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观察:附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洪林  朱清於 《江苏医药》1990,16(5):260-262
本文对40例肾细胞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肾细胞癌在青年人中占有一定比例,儿童也可发生,血尿、腰痛、肿块仍是三大主要症状;其组织学级别及肿块大小均与预后有关。本文首次描述了肾细胞癌中沙粒体的形态特征,提出砂粒体的形成可能与预后有关;超徽结构研究表明:透明细胞型肾癌胞浆内主要为丰富的脂滴,颗粒细胞型肾癌主要含大量分化不成熟的线粒体,并提出了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
3例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猝死病例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肺动脉栓塞死亡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法医病理解剖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为肺动脉干及左右分支的大块血栓栓塞。右心室腔均可见轻度扩大,肺动脉干扩大明显。镜下血栓体部均为混合性。结论巨大肺动脉栓塞是导致猝死常见原因之一,常继发于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生前临床常不能明确诊断,对这类患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采取特异性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42例患者的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列顾性分析,对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分四型:Ⅰ型:快进快出型14例,Ⅱ型:快进慢出型9例,Ⅲ型:同进同出型9洲,Ⅳ型:慢进慢出型10例,前三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分化程度较低,血管成分及血管弹力层纤维丰富,间质成分较少;Ⅳ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分化程度较高,间质成分较多,血管成分较少。结论超声造影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约占同期肾癌的4%~5%。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将肾细胞癌重新分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又称嗜色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等五种类型。因为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见肾细胞癌相似,病理诊断把握不准,易与肾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混淆,所以了解此癌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指导临床工作十分重要。本文观察了5例肾嫌色细胞癌,分析镜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傅渝  曹幼甫 《江苏医药》1997,23(11):792-793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7岁,工人,苏州市人,住院号19297。1994年12月23日发热起病,最高达39.7C,伴有头痛、恶心,无咳嗽、咳痰。院外抗炎治疗无效,病后第11天出现意识障碍,未见抽搐和肢体活动障碍,第14天入我院时神志陵陇,瞳孔等大(Zmm),光反应好,眼底正常,可见四肢活动,左侧Chadock(土),颈有抵抗,克氏征(士)。其它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体温36.SC。既往有“胃溃疡”和“阑尾炎”病史,余无特殊。辅助检查中,腰穿CSF压力290mmH。O,无色透明,WBC60个/mm‘,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1.84召儿,糖2.3mmol/L,氯…  相似文献   

7.
<正>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很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其组织起源尚存争议,临床易误诊[1]。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例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分别来自济南军区456中心医院2例(2009年—2013年),肥城矿业中心医院1例(2013年)和济南军区总院3例(2008年—2014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学研究。方法分析PRCC标本共45例,按组织细胞特点嗜碱亚型14例,嗜酸亚型31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种亚型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7(CK7)、CD10、波形蛋白(Vim)及2种亚型Fuhrman分级比较与患者预后分析。结果嗜碱型与嗜酸型在EMA、CK7、CD10、Vim表达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5)。嗜碱型与嗜酸型在Fuhrman分级比较,嗜酸型显著高于嗜碱型,两组分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本组45例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5.6%(7/45),其中嗜碱型2例,嗜酸型5例。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其嗜碱亚型和嗜酸亚型的免疫组织学特点和Fuhrman分级以及临床预后均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尸检证实是由肺动脉血栓引发猝死的12例患者的临床及法医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血栓诱发因素有很多,其中外伤和手术及心肺疾病等都可引发肺动脉血栓猝死,猝死者多为老年人,且栓塞部位主要出现在肺动脉主干及作用肺动脉分支处和双侧肺动脉处。结论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全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魏岩  吕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3,(33):262-263
目的:对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猝死的病因及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仔细的研究。方法自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在进行尸检证实是由于肺动脉血检引发猝死的患者有20例,经过临床以及对法医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诱发肺动脉血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外伤和手术及心肺疾病等都可能成为引发肺动脉血检猝死的诱因,猝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且在检塞部位主要出现肺动脉主干以及作用在肺动脉分支处和双侧肺动脉处。结论要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肺动脉检塞的正确认识,全面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尽早做出诊断,从而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是能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昌伟  郝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22-22,24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肾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多发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今诊治的9例多发性肾细胞癌病例.