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旧法与新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87年 12月用旧法治疗 172 1例。即 :发热期单纯静脉补液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液快速扩容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严重病例腹膜透析治疗。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用新法治疗 85 6例。即 :发热早期用赛庚啶、65 4 2及病毒唑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和胶体液结合扩容、活跃微循环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若休克难以纠正时联用纳洛酮与地塞米松和 /或阿拉明与多巴胺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与立其丁或单用异搏定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RS)。结果 总越期率分别为62 15 % (10 0 8/162 2 )和 72 0 7% (5 65 /784) ,χ2 =2 2 .6112 ,P <0 .0 0 1;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分别为 :13 .1814± 2 .3 0 5 6d和11.5 612± 3 0 689d ,t=14 .3 681,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7.90 2 % (13 6/172 1)和 5 .2 5 7% (4 5 /85 6) ,χ2 =6.0 3 2 8,P <0 .0 2 5。结论 新法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治疗组55例,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1. 13d、P<0. 01,越期率(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之和)增加17. 80%、P<0. 05;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0.5h、1h和2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30. 05 (P<0. 05 )、21. 21% (P<0. 05 )和21. 72% (P<0. 05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5.30%、P>0. 05;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1. 63d、P<0. 01,血压正常分别为15和8例、P<0. 05;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1. 32d、P<0. 01,病死率下降3. 91%、P>0. 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与地塞米松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天君  邓慧琳 《四川医学》2004,25(8):903-904
目的 研究纳洛酮和地塞米松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原发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将 110例原发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予以纳洛酮 0 .8~ 1.2mg、静脉缓慢注射 ,之后 1.2~ 1.6mg加入 2 5 0ml液体中滴注 ,每分钟 2 0~ 3 0滴 ;地塞米松 2 0mg、静脉注射。对照组 5 4例予以阿拉明 2 0~ 3 0mg与多巴胺 40~ 60mg加入2 5 0ml液体中滴入 ,每分钟 15~ 3 0滴。结果 治疗后 1h休克纠正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89 2 9% ( 5 0 /5 6)和 68.5 2 %( 3 7/5 4) ,P <0 0 0 5 ;越过少尿期率分别为 14 .2 9% ( 8/5 6)与 3 .70 % ( 2 /5 4) ,P <0 0 5 ;肾功能恢复正常天数分别为 12 .96±1.76天和 14 .75± 1.92天 ,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3 .5 7% ( 2 /5 6)和 12 .96% ( 7/5 4) ,P <0 0 5。结论 纳洛酮与地塞米松治疗HFRS原发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阿拉明与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肾综台征出血热(HFRS)低血压休克期最早发生于第2病日,最迟在12病日,但多发生于3~8病日,其中4-6病日占8s%。  相似文献   

5.
6.
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原则是 :积极补充血容量 ,注意酸中毒的纠正和改善微循环功能。1 补充血容量病人进入休克状态 ,需分秒必争 ,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补充血容量要作到“一早”、“二快”、“三适量”。争取 4小时内血压稳定。液体的先进晶体 ,晶体胶体结合的原则。晶体以平衡盐为主 ,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平衡盐液所含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与人体的细胞外液相似。常用的平衡盐液为 10 %葡萄糖 50 0 ml,内加 10 %氯化钠 18ml,5%碳酸氢钠2 8ml。 10 %氯化钾 15ml、胶体溶液常用的有 :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因出血热的低血压休…  相似文献   

7.
