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舰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75-275
肠痈最早见于(素问·厥论),认为肠痈是“少阳厥逆”的一种变证。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肠痛的证治作了精辟和具体的描述。肠痛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肠痈以发热恶寒,自汗出,少腹肿痞,拘急拒按等为主症;慢性肠痈则发热不甚,或不发热,腹部皮肤紧张隆起如肿状,按之柔软,肌肤干燥粗糙,腹痛局限,脉虚数。笔者在临床上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肠痈,意茁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肠痈,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l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肠痈(金匾要略)说:“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相似文献   

2.
肝痈是属内痈大症之一,历代文献虽有记述,惜乎欠祥,但临床患者常可遇及,若该症一且壅脓已成,或则因循不治,每易造致毒陷内攻之险,现将有关肝痛的辨征论治及我院临床治验的病例,作初步介绍。一、病名与诊断“憎寒发热,右胁肿胀作痛”,是为本病的主证,二千多年前的内经早有记载曰:“期门隐隐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痈”。素问又曰:“肝痈两怯满、臥则惊,不得小便”。后人对肝痈的鉴别诊断,又有进一步的论证,如陈远公指出“胁大痛,按之尤甚,此肝痈耳,非胁痛也”。朱溪亦云:“肝痈始发,期门穴必隐痛”。这些明确的论述,给我们有了充分的实践指导,特别是检查体  相似文献   

3.
探讨从肝痈理论分期辨证论治肝内单管结石导致的急性重症胆管炎,其中医病机为湿热瘀阻,胆汁排泄受阻,煎熬成石,堵塞肝内胆管,气血瘀滞,郁而化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化为肝痈,可采用消托补三法论治。肝痈初期用消法,防止化脓成痈;成痈期采用托法,助正气托毒外出;溃后期采用补法,促进机体康复,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所讲的疽 ,有无头疽和有头疽之分。本文主要指有头疽 ,是发生在皮肤的多个相临近的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以初起皮肤上 ,即有粟粒样脓头 ,红肿热痛 ,进展迅速 ,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脓头相继增多 ,溃烂之后 ,状如莲盆蜂窝为临床特点 ;中医所讲的痈 ,有内痈和外痈之分。本文主要指外痈之重症 ,属“痈之大者” ,是发生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蜂窝组织炎。以局部光软无头 ,红肿热痛 ,范围多超过 9cm ,发病迅速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为临床特点。两者均是发生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急…  相似文献   

5.
试述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始载《唐本草》。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皆有发挥,论述较多,使该药之用途日趋广泛,成为常用药物之一。笔者参阅古代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休会,就蒲公英的临床应用,略述如下。1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蒲公英性寒清热,是清热解毒之良药,擅长于消散痈肿,临床上广泛用于热毒证。如乳痈、肠痈、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唐本草》云:“主妇人乳痈肿。”《滇南本草》曰:“敷诸疮肿毒,疥癫癣症;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疮、痈疡、红肿热毒请证,可服可敷,…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外吹乳痈15例刘晋钊(四川成都铁路中心医院610081)乳痈指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急性乳腺炎。中医分为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外吹乳痈是指哺乳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内吹乳痛是指妊娠期所患的急性乳腺炎。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乳房呈局部性或较弥漫...  相似文献   

7.
潘敏求教授治疗乳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肿瘤,属中医“乳岩”、“乳石痈”、“乳石”、“石榴翻花”等范畴。早在隋代《诸病源侯论》就有记载:“乳中有核,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坚硬者称为石痈”。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载:“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峻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虚,名曰乳岩”,初次提出了“乳岩”的病名,同时提出郁怒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病因,肝失疏泄是乳腺癌的病机。《景岳全书》载:“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提出了脾胃虚弱是乳腺癌的病因,《外科心法》更是明确提出了“乳癌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  相似文献   

8.
急性乳腺炎多由肝气郁滞、胃热壅滞而得。按经络分布,乳头、乳晕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能调节乳汁分泌,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乳汁瘀滞不通成痈。本病初期:乳房肿胀、发热、触痛,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伴发热、恶寒、口干、...  相似文献   

