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时心电图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2年~2003年的CLBBB并AM129例病人门诊及住院资料追踪随访,进行分析。结论:CLBBB饼AMI的心电图(EC6)图形表现形式多样,有些不出现病理性Q波,根据QRS,ST—T的极性改变及动态变化,加上生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9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以老年患者多见,占82.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之病因,冠心病占首位(占50.0%),其次为高心病(占13.5%),心肌病(占12.5%),心肌炎(占5.2%),尿毒症(0.01%),原因不明者占19.8%。无症状的CLBBB占13.5%。LBBB合并左心室扩大58例,合并心肌梗塞14例,心绞痛12例,进行性心衰47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35例。总病死率21%。CLBBB伴明显电轴左倾(LAD)者36例,占37%。本文对CLBBB的预后及CLBBB伴LAD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预后。 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 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 186 例行手术治疗 HICH 患者,分析手术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心电图异常率、血肿清除量及死亡率。 结果:入选患者术前心电图改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174 例,ST 段下降伴 T 波低 平 / 倒置 112 例,左心室肥厚 78 例,房性期前收缩 22 例,室性期前收缩 30 例,窦性心动过缓 24 例,QT 间期延长 24 例, 左前分支阻滞 22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16 例,心房颤动 14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例;术后心电图改变包括:窦性 心动过速 102 例,ST 段下降伴 T 波低平 / 倒置 84 例,左心室肥厚 76 例,左前分支阻滞 22 例,室性期前收缩 16 例,房性 期前收缩 12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例,窦性心动过缓 8 例,QT 间期延长 6 例,心房颤动 4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4 例。 不同术式术后心电图异常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行大骨瓣开颅术患者术后 24 h 血肿清除量 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组的死亡比较,小骨窗开颅组为 5.12 %(4/78),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组为 3.85 %(2/52),大骨瓣开颅术组为 23.53 %(8/34),脑室穿刺引流组为 18.18 % (4/22);行大骨瓣开颅术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及脑室穿刺引流术,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HICH 患者术后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血肿有效清除后心电图异常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关系。方法 4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成A、B两组,其中A组甲状旁腺激素(PTH)〈300pg/mL,B组PTH〉300pg/mL。通过对A、B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结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心脏功能。结果与A组比较,B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LVH发生率,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发生率显著升高,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血PTH水平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血PTH增高是影响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片与氯氯地平片联用对原发起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的逆转效果。方法:将102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成A组(单用依那普利片)50例,B组(依那普利片与氨氯地平片联用)5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与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逆转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8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计算24小时全天、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同时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和无左心室肥厚两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及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临床诊断中心电图(ECG)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2例CLBB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心肌酶学检查,15例患者诊断为AMI,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对AMI合并CLBBB的ECG结果进行分析,146例患者为单纯的CLBBB患者,能够有效识别J点,其T波为倒置或者正负双向;弓背抬高,大多数抬高为0.3~0.5 m V;16例AMI合并CLBBB患者中,不能有效识别J点,J点不明显;T波为直立;弓背朝斜面或者上面抬高为0.4~0.9 m V。结论:对AMI患者采用心电图检测,如QRS主波和Q波朝下,则ST段单向弓背抬高为0.4~0.8 m V,其对于AMI合并CLBBB进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的价值和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2 月 来霞浦县医院就诊的 120 例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依照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分成 A 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 50 °, 40 例)、B 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在 50 ~ 100 ° 之间,40 例)以及 C 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 100 °,40 例), 对比三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 结果: C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 A 组、B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 两组间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 C 三组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 三组的室性期前 收缩发生比率都比较高。治疗前,C 组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大于 A 组、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B 组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大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治疗后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都小 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C 组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大于 A 组、B 组;B 组的心电图平 面 QRS–T 夹角大于 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随着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的增加而增加,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可显著减少其心电图平面 QRS–T 夹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完全性左柬支传导阻滞(CLBBB)的病因、相关因素以及心脏病变程度:方法对55例CLBB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冠心痛、高血压例数高于非老年组(P〈O.05或P〈0.01)。