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高敏C反应蛋白(Serum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正常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按冠状动脉造影将冠心病组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Fg和hs-CRP水平差异。结果:1Fg与hs-CRP水平在正常和SAP组与UAP、AMI各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正常组与SAP组间无明显差异;2在CHD各组中单支病变组的Fg水平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性,而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间无明显差异;3在CHD各亚组中,hs-CR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而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Fg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5例冠心病患者与32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血液hs-CRP和FIB-C水平,采用超声法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的hs-CRP和FI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MT在冠心病组明显增厚,颈动脉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FIB-C明显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症状符合但并未确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RP、Fib、Lp(a)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CHD组CRP、Fib、Lp(a)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和对照组(P<0.01),并且联合检测3项指标诊断的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CRP、Fib、Lp(a)有助于CHD的预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谈昀  丁晓勇  王春秀 《医学争鸣》2003,24(6):505-505
1 临床资料 冠心病患者 70 (男 3 7,女 3 3 )例 ,平均年龄 61.5岁 ,发病 6h内入院 ,无消化道、肝脏及其它感染性疾病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 4 2 (男 2 5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5岁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 ,试剂由上海波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测定仪器为日立 70 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以hsCRP >0 .5 5mg·L-1判定为异常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H C) .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 C =TC -HBL -C -TG/2 .2 (以mmol·L-1计 ) .对两组标本同时检测血清中hsC…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发病率及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其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脂质代谢混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心血管病变和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RP是冠状动脉硬化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可靠指标,可用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同时定期进行CRP的检测也可用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为CHD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已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7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24例(CAS组),另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hs-CRP和FIB水平。结果患者组hs-CRP和FIB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 AMI组、UA组与CAS组相比,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AMI组与CAS组的血浆FIB水平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外周血hs-CRP和FIB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关,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32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其血清Hs-CRP、UA及Fib水平,并与同期的9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通过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Hs-CRP、UA及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UA、Fi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CS患者与SAP患者相比,Hs-CRP、Fib水平显著升高(P〈0.05),ACS患者Hs-CRP水平与Fib正相关(P〈0.01)。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UA和Fib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之正相关(P〈0.01)。结论:Hs-CRP和Fib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UA和Fib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群英  马孝涛 《华夏医学》2006,19(2):2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血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从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其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对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lfinogen,F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并同时检测血清hs-CRP、FIB的浓度,比较两组IMT、斑块发生、hs-CRP、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后壁的平均IMT及斑块发生、hs-CRP、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者均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冠心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FIB是参与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IMT、hs-CRP、FIB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冠心病患者及227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盒测定患者Cys C、hsCRP.结果:冠心病组Cys 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升高,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6例总烧伤体表面积(TBSA)≥30﹪的烧伤患者分为无Ⅲ度烧伤未手术患者15例(A组);有Ⅲ度烧伤需手术患者21例(B组)。患者伤后1、3、7、14d分别抽外周静脉血检查CRP和FIB,B组患者手术时增加术晨和术后第2天早晨6点两时相点。此外,采集12名健康成人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清CRP在两组伤后1d时显著升高,而FIB在B组明显下降;3d时CRP、FIB均升高显著,7d达峰值,14d时CRP已明显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FIB在14d时两组皆回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RP在B组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IB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的变化规律可预测重度烧伤的早期病情变化,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敏  马曦  罗春阳  彭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4-1204,122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e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共治疗14天。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hs—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hs—CRP和Fg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l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宁  张晨红 《当代医学》2011,17(32):36-3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CRP和FIB水平.结果 90例ACI患者血清CRP和FI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cRP和FIB呈显著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CRP和FIB...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02例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血清CRP、FIB、血脂的水平,比较其水平差异.结果 三组ACI患者血清CRP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大面积组CRP显著高于小面积组和腔隙性组(P<0.05).FIB在脑梗死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也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无差异.脂蛋白a(Lp(a))在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大面积组与小面积组、小面积组与腔隙性组均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血脂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结论 CRP、FIB、Lp(a)的水平可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与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及相关性,以寻找更好的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划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UAER〈20μg/min)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UAER20~200μg/min)2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UAER〉200μg/min)16例,另选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对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尿β2微球蛋白进行测定。结果:A、B、C组之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CRP、FIB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和FIB与UAER呈显著相关性(r=0.626、0.812,均P〈0.05),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目检测。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及纤维蛋白定量较正常人群升高,且随着肾病的加重,以上指标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CRP与FIB的动态观察及联合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和FIB水平,比较66例PN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FIB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 PN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呈正相关(P〈0.05),CRP、FIB与24 h尿蛋白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615、0.723,显示在试验组CRP、FIB与24 h尿蛋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NS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凝血状态的变化在PN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血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检测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清UA、CRP和血浆Fg浓度。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对照组进行UA、Fg、CRP等生化指标检测。而对照组仅仅做一次测量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Fg和血清血糖、甘油三酯、LDL、HDL、UA、CR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7 d的检测中,CRP在7 d中有显著的变化(P〈0.05),UA和Fg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UA、Fg、CRP、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LDL和低HDL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的发生有关,可以将它们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参考指标。血清CRP在7 d的变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