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戊己丸配伍方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在人源肠道菌群中的代谢.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将黄连、吴茱萸、土炒白芍组成9组戊己丸配伍方和相应剂量的黄连单味药,分别与人的新鲜粪便进行厌氧培养,在培养24h后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菌液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比较在不同配伍比例下2种成分的代谢.结果:在黄连提取物中,小檗碱的代谢速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巴马汀的代谢速度与剂量呈负相关.复方配伍加速了低剂量小檗碱的代谢,与吴茱萸和土炒白芍呈正相关;而减慢了高剂量小檗碱的代谢,代谢速度与吴茱萸呈负相关.复方配伍加速了高剂量巴马汀的代谢,减慢了低剂量巴马汀的代谢,并且代谢速度与吴茱萸和±炒白芍的剂量呈负相关.结论:当黄连代表成分在肠道菌群中代谢较快时,戊己丸复方配伍减慢其代谢速度,而当黄连代表成分在肠道菌中代谢缓慢时,戊己丸复方配伍则加快其代谢,从而起到平衡的作用.而且黄连、吴茱萸、土炒白芍比例不同,小檗碱和巴马汀的代谢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吸收及肝脏摄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肠道吸收、肝脏摄取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为对象。建立单次肠肝灌流模型,于十二指肠给药后0、1、5、10、15、30、60、90、120min在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处同时取样,LC-MS检测代表成分浓度,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肝脏摄取率,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吸收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吸收呈正相关,而与吴茱萸代表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吸收呈负相关;吴茱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正相关,黄连与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肝脏摄取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代表成分吸收、肝脏摄取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白芍代表成分的吸收;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成分、抑制吴茱萸代表成分的吸收。吴茱萸促进黄连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黄连、白芍相互抑制其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  相似文献   

3.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小檗碱、巴马汀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大鼠原位循环肠肝灌流模型,考察戊己丸不同配伍对戊己丸中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得到戊己丸12个配伍方(3个单味药和9个配伍方),经十二指肠给药,于不同时间(0,1,5,10,15,30,60,90,120 min)采集灌流液,LC-MS检测小檗碱、巴马汀的含量,计算其吸收分数,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吴茱萸与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分数,吸收速率常数(Ka)之间呈负相关,并得到了促进小檗碱、巴马汀吸收的最优配伍比例黄连-吴茱萸-白芍3∶1∶3。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代表成分的吸收,而且黄连、吴茱萸、白芍配伍比例不同,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量、吸收速度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L9(34)正交设计将戊己丸中黄连,吴茱萸,白芍提取物组成9组配伍方,以及相应剂量的单味药方,共计18个方。建立并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配伍方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在大鼠口服给药2 h后在肝脏中的浓度比较戊己丸不同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大鼠肝脏中的浓度。结果显示戊己丸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肝中的浓度与相同剂量的单味药组方存在明显差异,相同剂量配伍方之间也存在差异。黄连与低、高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浓度成正相关,吴茱萸与低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中剂量白芍中芍药苷浓度成正相关。白芍与中剂量黄连中巴马汀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浓度成负相关。提示了黄连、吴茱萸、白芍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各活性成分在肝中分布的差异,分析显示各代表成分2 h在肝中浓度最大的配伍比为12∶6∶6。  相似文献   