结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大多数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在老年人中出现更意味着心脏以及传导系统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25岁年龄段男青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方法:对420 例本院体检男青年心电图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273例(65%),窦性心律不齐89例(21.19%);窦性心动过缓71 例(16 90%);早期复极68例(16.19%);左心室高电压54例(12.85%);窦性心动过速26 例(6.19%);短P-R间期10例(2.38%);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1.90%);其他16例(3.80%).结论:青年男性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早期复极、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AMI患者36例,根据AMI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伴新发RBBB组18例,为观察组;AMI不伴新发RBBB组1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MI急性期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多见于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50.0%,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QRS波宽度<160 ms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4%,QRS波宽度≥160 ms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71.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急性期伴新发RBBB,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发RBBB,QRS波的宽度又会增加其临床心血管事件.提示AMI急性期新发RBBB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积极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对心房纤颤(房颤)伴宽QRS波群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0例房颤合并宽QRS波群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41例,房颤伴心室内差异传导59例。18例无人区心电轴均为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速,59例房颤伴心室内差异传导者无一例位于无人区电轴。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早高于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早(P〈0.01)。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作为房颤伴室性早搏或室内差异传导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2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左室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结果左室肥厚(LVH)组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俳LVH)组(P〈0.01);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易发生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提示在积极降压的同时,应逆转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B型钠尿肽(BN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69例和未合并LVH组(NLVH组)5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CTGF和血浆BNP的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心脏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和NLVH组比较.LVH组血清CTGF和血浆BNP含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TGF和血浆BNP含量监测,对高血压LVH患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相关因素,为临床立法、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借鉴.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65例,对照组为老年高血压非左室肥厚患者(NLVH)30例,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LV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LVH患者病程长于NLVH患者(P〈0.05);心脑血管合并症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分级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别(P〈0.001);LVH组体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NLVH组(P〈0.05,P〈0.01).结论:明确提出了老年高血压LVH发病部分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122例,依据QRS时限不同分为A组(61例)、B组(61例),A组为QRS时限≥120 ms,B组为QRS时限<120 ms,统计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心功能分级及MACE的发生率,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MACE发生风险关联性。结果:A组患者的NT-proBNP高于B组,LVEF低于B组;A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较B组差;A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95.08%,高于B组的27.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MACE发生风险呈正相关(r=0.458,P<0.001)。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延长可有效反映AMI患者心功能,且与MACE发生风险有紧密联系,可为预测MACE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83岁,行胃大部切除术后17年(因患食管癌而手术),间断有低血糖发作。于1995年10月23日发生一次严重低血糖,表现心慌、大汗、饥饿感,意识清楚。立即口服糖块,同时急查血糖1.6mmol/L,查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平时心电图有厂房室传导阻滞),同时为排除心肌梗塞抽取心肌酶一次(此后每天1次,共3次)。随后立即给予5%葡萄糖加异舒吉静点,患者低血糖症状逐渐缓解,前后持续时间约30分钟。此后每2~3天查1次心电图,直至1995年11月5日心电图才恢复到低血糖发生前的情况,即完全性右束文传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梅江区江南街道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心电图筛查的120例老年人,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分为A组65~74岁,B组75~84岁,采用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结果:B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9例心律失常中,房性早搏占82.7%,室性早搏占34.4%,窦性心动过缓占55.1%,窦性心动过速占20.6%,心房扑动占13.7%,心房颤动占20.6%,房性传导阻滞占13.7%,束支传导阻滞占34.4%;B组45例心律失常中,房性早搏占66.6%,室性早搏占57.7%,窦性心动过缓占51.1%,窦性心动过速占26.6%,心房扑动占11.1%,心房颤动占28.8%,房性传导阻滞占15.5%,束支传导阻滞占33.3%。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复杂,合并症多,心电图检查时要细致全面,结合合并症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LVH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组)和麝香保心丸组(降压+麝香保心丸组),两组各65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心悸、胸闷、气促等)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心电图中RV5+SV1及V4~6ST段下垂型下移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及上述心电图参数麝香保心丸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70岁。主因头晕伴心悸、气短 5天入院。查体 :BP2 0 .5/ 9k Pa,唇不绀 ,无颈静脉怒张 ,肺腹未见异常 ,心率 54次 /分 ,律不齐 ,心音低钝。 A2 >P2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 ;2当 P- P间距≤ 1秒 ,频率≥ 60次 /分时 ,心电图呈典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见图 1,当 P- P间距≤1.5~ 1.6秒 ,频率 4 0~ 37次 /分时 ,为正常的 QRS波群。心电图诊断 :快频率依赖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诊断 :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 讨  论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分快频率依赖型即 3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