纳络酮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难治性休克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休克导致多器官衰竭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ofRenalSyndrome,HFRS)的主要死因,及时抢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1992~1998年11月我院共收治HFRS难治性休克29例,在液体疗法上应用纳络酮(NLX)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抢救休克病人后其不逆转,血压及脉搏均测不到4h以上或血压升而复降仍<9338kPa,并伴有严重渗出及休克临床表现者[1]。12 一般资料 182例低血压休克期病人中有29例经HFRS免疫学检查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出血热的效果及越期率临床观察,证实苦参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患者临床效果与常规治疗效果观察对比.结果 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患者治愈率及越期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指标恢复快越期率高.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性出血热———俗称流行性出血热 ,其临床主要特征为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经过可分为 5期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特别是低血压休克期是本病的关键期。所以 ,护理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本病的转归。我院近两年来收治此病患者近百余例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治愈率高达 99%。现将病人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情变化的观察1 1 神志和意识 ,患者于病后 4~ 6日出现精神紧张、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等现象即为休克的早期表现 ,应立即报告医生 ,…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发热期重危型患者随机分为新法组与旧法组。新法组 2 2例 ,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山莨菪碱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 ,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 ,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旧法组 2 1例 ,发热期静脉滴注单纯液体及口服维生素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或给予利尿剂。结果 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 ,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 1.40d、P <0 .0 0 5 ;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 2h及 4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 3 1.3 9%及 3 4.85 % (P <0 .0 2 5 )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 2 9.2 2 %、P <0 .0 5 ;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 3 .76d、P <0 .0 0 1,SP≥ 180和 /或DP≥ 110mmHg分别为 3例和 10例、P <0 .0 0 5 ;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 2 .61d、P <0 .0 0 1,病死率下降 3 4.2 0 %、P <0 .0 2 5。结论 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接种人群和HFRS患者病后的远期(5年以上)免疫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血清HFRS特异性IgG抗体,1:20为阳性。对接种组人群抗体滴度<1:320者,强化免疫1针,15d后静脉采血,同样方法检测IgG抗体。结果接种组人群9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40.29;强化免疫人群59例,GMT71.13;疫苗接种组人群在强化免疫前后GMT有显著性差异(P<0.01)。HFRS患者55例,抗体阳性率100%,GMT97.87;疫苗接种与否对患者病后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无显著影响。近9年免疫人群的年发病率为16.38/10万,对照人群为73.92/10万,年均保护率77.84%。结论 HFRS疫苗的远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较好;HFRS患者病后具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抢救措施。方法 对 8例HFRS并发ADRS临床特征及血气、X检查进行分析诊断及其抢救措施。结果  8例中 3例治愈(早期 2例 ,中期 1例 )。 5例死亡 (皆为中晚期 )。治愈率为 37 5% (3/ 8) ;病死率 6 2 5% (5/ 8)。结论 ARDS发病期别与预后关系较大。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 ,尤其是严重感染和休克 ,使体内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引起间质性肺水肿。由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被活化 ,可释放大量自由基 ,使肺微血管损伤和通透性增加 ,使肺含水量增高所致。救治措施 ,积极治疗和纠正原发病 ,迅速纠正缺氧 ,限制液体入量 ,早期使用胶体液 ,减轻肺水肿。早期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α受体阻滞剂 -酚氨拉明及抗胆碱能药物 -东莨菪碱应用 ,均对改善肺水肿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中枢神经症状患者临床分型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HFRS并发中枢神经症状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将HFRS并发中枢神经症状病人按临床表现分为6型:①中毒型22例;②脑膜脑炎型20例;③头痛型26例;④脑出血型13例;⑤癫痫发作型7例;⑥昏迷型10例。结论:HFRS中枢神经并发症都见于重型及危重型,病程各期均可出现,死亡率明显高于无中枢神经并发症者。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所出现的中枢神经症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辉  李晓莉  朱勤  胡煜  宴鹰  张阳德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37-639,64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123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至今术前早期诊断仍很困难,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其中PET作为新一代综合生物化学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大大提高了早期的诊断率,PET诊断符合率为80%,但费用高难以推广.早期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晚期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手术者明显为长.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原发性胆囊癌的远期疗效仍无显著改善,扩大根治术可望改善其预后,但需慎重选择病人,对晚期原发性胆囊癌应行积极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好转存活36例,死亡36例;利用SPSS15.0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pH和入院24h尿量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50%,死亡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pH和入院24h尿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中,模型检验X2=26.781,p=0.000,模型有统计意义。入院24h尿量、平均动脉压是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5.197,1.359~19.878;1.125,1.025~1.234)。结论早期液体复苏能有效地改善循环与组织灌注,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哈白兔以3%凝固气油致25%Ⅲ°烧伤休克持续了3h复苏的动物模型研究了丹参、维生素E、抗氧化剂协同治疗烧伤休克的作用,效果显著。第5天SOD活性和MDA值均达到伤前水平,提高了动物存活时间。各项生化指标和病理证实,该组实验动物脏器无明显病变,说明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有效的清除氧自由基,还能拮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脏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HFRS-Ⅰ型灭活疫苗接种与病毒感染对成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收集疫苗接种成人和感染者全血,用显微镜常规计数法检查。结果HFRS疫苗接种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几乎在正常范围,而在病毒感染组患者中有90%的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有94%的血小板低于正常值,88%查到异型淋巴细胞。结论HFRS疫苗接种对成人白细胞和血小板无影响,而病毒感染对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n=59)、B(n=61)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ESWL治疗。A组ESWL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肾石通丸口服。ESWL后2周、4周时评估疗效。结果 2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8.9%,91.5%;4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8.5%,91.5%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病死危险因素与相应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果:96例患者病死率为57.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在APACHEⅡ评分、年龄、SIRS数目、血液感染、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24 h尿量与MODS数目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SIRS数目、APACHEⅡ评分与MODS数目是导致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展开治疗时,对炎症反应进行积极调控,以去除病因为基础展开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