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绍杰  杨春敏 《河北医药》2010,32(12):1602-1603
混合牙列和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黔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绝大多数患者伴有下颌偏斜,上下中线不齐。有学者认为早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偏斜大部分属于功能性偏斜。当扩大上颌牙弓矫治后牙反殆后,下颌功能性偏斜可得到纠正,颜面不对称程度也改善。我们采用上颌带翼[牙合]垫并配合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对13例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进行正畸临床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在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的同时,下颌偏斜也得到比较满意的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选择在海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38岁,平均(29.62±6.24)岁;所有矫治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牙性或功能性反(牙合),或轻度骨性反(牙合),ANB角≥3°;牙周组织健康,牙龈无炎症,牙槽骨无吸收或有轻度骨吸收[1].入选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 1.2方法 按照34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牙性下颌偏斜组15例、功能性下颌偏斜组14例、骨性下颌偏斜组5例.对矫治患者的以下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1)治疗年龄以及性别构成比;(2)患者的治疗动机;(3)矫治前、后下颌偏斜量;(4)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2].  相似文献   

3.
对严重的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一般采用术前正畸去代偿,手术矫正颌骨畸形,术后采用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收治1例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患者,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面型、咬合关系均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下颌偏斜患者治疗前综合评估其下颌偏斜的严重程度、形成机制和患者的主诉,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汪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50-151
目的通过对骨性Ⅲ类[牙合]采用面前方牵引,快速扩弓,多曲方丝弓技术,拔出下颌第三磨牙,Ⅲ类牵引等矫治技术,评价临床矫正效果.适应症的选择为正畸治疗骨性Ⅲ类[牙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Ⅲ类[牙合]29例,女性19例,男性10例,年龄11~23岁,平均年龄15岁,下颌均不能后缩,其中3例骨性Ⅲ类[牙合]伴前牙开,4例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对恒牙和早期采用快速扩弓加面前方牵引,成人拔出下颌第三磨牙,对骨性Ⅲ类[牙合]半前牙开的采用多曲唇弓方丝弓矫正技术,推下颌磨牙向远中同时配合短Ⅱ类牵引解除前牙反,调整磨牙关系。结果通过上下牙齿前后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发育异常,29例骨性Ⅲ类[牙合]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侧貌软组织有所改变。结论对一些轻度和中度Ⅲ类病例,采用正畸掩饰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下颌偏斜常规用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时间长,疗效慢,且可引起颞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我们用上下前牙斜形牵引加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下颌功能性偏斜病人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2~18岁。下颌骨右偏18例,左偏13例。主观症状为颏部偏斜;磨牙为近中关系,上颌基骨均正常,下颌基骨均轻度前突,上前牙轻度唇倾,下前牙正常。8例5─115─11反牙合,6例5┼35┼3反牙合,8例3┼53┼5反牙合,7例11─511─5反牙合。设计方案为: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15例,用上下前牙斜形牵引加单侧Ⅲ类牵…  相似文献   

6.
对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8例,总结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 118例患者中59例患者直接进行修复;59例患者通过保留或关闭缺牙间隙,经6~12个月正畸治疗,牙齿排列整齐后再联合修复,恢复牙列的完整和正常的咬合关系。随访1年,直接修复组成功率79.66%,联合治疗组成功率为96.61%。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弥补了直接修复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安全,疗效肯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庄浩 《黑龙江医药》2003,16(6):555-556
牙齿萌出期已过而仍在颌骨组织中未能萌出的牙齿称为埋伏牙。埋伏阻生前牙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多发生于上颌前牙区,以单侧居多,且左侧多于右侧。临床征象表现为前牙缺如,相邻牙齿错位,中线偏斜,对侧牙迟萌(超过半年)及反畸形。因埋伏前牙使牙列不完整、不对称及咬关系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后再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106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偏颌畸形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偏颌畸形在临床治疗中的特点。材料方法 选择我院(2000—2002年)正畸临床患者中38例偏颌畸形患者,其中男性12名。女性26名,最大年龄26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19.3岁,患病时间最长18年,最短4年。临床检查结果是:患者面部两侧不对称,下颌颏部向一侧偏斜,牙齿中线也向同一方向偏斜,其偏斜程度与颏部偏斜程度一致,下颌张闭口过程中普遍出现偏摆。当旋转下颌,将下颌切牙中线与矢状线相一致时,一部分患者前牙出现反覆He、后牙对刃He,或前牙覆盖减少。磨牙关系并不完全一致,绝大部分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结果 (1)所有患者的牙齿排列情况达到明显改善,覆He覆盖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少部分拔牙减数矫治患者磨牙关系达到Ⅰ类磨牙关系,大部分患者仍然维持原有的磨牙关系。(2)下颌颏部偏斜情况,部分患者达到改善,但大部分患者面部轮廓改善不明显,仍然维持不对称面型。(3)下颌张闭口过程中的偏摆现象在大部分患者中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也有一部分患者保留原有偏摆现象。结论 (1)下颌髁突的单侧过度生长使下颌生长发生变形,使一侧下颌肥大,并伴有下颌前突,也可能仅仅单侧下颌髁突或髁突颈部过度生长,使中线偏移,单侧反He,但下颌不前突。本研究在将患者下颌牙齿中线与矢状线对齐后,前牙覆He覆盖减少,大部分个体出现反覆He覆盖。可能与上述推论有一定联系。(2)人体颗下颌关节改建依然存在,即使患者处于较大年龄(20岁)。但颞下颌关节改建的时间较长。(3)无论使用哪种治疗措施,必须使咬合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协调,术后的咬合调磨必不可少。(4)颌间牵引与口外力是偏颌正畸治疗过程中较重要的步骤,它将使下颌产生旋转,纠正磨牙的近中或远中关系,纠正切牙中线,在恢复患者面部的对称性上作用显著。(5)部分病例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因此下颌偏斜将无法得到纠正,而仅仅只能使牙齿排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周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19-720
下颌偏斜畸形(mandibular lateraldeformity)是指由于牙弓或颌骨两侧不对称或因颌位偏斜形成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遗传、生长速率差异、肌肉骨骼影响、功能、补偿、错牙合畸形等因素。是一种危害大、矫治困难的错牙合畸形,会对颜面部硬软组织、牙弓形态、牙齿位置、颞下颌关节、下颌功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的美观及保健越发重视,口腔正畸的需求也不在局限于青少年患者,成年人接受正畸治疗的比例不断上升。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接诊和完成成人前牙错畸形共68例,笔者对68例患者的正畸治疗情况进行了6个月至2年的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为2001年3月~2004年9月正畸患者,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21~39岁,平均28.6岁。其中个别前牙反牙合者17例,上牙合前突患者12例,个别牙错位者8例,前牙有间隙者16例,深覆牙合者15例。1.2正畸方法1.2.1前牙反牙合采用上牙合牙合垫矫治器,用双…  相似文献   

