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国医学在论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时,素有“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两种理论观点。前者,顾名思义,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方面均处于幼稚状态,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此,历代医家都无争议。然而,对“纯阳之体”一说,却有不少异议,甚至认为不妥。我倒是认为,“稚阴稚阳”只能说明小儿机体尚未成熟的一面,不能完全概括小儿的基本特点;就小儿某些重要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指导意义而言,“纯阳之体”说有其独到之处,远较“稚阴稚阳”表达得深刻、广泛、形象。  相似文献   

2.
浅析小儿“脾常不足”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亚梅  王棉娟  李爱婷 《陕西中医》2001,22(12):762-762
1 生理特点概述 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主要是指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 ,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温病条辨解儿难》进一步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理胃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血气、营养来源 ,肌肉丰满机体健壮 ,皆与脾有密切关系。小儿为纯阳之体 ,在生长过程中 ,表现为生机旺盛 ,蓬勃发展 ,好比旭日之初升 ,草木之方萌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十分精细和迫切。而脾胃的运化…  相似文献   

3.
小儿"纯阳"之说最早见于《颅囟经》。小儿"稚阴稚阳"之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稚阴稚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小儿时期脏腑、筋脉、气血、骨肉均处于幼小的状态,是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另一方面是说"阴"和"阳"相对比较幼稚,称为"稚阴稚阳",小儿稚阴、纯阳之体,发病后易化热化火。加上小儿饮食方面自我节制能力差,而经常出现饮食停滞、郁而化热的现象。所以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进,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相似文献   

4.
少阳学说与小儿体质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荣谦 《中医杂志》2004,45(2):155-156
中医儿科理论有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两种学说分别体现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不同的侧面.纯阳学说展现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稚阴稚阳学说展现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中医学一贯主张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成人如此,小儿亦然.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少女“天癸”早至已不乏其人。由于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 ,气血未足 ,脾胃薄弱 ,肾气未充 ,腠理疏松 ,神气怯弱 ,属稚阴稚阳之体 ,对天癸的早至机体一时难以适应 ,于是出现一系列月经不调的证候。本人就临床所见浅析病因证治于下 :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 ,肾的阴阳不平衡 ,肾阴不足 ,相火亢盛 ,表现天癸早至 ,颧红潮热 ,盗汗 ,头晕 ,五心烦热 ,月经量多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加减。小儿经络系统发育不完善 ,神气怯…  相似文献   

6.
从量化阴阳的角度认识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又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对稚阴稚阳的观点 ,古今医家认识较一致 ,争议不多。但对纯阳之体概念的认识 ,古代医家争鸣较激烈。通过对古医籍中有关论述的分析及运用量化阴阳的方法注释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 ,试图全面认识和理解以上两个概念。1 古代医家对纯阳之体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纯阳之体”最早见于《颅囟经·脉法》 ,书中说 :“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因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温煦和激发各…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既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一面;又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一面。历代儿科医家根据这一体质学说特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学(?)。一种学派认为是“纯阳之体”;另一种学派则认为是“稚阴稚阳”。众医家对“稚阴稚阳”说无可非议,然对“纯阳之体”说却有两种争议:一者认为此说不妥;一者认为“纯阳之体”说就对小儿某些重要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而言,大有独到之处,远较“稚阴稚阳”表达的深刻、广泛、形象。而笔者认为:“纯阳之体”说,首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  相似文献   

8.
泄泻一病,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婴幼儿更为多见.<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说明泄泻之病变主要在于脾胃.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所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有“纯阳”与“稚阴稚阳”两种观点。“纯阳”说认为小儿体禀纯阳,阴常不足,病后易化热伤阴,用药主寒凉;“稚阴稚阳”说认为阴阳均未充盛,小儿病后阴阳均易耗损,顾护阳气善用温热助阳之品,小儿疾病的变化及辨证论治与小儿体质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点,对指导儿科的辨证论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又是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既不可妄加滋补,亦不可妄加施泻。而少阳主枢,位居六经阴阳交界之中,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故和解少阳法在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1.
纯阳理论与稚阳稚阴学说是中医儿科学认识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的两大代表性理论学说。《颅囟经》正式提出纯阳理论,认为小儿真气未耗,生长旺盛;北宋钱乙继承了纯阳理论,并发展性提出小儿易虚易寒的体质特点,认为儿科用药应注重柔润及脾胃调护,反对一味使用清凉之品,伤及小儿阳气;清代吴瑭提出稚阳稚阴学说,认为小儿幼小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出现阳气衰微现象。后世医家在以上两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基于以上特点,临床儿科疾病的治疗应注重调节阴阳、顾护脾胃,用药应避免峻补峻泻,寒热温凉四气、辛苦甘酸咸五味不可过用。  相似文献   

12.
马瑞荣 《河北中医》2000,22(2):153-153
“稚阴稚阳”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原文出于清 .吴瑭《温病条辨 .解儿难》。“稚”者“幼”也 ,是对幼稚微小、娇嫩脆弱、很不完美、很不成熟的一种形容。“阴”者 ,是指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基础 ,包括精、血、津、液。“阳”者 ,是指脏腑的功能活动。所谓“稚阴稚阳”,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或脏腑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 ,是对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特点的概括。1 “稚阴稚阳”是生理特点 ,也是病理基础“稚阴稚阳”既是小儿的生理特点 ,也是小儿病理基础 ,而生理特点是前提 ,没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  相似文献   

13.
高慧 《陕西中医》2007,28(3):359-359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1生理特点稚阴稚阳阴常不足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肺、脾、肾三脏不足。小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迫切,因  相似文献   

14.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儿科用药的特殊性,因小儿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阴常不足、脾常不足”,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在遣方用药时我们应着眼于维护阳气、顾护阴津、保护脾胃、药取轻灵、慎寒慎热、灵机活用、安全用药、兼顾口感8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导师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常表现为脾常不足,肾常虚,故临床上导师以温肾暖脾之法治之,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童永超 《陕西中医》2011,32(9):1249-1249
<正>理中汤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方中人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补气,干姜温中祛寒,甘草和中补脾。药仅四味,配伍周到,疗效显著。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适应能力不足,寒热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乳食所伤,容易引起一系列脾胃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在治疗上也有其特点。现将笔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介绍如下。1温凉并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往往寒热互见,或寒从…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段琚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肺脾密切相关,病机多以邪实为主。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肺脾不足,易为外邪侵扰,或乳食内伤;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入里化热,导致肺气郁闭、脾失健运、痰热交结发生本病。故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痰热交结,宣肺清热应贯穿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全过程。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治法。自拟经验方肺炎合剂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儿生理病理有其独特之处。明代医家万密斋首次提出了“脾常不足”说,此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及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由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相对地感到不足,正如万全所说:“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  相似文献   

20.
小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因此脾胃病的发生率较高,对脾胃病的治疗应本于脾而不限于脾.张景岳认为"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