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证型,并有日渐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症-方-药”证治理论体系,对多方面、多靶点防治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风险,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进一步强化中医的诊疗优势,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国际化,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逢春用左金丸时灵活变化,表现在剂量、剂型、炮制等三个方面,在不同病症中的化裁皆得所宜,对暑湿泄泻、呃逆、便血、崩带、妊娠恶阻、虫积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泊庐医案》中有21个案例用到左金丸的剂量化裁应用,与左金丸原方的药物剂量配伍不同,汪老在左金丸原方的思想基础上,以左金丸顾护中焦思想为指导,改变吴茱萸、黄连配伍的剂量。《泊庐医案》中左金丸的炮制方法变化灵活:茱萸、黄连多同炒;所用的黄连多为炒品。汪老在运用左金丸时,根据病情的需要随时调整剂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继承发挥和完善中医腹诊法,精确识别左金丸证,判断出病变部位。方法:临床中查脐上压痛体征,结合中医四诊可得出较为精确的左金丸证,并与其它病证鉴别。审证求因判断出病变部位和立法用药等。结果:辨左金丸证通过腹诊查临床体征,是继承仲景学说,反复探索验证所得。体现中医验、便、廉诊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收到准确的辨证效果。结论:用腹诊查临床体征,判断其病变部位,可加深中医辨证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左金丸治疗胃溃疡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左金丸中2味药材(吴茱萸、黄连)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活性成分的靶点,与pharm GKB、CTD、Genecards数据库比对得到治疗胃溃疡的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 cytoscape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吴茱萸、黄连中筛选出41种活性成分,检索出228个靶蛋白,与胃溃疡有关的靶点有30个。两者治疗胃溃疡可能涉及神经递质代谢、氧运输和代谢相关靶点,以及5-羟色胺突触、花生四烯酸代谢、癌症等相关途径。结论本研究反映了左金丸中吴茱萸、黄连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相关作用机制考察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使用是中药方剂中的经典药对,其最著名的方剂出自于《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6∶1)组成。方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之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两药相伍一温一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良效。在左金丸的基础上黄连-吴茱萸药又对派生出许多不同的配伍比例,其不同比例在功效侧重、用法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虽然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于黄连-吴茱萸不同比例关系的药对的配伍原理,以及对两药不同比例关系配伍后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通过查询文献及古籍从名医方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几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以期为黄连-吴茱萸药对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7.
加味左金丸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 (GERO)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症状 ,甚至可引起食管黏膜的病理性损害 ,后者又称反流性食管炎[1] 。目前治疗以抑酸及促进胃肠动力为原则。笔者用中药加味左金丸联合H2 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治疗此病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及住院符合 1999年 8月 (烟台 )全国反流性食管病 /炎研讨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5 2例 ,分成 2组。治疗组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32~ 76岁。对照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2~ 76岁。1 2 治疗方法 两组…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是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西医治疗该病见效快,但病情易反复,且不良反应多。近年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而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疗效较佳,该文从古今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等角度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金丸类方中4种生物碱的转运特征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LC-MS/MS法测定左金丸类方中4种生物碱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特征,研讨其转运差异的机制。结果: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均可增加4种生物碱的Papp(AP-BL),降低其Papp(BL-AB);MK-571对其转运均无影响;左金丸中的4种生物碱的Papp(AP-BL)均较黄连组增大;甘露散、茱萸丸中的药根碱、黄连碱和小檗碱的Papp(BL-AP)均较黄连减小。结论: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均为P-gp底物,而非MRP2底物;吴茱萸可能具有抑制P-gp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多指标成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200 mm ×4.6 mm,5μm)柱,以乙腈-0.3%磷酸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3 36~0.316 8、0.012 76~0.102 08、0.012 93~0.064 60、0.012 76~0.102 08和0.001 988~0.009 94μ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99.8%、99.8%、100.5%、98.9%,RSD分别为1.1%、1.9%、1.4%、1.5%、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MS方法同时测定血浆中6种生物碱的浓度以评价2种给药载体中左金丸的主要成分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家兔经皮给予相同剂量的微乳凝胶和水凝胶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LC-MS法测定血浆中6种生物碱的浓度,数据以WinNonLin软件拟合,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指标成分,与水凝胶比较微乳凝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31%,127%,108%,121%,92%,109%,吸收速率常数之比分别为10.5,5.1,3.7,0.8,1.8,1.5.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血浆中上述6种生物碱的含量,能快速、简便地进行生物样本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水凝胶相比,微乳凝胶给药系统能加速药物的经皮吸收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胃癌治疗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两者共同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进一步探讨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胃癌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黄连-吴茱萸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3. 7. 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相互作用(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连的潜在活性成分14个,吴茱萸的潜在活性成分15个,共涉及与胃癌相关作用靶点127个。黄连-吴茱萸-胃癌共同靶点33个,主要通过调控PTGS2,PTGS1,AR,RXRA,NOS2等靶基因及细胞凋亡,p5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对胃癌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连-吴茱萸对胃癌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阐明了药对黄连-吴茱萸对胃癌治疗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吴茱萸辛苦且热,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寒止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黄连-吴茱萸为典型的寒热药对,二者药性—寒—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左金丸干预大鼠胃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煎液和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热证模型。利用1H-NMR技术建立大鼠胃组织的代谢物谱图,分析左金丸(3.5 g·kg^-1)干预胃热证模型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左金丸能对胃热证大鼠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8个与胃热证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结论左金丸干预胃热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情况,从戊己丸在配伍前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的差异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特点。方法:将2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戊己丸组(62.96 g·L-1)、黄连组(38.4 g·L-1)、制吴茱萸组(5.88 g·L-1)、炒白芍组(18.68 g·L-1),每组65只,按临床饮片剂量折算成提取物剂量给药,给药后每组按药代动力学设定时间取血浆、肝、小肠和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建立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小檗碱(Ber)、巴马汀(Pal)、吴茱萸碱(Evo)、吴茱萸次碱(Rut)和芍药苷(Pae)在血浆、肝、小肠和脑中定量分析方法,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组织样品采用蛋白沉淀加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对各组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组织样品进行代表成分的检测。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各成分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各组药代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戊己丸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5种代表成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大小排序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经时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组织分布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结果:左金丸组大鼠肝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 051.268±518.354),(2 179.139±195.617)ng·g-1·h,药峰浓度分别为(1 645.961±129.862),(383.889±19.526)ng·g-1,与黄连组比较显著增加。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在肝中Re分别为1.338,1.475和1.065,Ce分别为1.548,1.751和1.369;肺中Re分别为0.985,0.780和0.930,Ce分别为0.834,1.051和0.905。结论:吴茱萸可能是通过增加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肝中分布和减少其在肺中分布来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铝凝胶、雷尼替丁等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服用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组方汤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察和分析左金丸治疗对肝火犯胃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消化科收治的肝火犯胃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结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左金丸口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内镜分级,自主神经检测数值,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可见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LF提高,HF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左金丸治疗肝火犯胃证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更加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