12.
李宝卓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77-3579
目的比较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3例牙性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分为导弓式活动矫正器治疗组(9例)与2×4矫治技术治疗组(14例),分别采用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进行矫正。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颜面、口内、头颅侧位和全景x线片,并在治疗结束后均随访2年以评价疗效。结果导弓式活动矫治组的9例患者在矫形前3个月均见到明显效果,之后治疗进程随着下切牙的内收、间隙的关闭有所放缓。所有患者在经过5~8个月的治疗后,反牙合均解除,随访2年未见复发。然而患者牙列未能排齐,仍需要二期矫正。2×4矫治组的14例患者经过3—9个月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解除了前牙反殆,下颌前突减轻,覆殆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中1/3凹陷明显改善,随访2年未见明显复发。此外,前牙排齐,中线对齐,中性或偏远中的磨牙关系也建立起来。所有牙矫治后无异常松动。结论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均可有效纠正替牙期前牙反殆,2×4矫治技术不仅能纠正反殆,还同时排齐了牙列,解决牙列扭转、间隙等畸形,避免了二期治疗,因而优于传统的活动矫治器治疗,是替牙期前牙反殆的首选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8岁以上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唇腭裂患者行牙槽突修复术后的正畸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反牙合解除,前牙达对刃牙合关系或建立正常覆牙 合,磨牙达到Ⅰ类或过矫正到Ⅱ类磨牙关系.替牙期组疗效比恒牙期组显著,原有凹面型侧貌得到明显改观.通过对上前牙缺失及畸形、龋齿美容修复,患者语音和咀嚼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大大提高了生活自信力和生存质量.结论 正畸治疗通过消除不良牙合因素导致的颌间关系不调,不仅能达到改善颌、面形态的目的,同时消除咀嚼肌的不协调活动,达到改善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卓  谢冰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84-85
目的 探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采用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6~9个月治疗,21例患者单侧牙列反颌解除,下颌偏斜明显改善.结论 带菱形分裂簧的活动扩弓矫治器是纠正替牙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对46例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先矫正畸形,正畸后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结果 1-4年随访,前牙美观对称,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修复与固定正畸矫治是一种很好地解决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前牙反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随着生长发育,牙性和功能性反均可发育成骨性反,严重影响牙、颌、面的发育,因此必须早期进行矫治,阻断错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我科采用固定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替牙期前牙反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11岁。牙性反4例,功能性前牙反为5例,轻度骨性反5例,牙情况见表1。表1牙性、功能性与骨性反临床表现项目牙性反功能性反骨性反磨牙关系中性关系或轻度近中轻度近中关系近中关系前牙反数目2~4个牙4个牙4个以上面型观察正常基…  相似文献   

17.
陈新  王月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78-179
目的:探讨牙齿与颜面不对称畸形的临床矫正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24例牙齿与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不拔牙方丝弓技术,对患者的畸形牙齿进行固定正畸矫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经过矫正治疗后,24例牙齿与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在外观、牙齿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咬合关系良好。没有出现后遗症和不良反应,治愈率为100%,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牙齿与颜面部不对称畸形,要早期诊断,早期矫治,防止演变成为骨性或软组织不对称畸形。  相似文献   

18.
前牙反措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始畸形,发病率为8.69%,而前牙的深度反措对生长发育期患者影响更甚。作者自1993年1月~1995年12月应用Begg矫治技术,配合下颌活动猪垫矫治器,治疗20例前牙深反始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例深反始(豆”以上,具有《个以上前牙反措),男女各10例。13~15岁11例,16~19岁6例,20~30岁3例。15岁以上患者均为牙性反始,13~15岁患者为早期骨性反胎合并牙性反胎,均无领颌关节症状。二、方法所有病例均以Begg矫治器配合下颌活动范垫矫治器进行矫治。1.戴用下颌赌垫矫治器…  相似文献   

19.
单侧后牙反(牙合)所致颜面不对称畸形能随生长发育日趋严重,早期矫治单侧后牙反(牙合)可以有效地矫正颜面不对称畸形。作者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22例,在上颌可摘式矫治器设计上有独特之处,效果令人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共22例,患者年龄6~16岁,  相似文献   

20.
邓岚  李玉维 《中国当代医药》2012,(5):190+192-190,192
目的观察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在前牙错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6月58例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联合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后再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所有患者均随访1~4年,观察正畸效果。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过修复联合正畸治疗,错畸形矫治成功58例,成功率为100.00%。修复体经随访1~4年,57例成功,成功率为98.28%;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列间隙,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失败率为1.72%。结论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美容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