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提高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率,降低肝脏脂蛋白的装配与分泌[1],从而有效调节血脂,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血脂异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谢良地 《高血压杂志》2004,12(4):370-371
组织因子是细胞因子—干扰素受体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它的产生在SMC迁移和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是增加的,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也是上调的。组织因子抗原和活性在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较症状稳定的患者明显增高,在巨噬细胞浓度增加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区域其活性也是增加的.表明了它在对斑块破裂和冠脉粥样硬化最终过程的不同的临床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非调脂作用及机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良地 《高血压杂志》2004,12(3):265-269
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提高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率,降低肝脏脂蛋白的装配与分泌,从而有效调节血脂,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血脂异常的治疗。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是体内催化由乙酰辅酶合成甲羟戊酸(Meva)这一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甲羟戊酸作为底物进一步合成胆固醇和非甾醇类异戊二烯,如长醇,泛醌,异戊烯基tRNA和异戊二烯基蛋白质等二类终产物。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其机制(续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3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律失常Mitchell等[9]评价了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复发方面的作用.所有病人随即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服用降脂药组比较,ICD组联合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后VT/VF复发减少了40%,全因死亡下降36%,心脏死亡减少39%,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可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又可刺激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其机制(续9-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 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  相似文献   

7.
5 改善心肌重构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1,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能阻断包括下调RHO家族小GTP结合蛋白活性在内、并与心肌肥厚相关的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9].另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直接抑制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活性来改善心肌间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除了其调脂主导作用外,近期研究发现还具有不依赖于其降血脂特性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反应和稳定斑块等多向性效应,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钟萍  陈姗 《心脏杂志》2006,18(6):664-665,67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内皮素(Endotheli-al,ET)的变化。方法对42例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用10 mg普伐他汀8周,测定其服药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 CRP,ET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普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TC、TG、LDL-C和hs CRP、ET(P<0.01,P<0.05),HDL-C有较显著升高(P<0.05),而且普伐他汀引起的血hs CRP、ET的降低分别与TC(r=0.196;r=0.135)、LDL-C(r=0.227;r=0.176,)、TG(r=0.145;r=0.304,P=0.05)的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可明显控制血浆hs CRP、ET水平,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有较为广泛的多效性,即非调脂作用;小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降胆固醇疗效与大剂量他汀相当,但其非调脂作用可能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表明 ,3羟 - 3甲基 -戊二酰辅酶 A (HMG- Co 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 )除肯定的降低血浆胆固醇 (主要作用 )外 ,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肮粥样硬化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抗炎症反应、促进斑块稳定、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探讨他汀类药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中所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对糖尿病、冠心病、血脂障碍和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心血管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动脉栓塞等的发生[1-3].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3代,分别是第一代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4]、普伐他汀(pravastatin)[5]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6],第二代的氟伐他汀(fluvastatin) [7]和第三代的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 [8]、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9]等.  相似文献   

13.
贝特类调脂药,因其在化学结构上均为苯氧芳酸的衍生物,故又称苯氧芳酸类调脂药.  相似文献   

14.
贝特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特类调脂药,因其在化学结构上均为苯氧芳酸的衍生物,故又称苯氧芳酸类调脂药。临床上应用的包括吉非罗齐(gemfibrozil)、氯贝丁酯(clofibrate)、非诺贝特(fenofibrate)、苯扎贝特(bezafibrate)和环丙贝特(ciprofibrate)等。实验证明:贝特类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 α)而起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伐他汀为第三代他汀类降脂药,除降脂作用外还有非降脂作用,主要为抑制NO合酶Ⅱ基因表达;完善内皮细胞功能;通过在转录水平刺激转移因子β发挥对心血管疾病表达作用;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影响体内Ca^2 平衡;逆转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压升高和AT1受体过度表达;调节血小板对血管的损害反应;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抑制胆汁酸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开发和应用,开启了防治冠状病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 (statins)即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是一类强有力的调脂药 ,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美伐他汀及西伐他汀等。国际上已有多项大规模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3 ] 。近期的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病的益处已远远超过其调脂作用所带来的效应。本文即对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综述如下。1 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是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合成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为 3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部分结构与HMG CoA还原酶的基质HMG CoA结构相似 ,可与HMG CoA竞争与酶的活性部分结合 ,从而阻碍HMG CoA还原酶的作用 ,后者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 ,因而胆固醇的合成受抑制 ,血胆固醇水平降低 ,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又可刺激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合成增加 ,从而促进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通过受体途径代谢 ,降低血清LDL含量 ,其副作用有乏力、肌痛、胃肠道症状、皮疹等。目前临床应用其第一代产品如…  相似文献   

18.
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代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基因第2内含子区ScrF1酶切位点多态性对调脂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44例健康对照者和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HMG—COA还原酶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和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的关系。结果与aa基因型相比,2型糖尿病从基因型患者具有较高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P〈0.05);辛伐他汀治疗12W后,从基因型较Aa及aa基因型个体VLDL—C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VLDL—C水平有显著影响,该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脂药物,主要降低血胆固醇,其作用机制是在肝内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根据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它可通过直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抑制AS形成,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脂药物,主要降低血胆固醇,其作用机制是在肝内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根据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它可通过直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抑制AS形成,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