结果 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7年,8例患者肾脏功能正常,而且无肿瘤复发,1例因肿瘤复发而死亡.结论 多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多发性肾细胞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多发性肾细胞癌患者来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保留足够的肾单位、肾功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类癌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肾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类癌,随访1-2年,均生存、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原发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MCRCC进行HE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全部肿瘤大体观察均为多房囊性,缺乏实性成分,镜下囊壁内衬数量不等的透明细胞巢,形态与核Ⅰ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相同,免疫组织标记透明细胞CD10、CK、Vimentin阳性。结论 MCRCC肿瘤细胞核级别低,患者预后良好,免疫组化对诊断有帮助,尤其良好的生物学形为,尤其需要与透明细胞癌囊性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正> 干扰素的介绍和有关的毒性反应,徐叔云已有讲座。干扰素在肿瘤中治疗应用,临床肿瘤内科手册有论述,提及对肾癌可获得某些程度肿瘤缩小,孙燕讨论肾癌以及结合治疗原则,最后免疫治疗提及干扰素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Pr-iestman干扰素综述中论及干扰素对肾癌疗效为11%;鉴于目前对肾癌有效的药物不多,所以利用干扰素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地位。Hanstrander用IFNs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透明细胞癌病例术前MDCT表现特点,结合术后经病理证实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CT平扫均发现肾脏占位,肿瘤最大径可达12cm,形态多样并突向肾外。平扫示病灶呈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可见不同程度钙化。增强皮质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CT值为+50~+170Hu,增强幅度达+120Hu。假包膜征象5例。病理镜下细胞实性排列11例,囊性排列5例;见小泡样结构15例,不规则钙化3例,厚簿不均假包膜5例;16例病例中均示包浆内富含脂肪,显示出血2例。结论 CRCC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MDCT对CRCC的术前诊断在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方征 《河北医药》2013,35(3):354-356
目的分析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及CD31在不同亚型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标记的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RCC临床病理及组织学分级关系,同时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8例肾癌患者,其中肾乳头状癌33例,肾透明细胞癌66例,肾嫌色细胞癌29例,CD34、CD31及RTK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嫌色细胞癌)组织比较,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嫌色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组织比较,CD34标记的MVD值显著高于CD31标记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无相关性。RTK在肾乳头状癌的表达中,部分受体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在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表达中,所有受体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与CD31均可显示RCC组织中的MVD值,且显示结果较为清晰,其中CD34显示更加明显,而通过检测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肾乳头状癌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98例偶发性肾细胞癌与312例症状性肾细胞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两院自 1987年至 2 0 0 2年间 6 1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收集 6 10例肾细胞癌患者 ,偶发性肾细胞癌即在查体或因其他原因进行B超、常规X线、CT扫描或MRI等检查时发现的肾肿瘤 ,后被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细胞癌者。症状性肾细胞癌即在出现泌尿系症状 (血尿、腰痛、腰腹部包块 ) ,全身症状 (持续高热、体重下降、虚弱 )或远处转移及其它可疑征象 ,后被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细胞癌者。二、方法分别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放射学特征、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分期采用…  相似文献   

18.
姜力  孙刚  田华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6):405-406
近年来,随着CT、超声等诊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早期无症状的小肾癌(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也逐渐被拓宽。由于肾部分切除手术可以获得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类似的长期生存率,它的应用价值已经被肯定,目前讨论的重点转移到手术实施安全性方面。为了探讨小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我们对1999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间施行的该手术34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章正儒  罗宁玲 《江苏医药》1989,15(7):377-379
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间歇性不规则发热伴肝脾肿大6月,发热咽痛4天于1988年4月22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10月因持续发热1周住外院时,即发现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诊断为“脾亢”。此后左上腹包块增大、并间歇性发热。1988年3月因“脾亢”住外科,入院第二天T39.6℃,经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