患者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需加强术中和术后的管理和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夏登云 《河北医药》2009,31(20):2743-2744
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以寻求一种理想的止吐药物,预防和减少PONV的发生。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60例,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n=30)和盐酸托烷司琼组(n=30)。术毕托烷司琼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 ml,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观察给止吐药至第1次出现恶心呕吐的时间、各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数、接受补救药的患者数、恶心的严重程度、患者对止吐药的满意度、头晕头痛、椎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2组发生恶心、呕吐和接受补救药物患者数,初次出现恶心的时间,恶心严重程度评分的比较,盐酸托烷司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盐酸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后甲状腺切除PONV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止吐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LC)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腹腔镜技术的CO2气腹,全麻药物及麻醉手术操作刺激等因素导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高达53%~72%[1].PONV可导致伤口张力增加,静脉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误吸、窒息等并发症[2].因此,预防PONV已成为麻醉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应用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5-HT3)受体拮抗药阿扎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LC术后PONV,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小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28-1829
老年患者机体各系统功能减退,且常常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易出现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而老年胆石症患者选择LC越来越多,给麻醉及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行LC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现将麻醉效果及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