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鸿斌  胡敏  李云  廖建平 《中外医疗》2007,26(19):18-18
目的 评价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临床疗效.方法:经筛选76例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以患侧股骨大转子部为中心作一长约10~15 cm的皮肤纵形切口.钝性分离暴露骨折部位并复位.在X透视或C臂机下采用合适DHS髋螺钉进行内固定.术毕放置负压吸引器,5~7 d开始髋及膝关节功能锻炼,3~4周后酌情扶拐负重.结果:切口长度平均约12cm,出血量约100ml;手术时间平均约46min,临床愈合时间约87.2d,未出现切口感染,髋关节活动正常,未发现髋螺针切割、拨出或穿透股骨头.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DHS又称动力型加压髋螺钉。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氏各型骨折,尤其在老年病人,骨折块较碎小,且骨质疏松更为明显的情况下,DHS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装置。其优点是:维持骨折轴向嵌压;增加断端稳定性;增进早期功能活动[1];一般术后1周患者就可下床...  相似文献   

3.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评估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9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术。结果 39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以上,37例获得痊愈。按Clawson功能评价标准,优为17例,良为18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闭合复位DHS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HS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参照组。对照组28例进行Gamma钉治疗,参照组31例进行DHS治疗。观察对照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髋关节优良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显著,优点较多,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陆明  王玉仑 《吉林医学》2010,31(23):3900-39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创伤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骨外科十分常见。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其中46例进行DHS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0例.结果50例患者,其中49例得到6个月~5年随访,其中优36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9%.结论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1、A2型,临床效果可靠,固定牢固,可早期下地活动,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但不适用于A3型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 screw plate,DHS)手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应用DHS手术治疗的83例老年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骨折都有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深部感染、髋螺钉自股骨头切出以及螺钉断裂发生。结论: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41例病人髋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优良率达91%。结论:DHS系统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疗效观察。方法对18例采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5—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率达100%,无1例髋内翻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有效防止髋内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方法共手术治疗32例,其中用股骨粗隆部解剖钢板固定23例,DHS固定9例,对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股骨粗隆部钢板组86.96%,DHS组88.89%,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钢板与DHS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解剖钢板适应范围更广,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陈欣  陈洵其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68-169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与DHS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解剖锁定钢板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3种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整群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PFNA组、DHS组、LPFP组,每组各42例,对比3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总失血量少于LPFP组和DHS组(P=0.048、P=0.038、P=0.041、P=0.017);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LPFP组和DHS组(P=0.020),PFNA组术后血色素下降小于其余两组(P=0.045)。 LCP组和DHS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可选用PFNA方式进行治疗,此方式属于微创手术,和人体生物力学相符,降低患者失血量,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临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短臂DHS内固定治疗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至2005年采用短臂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Evan′s分型Ⅰ~Ⅳ型骨折32例,年龄45岁~82岁,平均年龄66.7岁。结果:切口长6cm~10cm,平均7.5cm,术中出血量约为50ml。32例获得平均1.2年随访。采用Kuderna疗效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32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1例。结论:短臂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强调在C臂机透视下的良好复位及导针的准确放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Richard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按Evans分型,Ⅰ型1°13例,Ⅰ型2°38例,Ⅰ型3°22例,Ⅰ型4°9例。其中同时伴股骨颈骨折为4例,伴粗隆下骨折为11例。结果77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3.93.9%,平均随访期13.1(8-2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按黄公怡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7.4%.结论Richard钉主钉的位置正位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在股骨颈中央稍偏内侧,位于股骨距稍上的水平,侧位位于股骨颈的中轴线上,在颈的中央或稍偏后方,长度一般钉尖距股骨头1cm以内。强调准确复位,尤其是小粗隆一侧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15.
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5年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PFN组:63例,DHS组:63例.从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内置物理想位置、术后引流量、行走能力作对比研究.结果:PFN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DHS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具有创伤小、 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理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告应用DHS组合式TSP钢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HS组合式TSP钢板治疗26例伴大粗隆破坏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术后嵌插和肢体短缩的程度,采用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大粗隆的侧方移位均被有效的避免,在50%的病人中发现了限制性骨折嵌插,嵌插均小于14 mm,平均7.5mm,肢体短缩小于5.5mm。功能评价结果:优14例(53.84%),良9例(34.61%),差3例 (11.53%),优良率88.46%。结论:DHS系列支持钢板是治疗累及大粗隆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大粗隆的侧方移位及骨折端的过度嵌插。  相似文献   

17.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9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15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6~18个月),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总的优良率为98.1%。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巧,包括术前准确复位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早期被动活动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PFNA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PFNA组合DHS组,每组24例患者,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 结果:手术治疗后,PFN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FNA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同样优于DHS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FNA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易操作、出血少、见效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势,此外,老年骨折术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提高骨折愈合率,因此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对患者进行1年回访,观察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回访,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7%,对照组为9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年龄较大、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其中DHS组54例,PFNA组5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后螺钉切除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愈合时间及术后D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