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ACE)结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组联合ACE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个月观察组闭目不实、口角歪斜、面肌无力、食物滞留口颊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面神经传导波幅较对照组高、潜伏期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个月观察组血清NO、SOD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ET-1、MD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ACE结合热敏灸治疗PF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其门诊就诊卡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组应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使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Portmann评分)对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为(3.66±0.66)g/L,免疫球蛋白A(IgA)为(3.88±0.51)g/L,免疫球蛋白G(IgG)为(16.37±2.30)g/L,均高于观察组(2.63±0.72)g/L、(3.21±0.72)g/L、(11.45±2.41)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对照组为(14.34±2.14)分,观察组为(17.29±2.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往治疗本病多以针刺为主,疗效确切.笔者近几年采取针刺加温和灸治疗本病90例,疗效更佳,疗程更短,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临床表现一侧出现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现对我院收治的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灸配合中草药治疗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中药共同治疗,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40.7%,痊愈疗程(26.09±2.41)d;治疗组分别为28例,17例,7例,3例,1例,60.0%;(23.97±3.68)d。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痊愈率和痊愈疗程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为针灸科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以一侧面肌麻痹,口眼歪斜为主症,起病较急,以面部受风寒或风热侵袭,以及恼怒、饮酒等为诱因,常以在清晨醒后发现一侧面部麻木、板滞、流涎、不能咀嚼为主诉,检查可见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人中沟变浅,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急性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华宏 《江苏中医》2000,21(11):44-45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对面神经麻痹治疗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针灸:梁氏等[1]治疗480例,4 3 9例完成治疗。随机分为基础组(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口服)和治疗组(又分针灸组、基础加针灸组),共治疗4周。结果3个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组,针灸组疗  相似文献   

11.
本人自 1 993年~ 2 0 0 0年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 8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 8例门诊患者中男 1 2例 ,女 1 6例 ,年龄2 4~ 6 6岁不等。病程 1~ 7天为 2 3例 ,8~ 1 5天为 4例 ,1个月为 1例 ,患者均由神经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 ,常规消毒 ,阳白透鱼腰 ,丝竹空透鱼腰、四白、下关 ,地仓透颊车、风池、翳风、水沟、合谷、太冲 ,每次选用 6~ 7穴 ,交替使用 ,得气后留针 3 0min ,每日 1次 ,1 0次为 1疗程。3 治疗结果  以患侧眼睑闭合正常 ,口角不再歪向一侧 ,表情自如…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凯美 《河北中医》2000,22(6):460-460
1991~1999年,我所采用超短波、低频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52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病程1~21日。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轻度面瘫和重度面瘫。轻度面瘫表现蹙额稍差,眼睑闭合稍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稍下垂,吹口哨能力稍差;重度面瘫表现蹙额时额纹甚浅或消失,口角明显下垂,吹口哨能力甚差以至于不能。2 治疗方法2.1 超短波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选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功率40W,波长6m,圆板状电极直径8cm,间隙1cm),电极置于耳前及耳后乳突…  相似文献   

14.
隔麝香灸配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阳 《中国针灸》2005,25(9):644-644
自2000年起,笔者在门诊专门收治病程较长、用常规疗法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隔麝香灸配合透刺滞针牵拉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颜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症,有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现将采用针刺治疗为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72例之疗效观察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72例,男性97例,女性75例;年龄1~20岁36例,21~40岁90例,41~50岁21例,51~70岁25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天。  相似文献   

16.
浦平 《河北中医》2002,24(4):293-29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速,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药络的范围叫面瘫,起病较急,表现为单侧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歪斜,其它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前或病程中有耳后,耳下或颜面部疼痛,周围性面瘫根据面神经损伤的平面不同,分为核性瘫,桥小脑角性瘫,HUNT瘫,BELL化瘫和单纯性面神经炎。其中前两种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来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 ,采用从面颊内外沿面神经分布区进行按摩 ,并配合点按患侧面部穴位的方法 ,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疗效高 ,疗程短的特点 ,现将3年来对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此法治疗的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78例中 ,门诊45例 ,住院33例。男42例 ,女36例。年龄最小11岁 ,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天 ,最长60天 ,其中1~14天51例 ,15~60天27例。上述病例均不同程度出现两额纹不对称 ,患侧睑裂闭合不全 ,发笑时口角及人中沟偏向健侧 ,及患侧面部皮肤感觉麻木或异常等症状 ,诊断…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5年至今,运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挑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应用面颊内黏膜挑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