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血藤""黄芪"为主题词,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CNKI中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性味归经及主治病症频数,并对高频病症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共89首,涉及主治疾病包括痹病、虚劳等8种(频数≥3);涉及中医证候包括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等8种(频数≥4);常用配伍药材24味(频数≥10);性味统计中以甘温药物的使用频数最高,归经统计中以肝脾经频数最高;与鸡血藤-黄芪配伍治疗痹病的核心药材有6种,治疗虚劳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核心药材有7种。结论:含鸡血藤-黄芪药对相关成药可着重对痹病、虚劳、中风及肿瘤等多种疾病进行调理,尤其是针对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包括现代肿瘤晚期放化疗后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虚劳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地骨皮的方剂共5首,通过查阅现代文献,鲜见地骨皮本草沿革的文献考证。该文将基于古籍文献,从地骨皮别名、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候禁忌等方面梳理其历代衍变情况,为研究地骨皮以及经典名方提供文献依据。考证分析发现,地骨皮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汉以前的古籍并未以"地骨皮"之名收载该味中药材。历代古籍记载的地骨皮性味归经、基原与现代权威中药材内容差异较小。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代对地骨皮功效主治舍弃较多,呈现断层式继承,提示该药材尚有许多潜在的功效主治可供临床开发应用。地骨皮的药用规格除了现代常用的生地骨皮外,古籍还记载了甘草汤制、焙制、炒黄、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炮制品。  相似文献   

6.
类方体系是认识中医组方思想和辨证方法科学依据的门径之一。文章就类方研究中几个共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类方方-证-病的关联、类方核心方配伍、类方共性和差异性比较、类方效应物质基础辨识等是类方研究不同层面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阐明方剂复杂体系的科学内涵、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创新方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组合,具有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治疗水气病的一类方剂。"方—证要素对应"是指"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其中蕴含着病机归纳、以证导方、以方归素等一系列法则,是辨证论治临证组方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解析苓桂剂群的方证要素对应关系,旨在探寻其衍化规律和配伍特点,以期对临床组方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桂枝汤的应用,探讨活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从发掘经方中所蕴含的精华,研习性味归经与配伍组方精义,谨守病机—证—方药统一,重视经方中对症治疗,达到灵活运用经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左金丸首载于《丹溪心法·火六》,由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组成,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笔者通过考证左金丸的源流及发展,筛选整理古今医家在黄连-吴茱萸药对基础上衍化的13首方剂,并依据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结合古今医家的相关阐释分析黄连与吴茱萸的配比、方中的配伍关系,以此探析左金丸类方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证候、方剂是中医药研究中的两大关键科学问题,用熵的理论方法研究证候、方剂的相关性,我们将此称之为"证-熵-方",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在分析证-熵-方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证-熵-方领域中常用的数理基础进行了介绍,对证-熵-方领域中的证候研究、方剂研究、方证相关研究和疾病、证候、方剂相关规律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这一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药方剂配伍讲究性味归经和气机沉降,根据多种配伍原则和多味药的性味配合进行配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核心原理,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方法指出如何基于药性进行配伍。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二分图和贪婪算法的方剂配伍设计方法,通过以四味鹿茸丸的药性组合模式为模板组出新方为例,证明该方法可为方剂配伍提供快速选药的思路,并讨论了此方法用于替代珍惜濒危药材和禁用药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粗糙集的复方右归丸优化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粗糙集理论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作用,为更好的研究中药大复方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复制肾阳虚大鼠模型,同时用右归丸不同配比药液干预,分别观察早期、中期和晚期肾阳虚大鼠甲状腺和性腺轴功能指标,应用粗糙集理论建立起药物与证候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复方右归丸中各药物的重要性,对药方进行优化并给予验证。结果:肾阳虚大鼠服用基于粗糙集法的优化药方后,各项指标都比原方达到了更理想的预期值,粗糙集模型预测误差基本保持在10%左右,说明该预测模型对于中药复方的优化是可行的。结论:粗糙集可用于复方配伍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45种,分析出18个使用频次20及20以上的药物、32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4个核心药物组合、7个新处方。结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中医经验的载体,其配伍规、组方原则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方剂药理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病因、病机、中药药味及其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方剂的研究难度很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加以研究对推进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对方剂加以研究分析时应注重,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运用现代系统论思想,采用现代科学手段,由简到繁,由宏观到微观,促使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科学结合,从而全面揭示中药方剂防病治病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近年来对于方剂药理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全方研究、拆方研究、同类方剂对比研究、方剂剂型研究、煎服法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将方剂药理研究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复方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方剂学发展。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势,但有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中医整体观念、现代技术研究脱离中医理论存在局限性,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等,因此通过对以上实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总结,明确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以期促进方剂研究更加合理有效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避免局限性,促进方剂药理研究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病证-方药-成分-活性"关联性研究有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本文以元胡止痛方为范例,从中医的角度阐述气滞血瘀型头痛与该方的功效;从现代医药学角度系统总结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元胡止痛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元胡止痛方"病证-方药-成分-活性"关联性,为揭示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研究新模式。该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系统生物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SPS)三维整合体系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以期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及其配伍科学内涵,并结合茵陈蒿汤研究进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辨证目的就是辨病位、辨虚实、辨寒热、辨病势。治疗就是根据病位,以归经选药,根据虚实,或补虚或祛邪,根据寒热,或选温药温之,或选寒凉药清之,根据病势,选择适宜路径扶正、祛邪而去,本质上就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配伍组方就是将这一治疗思想具体贯彻在某方中,所以配伍原则就是治疗原则。中医的辨证目的、治疗原则、配伍原则是一脉相承的连续思维,都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这一提炼清晰阐释中医科学内涵,方便教学,是一种更为世界接受的语言表述形式,有助于促进中医发展和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