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思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24):26-3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症状评分、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低于治疗前,直肠-肛管静息压差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直肠排便感觉阈值(78.64±13.21)ml、直肠最大耐受量(130.04±11.25)ml均低于对照组的(96.31±14.59)、(146.52±12.03)ml,直肠-肛管静息压差(21.16±4.27)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5.70±3.9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费力、肛门坠胀、腹痛、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排便费力评分(1.06±0.31)分、肛门坠胀评分(1.24±0.38)分、腹痛评分(1.16±0.... 相似文献
2.
3.
韩俊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9):786-787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消化科的常见病 ,本文总结了 30例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过程及方法 ,发现了解功能性便秘的心理特点 ,取得患者的配合是治疗功能性便秘成功的保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 1月至 12月在省人民医院行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 30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2 1~ 75岁 ,平均年龄 4 6 .7岁 ,均有持续 1a以上的排便困难或者排便不畅 ,所有患者经电子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排外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1.2 方法 :1所有患者在吞服 2 0根不透 X线标志物后 2 4h摄 X线片行胃肠道暂留时间 (GITT)检查 ,根据 GITT结果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对本院9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在常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阶段强化及巩固治疗,在治疗时强调心理疏导,树立患者信心,并让患者迅速建立排便反射的生物反馈环路。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一个生物反馈疗程,治疗后88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1次/周,增加到3~4次/周,有效率为92.6%,其中对已治疗6个月的8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78例与治疗结束时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复发率为11.4%。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便秘是有效的,短期的强化治疗加上有力的心理疏导可提高生物反馈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及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53%,治疗后伴随症状、盆底肌反常收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患者排便紧迫感阈值有下降(P=0.01),胃肠道通过实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生物反馈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铁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7):2623-2625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法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CF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乳果糖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生物反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及矛盾运动率均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57.45±8.21)mmHg vs.(86.22±14.47)mmHg]、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134.57±12.35)mmHg vs.(112.10±14.22) mmHg]、直肠排便阈值[(114.53±15.54) ml vs.(133.25±29.04) ml]、最大耐受量[(197.65±29.93) ml vs.(290.31±37.46)ml]及矛盾运动率(12.0% vs.9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0% vs.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CF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42例,经肛门直肠测压后确认排便时存在矛盾运动,对每名患者进行5~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应用便秘症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量表中排便间隔天数、排便困难、排便阻塞感及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总有效率约89%。患者焦虑、抑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便秘(funotional constipation,FC)按罗马Ⅲ标准[1] ,被定义为排便持续困难,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通常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三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后第42天经与产妇详细讲述治疗方法后,征求产妇意见进行分组。A组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阴道哑铃治疗;B组行家庭阴道哑铃治疗;C组行盆底肌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辅以阴道哑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52例。均为单胎初孕,首诊孕周为16+~30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炼指导并进行持续的盆底肌肉锻炼至少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于首诊时、首诊8周后相关盆底功能情况,分娩时第一、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以及产后3个月SUI发生的情况。结果首诊8周后,两组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0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SU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缩短第二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改善孕期盆底组织功能,有利于孕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洪丽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2):234-237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盆底肌力和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77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9例).A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康复方式,B组产妇在A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4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肌力的改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以及尿失禁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华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111-113
目的 研究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例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生物刺激仪治疗,研究组实施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Ⅰ类纤维、Ⅱ类纤维、耐力测试、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耐力测试评分(81.15±11.02)分、Ⅱ类纤维评分(84.16±9.18)分、Ⅰ类纤维评分(84.16±14.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46±10.23)、(75.69±8.04)、(71.23±10.25)分,生活质量评分(6.14±2.28)分低于对照组的(11.16±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能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13在本院妇产科门诊通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和对照组22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尿失禁改善情况、性生活情况及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盆腔脏器脱垂测定,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盆底肌收缩力、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等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满意,较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佔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3):3548-355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便质、便状、便感、排便方式等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症状评分排便时间为(1.32±1.00)、便质便状为(0.20±0.03)、便感为(0.22±0.04)、排便方式为(0.00±0.00),对照组分别为(1.58±0.83)、(0.56±0.13)、(0.88±0.15)、(0.77±0.20),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症状,提高产后女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