9.
马清钧 《中医研究》1995,8(5):48-51
中医药治疗乳痈近况河南450002河南省中医院马清钧主题词乳痈/中医药疗法,综述乳痈是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哺乳期妇女较易患之,发病率约占产妇1%,以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第3~4周。现将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乳痈概况作一简要综述。内治法辨证求因,审...  相似文献   

10.
总结蔡炳勤教授辨证论治肝脓肿经验。蔡炳勤教授认为肝脓肿属于中医 “内痈”的范畴,可从内痈论治;该病多因外痈之内达、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大便秘结等因素,病邪郁于肝脏,血败肉腐,化而成脓。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程分期,提出肝脓肿的中医分期辨证施治原则,拟分为初起期、成脓期、溃后期3期进行辨证治疗。初起期可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肿散结等消法,临床常用柴胡清肝汤、化肝消毒汤、加味金铃子散等;成脓期可采用托法,配合使用现代医学的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或手术切开排脓等手段,使邪有出路;溃后期辨证以气阴两虚为主,治疗上可酌情采用补法,顾护胃气,同时更需关注大便的通畅与否。蔡炳勤教授认为肝痈为内痈,各期均需重视通便药物的使用,以使毒邪外泄,防内痈之在内溃破。  相似文献   

11.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于中医肠痈的范围。早在汉朝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阑尾炎的论述,如:“肠痛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附子薏苡败酱散主之。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若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相似文献   

12.
项玉华 《四川中医》2001,19(5):55-55
笔者20余年临床以自拟乳痈内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千余例,疗效显著,认为抓住急性期之关键及早、及时、足剂量的投用该方,能使炎症在化脓之前内消而愈。  相似文献   

13.
浅谈乳痈的中医护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463000)刘兰英,董庆梅,刘天骥主题词乳腺炎/护理,中医护理学乳痈系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中医把怀孕期间有乳痈称为“内吹乳痈”,产后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既非孕期,又不是...  相似文献   

14.
內痈有肠痈、肺痈、肝痈等,肠痈、肺痈詳于《金匱》,肝痈《內經》早有記載。痈发于內脏,本是大症,病机一般规律,大多属阳、属热、属实。故其治疗原則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但亦有虛实夹杂者,临床須抓住辨証要点,分清寒热虛实,知常达变。今就治疗內痈几例簡介如下: 一、肠痈:《金匱》指出肠痈症状有“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时时发热,自汗  相似文献   

15.
乳腺炎多是由哺乳期妇女乳房部细菌感染,乳房挤压,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畅致疏泄障碍,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经络不通,气血郁滞,郁而化热成痈。属于中医“乳痈”范畴。《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络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乳痈的治疗中有独特疗效,现归纳近几年的外治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343411江西省乌石山铁矿医院王树平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金匮要略》,张仲景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儒,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主治肠痈脓已成者,具有清热泄结、排脓...  相似文献   

17.
赵丽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58-759
穿山甲味咸微寒、有毒,入肝、胃经。其功用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可止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治以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  相似文献   

18.
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症并治篇》的要旨,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张仲景对疮痈诊治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略谈内生胸腹、脏腑之中的疮痈诊治,以抛砖引玉。1细味原文根据《疮痈篇》经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1疮痈的概念和诊证分类:张仲景《疮痈篇》将疮痈证分为:疮痈、肠痈、金疮、浸淫疮等证;“疮痈”可能是指外生肤肉之类表面皮肤之痈、疽、疔、疖之属。肉痈是包括肠痈、肺痈、胃脘痈、肝痈、腑结、结等证。金疮是指金、石、锐器所伤的疾病,此外,如外伤性血肿、骨折、外伤性骨疽亦可能在此范围。浸淫疮是指:湿疹、流注、褥疮、痈、疽、阴阳…  相似文献   

19.
<正>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载有"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该方由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5味药物组成,古人专为"肠痈初起"而设,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的功效。近年来,该方在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1]、急性阑尾炎[2]、急性胆囊炎[3]、急性盆腔炎[4]等多种具有湿热瘀滞特点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20.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