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是移行上皮癌,且多为浅表损害性膀胱癌,多数术后一年内复发。本文在体内外初步研究了LAK 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991年我院膀胱癌住院手术病人1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59.5岁。T_1期6例,T_2期3例,T_3期1例,均行TuR 局部或部分切除,其中1例T_2期病人于5年内复发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为单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灌注治疗。在众多膀胱灌注药物中,BCG膀胱灌注以其明显的抗肿瘤疗效得到广泛使用。但部分高危患者即使进行了BCG标准灌注治疗,仍会发生膀胱癌复发和/或进展,且后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很少。近几年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此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BCG等免疫调节剂膀胱灌注及其失败后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的卡介苗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免疫治疗对许多膀胱癌病例有效,推测其机理是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双重作用,诱生细胞因子和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从而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机理,提高对癌细胞和杀伤力。研制表达细胞因子的重组卡介苗可望提对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义兵  傅斌 《天津医药》2012,40(1):84-86
膀胱癌为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中心、易复发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与宿主经过了免疫监视、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个阶段,而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使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更为复杂.近年来膀胱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研究有助于寻找和设计新的膀胱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和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对膀胱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时德 《重庆医药》1989,18(3):26-28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CIK细胞治疗45例恶性肿瘤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随访,以观察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静脉采取的血液标本,并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后获得的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体质量变化等。结果总缓解率为64.86%,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71.11%,体质量增加62.22%。结论 CIK细胞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且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在临床上的推广,其疗效逐步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临床几类灌注治疗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的深入,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免疫治疗药物卡介苗的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丝裂霉素C、吡柔比星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但联合药物膀胱灌注对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尚存争议.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徐庚达  顾月珠 《江苏医药》1991,17(11):605-607
在体外观察了不同时间内三种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正常人与已缓解(CR)病例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而与未缓解(NR)病例相比,P<0.01~<0.001,差异非常显著。用 LAK 细胞治疗22例晚期肿瘤病人,总有效率为77.7%;CR 占13.6%PR 或 MR 占63.6%,CR 中有1例加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并恢复了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9.
免疫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特别是过继免疫疗法更是医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1976年Mogan 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及1982年 Rosenberg 发现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cell)后,用IL—2/LAK 细胞过继免疫法治疗多种肿瘤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科自1993年11月在化疗的同时应用此疗法治疗肺癌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癌性胸腹水的LAK免疫治疗及其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敏生  许祥裕 《江苏医药》1990,16(10):533-534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癌症疫苗应用于抗实体瘤免疫治疗的现状,提出将癌症疫苗与其他常规疗法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坚  何惠娟  何承伟  吴平  柳建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705-707,i000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小鼠膀胱癌的抗肿瘤效果和机制.方法将100μg/ml大蒜素直接加入肿瘤细胞培养6 h,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直接影响.动物实验检测大蒜素的抗癌效果.在实验第19天切除肿瘤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了解免疫反应情况.LDH释放法测大蒜素注射后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蒜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细胞毒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剂量为0.1 mg/ml时,肿瘤的抑制率可达56%,剂量为2.5mg/ml时,肿瘤抑制率可达99%.LDH释放法测得大蒜素注射后,能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淋巴细胞.结论大蒜素对膀胱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康宁  李冬田 《天津医药》2000,28(9):574-576
肿瘤具有抗原性,这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肿瘤却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致使用自体肿瘤细胞制备的瘤苗进行免疫治疗在很多情况下效果不理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肿瘤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表达下调。(2)肿瘤细胞缺乏活化淋巴细胞所需的粘附分子(ICAMs,IFA_3)和协同刺激分子(B7)。(3)荷瘤宿主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提呈抗原能力存在缺陷。因此肿瘤抗原不能被有效地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肿瘤免疫。如何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并有效  相似文献   

16.
杜竞辉  王学浩 《江苏医药》1994,20(8):435-437
我们采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me-activatedkillercell,LAK)并联合应用人天然白细胞介素Ⅱ(IL2)经腹腔灌注治疗了14例晚期肿瘤患者,兹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4例晚期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7例,为三期硬化型,巨块型6例,弥漫型1例,CT示肝占位最长径为20×21cm;转移性肝癌4例,原发癌(胃粘液腺癌1例,肠腺癌2例,胰腺癌1例)均未能手术切除;胰腺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2例手术未能切除,1例术后复发。作者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并加以改良,自制了人天然IL2,同时利用短期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以MTT法检…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刘卓拉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1):803-805
生物免疫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对肿瘤具有确切效果的又一治疗方法。而生物免疫治疗中以过继性免疫治疗最为成熟,它包括在体外选择扩增效应细胞和将效应细胞回输给肿瘤病人两个主要过程,尤其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大剂量放、化疗,骨髓移植或因病毒感染而损伤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患者。本文对近年来过继性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局限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膀胱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张淑敏  徐勇  畅继武 《天津医药》2007,35(7):481-483,I0001
目的:研究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膀胱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从胎儿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TNF-α诱导产生DC.利用50%~70%硫酸铵饱和沉淀法获取膀胱癌细胞系EJ含热休克蛋白(HSP)成分的细胞溶解物,以该抗原负载DC,激活胎脾细胞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IL-2刺激胎脾细胞产生LAK细胞.应用MTF法分别检测CTL和LAK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胎儿骨髓可诱导出功能成熟的DC,高表达CD1a、CD86、HLA-DR和CD83.负载EJ抗原的DC可诱导产生CD8+CTL.其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结论:含HSP成分的肿瘤细胞溶解物负载胎儿来源的DC,体外可诱导出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刘悦  王禾 《沈阳部队医药》2001,14(3):205-206,I001
为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简称鸦油乳)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探讨其抑制膀胱癌的机制,对亚硝胺(BBN)诱导膀胱癌的ICR小鼠行鸦油乳膀胱灌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鸦油乳膀胱灌注对BBN诱导的膀胱癌早期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鸦油乳对膀胱癌细胞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鸦油乳治疗膀胱癌及预防术后复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