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的效果,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保留晶体状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8周。视力提高者19眼(90.49%),0.05~0.2者3眼(14.3%)。结论 这种手术方式由于保留了晶状体前囊,为一期植入人人工晶状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体的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28例(32眼)进行玻璃体切除,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统计术后视力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增进30眼(93.8%),不变2眼(6.2%),术后随访1至19月,严重并发症少。结论:玻璃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晶状体脱位术后视力恢复快,是完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合并晶状体浑浊的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晶状体前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和后囊及玻璃体切除联合术。结果 32例32眼全部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0.5以上者占56.3%。人工晶状体均顺利植入。结论 对于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合并晶状体浑浊、后囊粘附血液或浑浊者采用这种手术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玻璃体腔灌注维持眼压经巩膜隧道切口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或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5月。结果 17例(17眼)中术后视力0.1~0.2者6眼(35.2%),≥0.3者ll眼(64.7%)。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二者间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有玻璃体积血2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最好采用玻璃体腔灌注及巩膜隧道切口以使术中维持良好的眼压。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17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明显的白内障者实施了此联合手术。先行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再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3年,平均13月。1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2月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广泛视网膜冷凝后视力下降。术后早期16例(17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7~10d消失。2例(2眼)术后有一过性眼压升高。1例(1眼)术后2月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例(3眼)术后后囊浑浊,未影响视力。结论此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要求有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吕勇  张金嵩  杨进献 《眼科研究》2003,21(5):531-532
目的 评价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3个月至6年的眼外伤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颞下方平坦部巩膜灌注,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晶状体前囊为依托的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无严重远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2~0.4者10眼,0.5~0.9者28眼,≥1.0者4眼。结论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是目前矫正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并发性白内障是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随着玻璃体手术的普及,其发病人数越来越多.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核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2.5%~6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8%,白内障的发生还和术中是否应用气体和硅油有关,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甚至高达100%[1].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16例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手术后 ,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持续灌注下 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安全 ,无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16眼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8~42 a,平均 17.8a。右眼 9例 ,左眼 7例。眼球钝挫伤 4例 ,眼球穿孔伤 12例 ,其中眼球内异物 5例。眼外伤合并晶状体混浊、脱位、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行晶状体切割术 13例 ,联合玻璃体切割 11例 ,其中联合眼内异物取出 5例 ,联合行视网膜手术 2例 ;眼外伤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行晶状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白内障伴玻璃体积血67例(67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最后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视力、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3.26月64眼视力改善,其中27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8以上,2眼视力无改善,1眼视力下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炎症反应46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三联手术方式是安全的,不仅可以增进视力,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双手切线轮转“削梨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27例(27只眼),对玻璃体切除手术8~27个月后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0.5~0.8)者15只眼(55.6%),后囊破裂率3.7%。结论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行“削梨法”超声乳化摘除,眼内组织损伤小,后囊膜破损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任淑兰  董喆 《眼科》2001,10(3):150-152
目的:分析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溢出的原因,提出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0年住院老年性白内障病人159只眼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8只眼(11.3%)发生玻璃体溢出,其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3以上者占72.2%。结论:本组患者发生玻璃体溢出率较高,可能与术者手术熟练程度有关,本文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方法,评价对其IOL囊袋内植入的疗效。方法 29例31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囊代内植入手术,并对手术方法、手术技巧、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随访2-35月,平均6.7月,术后视力≥0.8者8眼占25.8%,≥0.5者16眼占51.6%,0.5以下者7眼占22.6%。术后反应轻,IOL位置正,未见移位或倾斜。结论 IOL囊袋内植入符合生理位置,视力恢复满意,而且IOL位置稳定,刺激更小,更易被耐受。但手术难度大,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手术技巧,才能使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的IOL囊袋内植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进行手术180例,统计术后视力以及表面麻醉对血压、脉搏的影响。结果 180例全部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无后囊破裂,1例晶状体后脱位也在表麻下进行玻璃体切除完成手术。术后视力第1天0.4以上者144例占80%;1月视力0.4以上者177例占98%。表麻前后病人血压、脉搏无变化。结论 表面麻醉下超乳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瞳孔异常合并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46例(47眼)均为多种原因导致的伴有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并行瞳孔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或)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7~30 d.结果 术后44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与术前相同.47眼瞳孔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瞳孔位于中央或近中央,但瞳孔直径不一.术后1眼继发性青光眼,行手术治疗.手术消除了术前双瞳孔、不规则瞳孔或瞳孔移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视力显著提高.结论 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消除畏光、眩光症状,最大程度适应自然光线,提高视觉质量.在当今显微手术时代,准确评价虹膜弹性和伸展性后,利用黏弹剂、各种眼内显微器械和缝线恢复虹膜晶状体隔,根据眼部条件植入人工晶状体,改善和恢复视功能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7例(4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双眼组(19例)和单眼组(8例),术后3月观察眼屈光状态、眼轴、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ion acuity,BCDVA)和最佳矫正近视力(best-corrected near vision acuity,BCNVA)以及远、近立体视锐度。结果27例(46只眼)患者手术年龄(5.8±3.8)岁,眼轴(22.92±2.05)mm,术后等效屈光度(-0.40±1.13)D。两组术后35只眼(76%)BCDVA≥0.3,31只眼(67%)BCNVA≥0.3。27例患者中分别有2例(11%)和12例(44%)患者获得良好远、近立体视功能。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恢复一定程度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210例25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和超声乳化术,比较分析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常规白内障囊外摘出组相比视力好,散光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是有效、经济的一种白内障复明术。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破裂时的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在白内障摘出手术中后囊破裂时利和前囊I期后房人工晶状体樾主式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后囊破裂者利用计划性保留的前囊做为后支撑I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结果 术后随访3月,进行视力统计分析。裸眼视力:1.02例、0.84例、0.44例;矫正视力:1.04例、0.84、0.62例。结论 对位于中、下部后囊破裂及少量玻璃体脱出的病人,适当利用保留的前囊做为后支撑,仍可I期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26只眼)人工晶状体脱位患者行前部或后部玻璃体切割术并重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4年(平均2年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最佳视力达0.8以上者8例,0.5~0.6者10例,0.15~0.4者8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部或后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取出并重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采用前部玻璃体切除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标准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的26例(26只眼)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伴视网膜脱离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眼挫伤后晶状体脱位7只眼,白内障术中晶状体脱位和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19只眼。对人工晶状体脱人玻璃体腔者术中经角膜缘摘出人工晶状体,对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者直接在玻璃体腔内行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出。其中14只眼行硅油填充,12只眼行C3F8填充,16只眼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50±2.67)月。结果26只眼均顺利摘出人工晶状体或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腔内晶状体核,视网膜最终完全复位23只眼(88.46%),部分复位2只眼(7.69%),失败1只眼(3.85%),后者系由病程长,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严重所致,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伴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好解剖效果,但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经平坦部前段玻璃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1例13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接受了手术治疗。首先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中央切割减压(至15.0mmHg左右),然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直径3.0mm的连续后囊撕开,再切割前段的玻璃体,最后向睫状沟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所有病例前房均形成良好,无一例前房再消失。视力改善显著,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