5.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方法:采用TLCS法对黄连单煎液、黄连吴茱萸合煎液、黄连吴茱萸单煎混合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以盐酸小檗碱的减少较为明显.结论:两药合用,黄连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吴茱萸可制约黄连苦寒之性,为临床两药配伍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戊己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是由黄连、吴茱萸和白芍3味药细粉制成的水泛丸,功效主要为泄肝和胃,降逆止呕。其含量测定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除盐酸小檗碱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也是戊己丸中重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药典未收载其含量测定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吴茱萸及其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次碱对5种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 吴茱萸次碱对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存在体外肝代谢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50 μmol/L,表现为体外弱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强弱程度顺序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结论 为了解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主要作用环节和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血浆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情况,从戊己丸在配伍前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的差异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特点。方法:将2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戊己丸组(62.96 g·L-1)、黄连组(38.4 g·L-1)、制吴茱萸组(5.88 g·L-1)、炒白芍组(18.68 g·L-1),每组65只,按临床饮片剂量折算成提取物剂量给药,给药后每组按药代动力学设定时间取血浆、肝、小肠和脑。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建立戊己丸中5个代表成分小檗碱(Ber)、巴马汀(Pal)、吴茱萸碱(Evo)、吴茱萸次碱(Rut)和芍药苷(Pae)在血浆、肝、小肠和脑中定量分析方法,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法、组织样品采用蛋白沉淀加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对各组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组织样品进行代表成分的检测。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各成分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各组药代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戊己丸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5种代表成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大小排序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乙醇提取物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柱,以乙腈-0.1%磷酸和0.05%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40 min为265 nm,40~55 min为225 nm.结果: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759~17.66,0.2670 ~ 17.09,0.2625~16.80,0.2214~14.17,0.9487 ~ 60.71,0.0504 ~ 3.229,0.0449 ~2.874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8%,100.2%,100.0%,99.0%,98.9%,97.4%,RSD分别为1.8%,1.2%,2.1%,2.1%,2.0%,2.0%,2.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左金丸乙醇提取物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左金丸的现代制剂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外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外肝微粒体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从"中药配伍-代谢"关系探讨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按L9(34)正交表,戊己丸的配比设计为9个受试复方,以睾丸酮为探针药,HPLC检测戊己丸对大鼠体外肝微粒体CYP3A1/3A2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白芍各提取物及戊己丸1号~9号方抑制CYP3A1/3A2的IC50分别为38.96,871.96,15 519.17,43.17,60.47,276.12,133.40,118.08,88.47,64.36,35.13,39.91mg·L-1;黄连及戊己丸均可显著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不同配比戊己丸抑制CYP3A1/3A2酶活性作用不同,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黄连在戊己丸方中剂量水平的增高,戊己丸组方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能力增强,且戊己丸组方中吴茱萸和白芍配比不同可以影响方中黄连抑制CYP3A1/3A2酶活性的程度.结论:戊己丸配比不同,对CYP3A1/3A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不同配比戊己丸药效学、药动学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LC-MS/MS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峰  裘福荣  蒋健  高成璐  贺敏 《中成药》2010,32(4):597-600
目的:建立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和香连丸(黄连(吴茱萸制)、木香)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MS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柱(5μm,250 mm×4.60 mm);乙腈-水(4 mmol/L乙酸铵和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MRM模式。结果:左金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101.3%、101.2%、100.2%、99.6%、99.7%,RSD分别为1.1%、1.8%、0.98%、1.0%、1.3%、1.3%,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吴茱萸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99.8%、101.9%、101.0%、101.3%,RSD分别为1.0%、1.9%、0.75%、1.1%、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枳实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归纳了枳实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枳实分别与枳壳、陈皮、厚朴、槟榔、桔梗、竹茹、紫菀、栝楼、柴胡、白术、白芍、赤芍、肉桂、生姜、黄连、大黄等组成16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中1个新的黄酮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解毒汤的醋酸乙酯可溶性部分得到1个新的黄酮苷,命名为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wogonin-5-O-β-D-glucuronide methyl ester,1).从正丁醇可溶性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2),巴马汀(3),表小檗碱(4),京尼平苷(5),药根碱(6),非洲防己碱(7),格陵兰黄连碱(8),汉黄芩苷(9),3,5-二乙酰胺吡啶(10)和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根据已报道4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化合物2,3和6来源于黄柏和黄连;化合物4,7和8来源于黄连;化合物5和11来源于栀子;2个黄酮苷来源于黄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马培之治疗带下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马培之治疗带下的医案,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果:筛选方剂29首含药物79味,药频前3位为白芍、续断、大枣,常用药对前3位为大枣、白芍,大枣、续断白芍、淮山药。新处方为枳壳、白芍、大枣、煅龙齿,白芍、煅龙齿、淮山药、炙黄芪,当归、木香、煨姜、当归身、香附。结论:马培之治疗带下注重益气健脾,温肾疏肝。  相似文献   

16.
左金丸配伍和提取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薄层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方法,比较黄连与吴茱萸用量配伍比例及提取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6:1与1:1配伍比例并未引起药物化学性质的变化,在6:1配伍比例中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的浓度明显增高;传统水提法较醇提法可获得较高浓度的吴茱萸生物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