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杭州市上城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调查分析杭州市上城区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动向,重点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即不同血清型的耐热溶血素基因分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采集自2005年-2007年上城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患者粪便、患者肛拭、呕吐物、厨师手涂抹样、食品操作间涂抹样等,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应用PCR技术对其中4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验。结果:2005-2007年共发生27起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6起(59.26%)。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7起(25.93%)。有4起食物中毒事件由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引起,其中2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引发食物中毒;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引发食物中毒。1位凉菜制作厨师同时带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引发食物中毒。对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单独1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4起(70%),由2种或2种以上混合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6起(30%)。26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8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01型23株(26.14%),检出02型1株(1.14%),检出03型37株(42.05%),检出04型25株(28.41%),检出05型1株(1.14%),检出010型1株(1.14%)。45株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O1型的16株菌中有15株TDH阳性,1株TDH阴性;O3型的9株菌全部TDH阳性;O4型的20株菌中,17株TDH阳性,3株TDH阴性。45株菌的TRH1和TRH2全部阴性。结论:加强对食品卫生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对食物中毒病原体快速准确检测,以控制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6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6起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方法:对6起食物中毒共16株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运用PCR技术进行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检测,并进行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PCR(ER IC-PCR)分析。结果:16株副溶血弧菌对第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较敏感,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结果显示每起食物中毒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紧密,有3起属于同一个群,另外2起属于一个群。结论:武汉地区流行的主要副溶血弧菌分子特征为tdh阳性,trh阴性,ER IC-PCR技术是分析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菌株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腹泻患者监测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95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15株腹泻患者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不同血清型副溶血弧菌81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监测腹泻患者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46.67%)和O4:K8(33.33%)为主;从11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的95株菌,血清型以O3:K6(44.21%)和O4:K8(28.42%)居多;7株食品分离株都不是O3:K6血清型;93株(84.54%)为tdh+ trh-菌株,13株(11.81%)为tdh-trh菌株,3株(3.65%)为tdh+ trh+菌株.81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57.7%~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PFGE001型和029型为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PFGE型别.结论 2009年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以O3:K6和O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存在优势PFGE型别菌株不断引起各地区的散发和暴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21年重庆市万州区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并分析其毒力基因、耐药性,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鉴定病原菌,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wgSNP)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数据库比对分析毒力和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共鉴定8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7株来自患者,1株来自餐具。4株来自第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副溶血性弧菌属于ST2156型克隆,wgSNP差异数为0,判断为同一克隆;3株来自第2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副溶血性弧菌属于ST199型克隆,wgSNP差异数为1~3 bp,判定为同一克隆。两次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间wgSNP差异数为50 113~50 114 bp,判定为不同克隆。7株来自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携带外毒素基因tdh和tlh,来自餐具的仅携带tlh。8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仅携带blaCARB型耐药基因,且对氨苄西林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一起广州市某餐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中30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的30株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oxR基因均为阳性,毒力基因tdh阳性,而trh阴性。30株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相同。结论PFGE分型可揭示人、食品和公用具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粪便与可疑食物中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方法 细菌分离改用L棒推涂其余参照GB/T4789.7-2003方法,对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做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tdh和trh)检测.结果 从4份粪便样品和2份从可疑食品中共检出副溶血弧菌28株可分15个血清型,来源于粪便样本的17株副溶血弧菌tdh阳性、trh阴性,来源于可疑食品中的11株副溶血弧菌tdh与trh均阴性.结论 该次食物中毒是由一组携带tdh毒力基因多种血清型混合的副溶血弧菌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临床和环境分离副溶血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对近年从食物中毒病人、临床散发病人和外环境 (小水产品 )中分离的 174株副溶血弧菌菌株 ,应用PCR技术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 (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 (trh)的检测。结果 临床来源的副溶血弧菌 (94株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 34株来自散发腹泻病人 )菌株的tdh携带率均大于 97% ,trh携带率为 0 % ;而所有 4 6株分离自环境 (小水产品 )的副溶血弧菌菌株未见有tdh携带 ,仅 1株trh阳性。 1株tdh阴性、trh阳性的副溶血菌株 ,其尿素酶试验为阳性 ,而在其他所有trh阴性的副溶血菌株中 ,不管其tdh是阳性或是阴性 ,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引起杭州地区食物中毒及散发腹泻的副溶血弧菌主要为tdh阳性、trh阴性菌株 ,外环境中存在的trh阳性的副溶血弧菌也是一个潜在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病因,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分析及健康人群对照观察。[结果]38名民工在食堂集体就餐,患病23人。23份患者肛拭子同时分离出7份梅氏弧菌,6份副溶血弧菌;4份熟剩菜检出2株副溶血弧菌,1株梅氏弧菌。两种弧菌均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小白鼠毒力试验,6组18只小白鼠均于20h内死亡,取心血培养证实。14份患者血清与副溶血弧菌能凝集的8份,抗体滴度1∶20~1∶40;与梅氏弧菌能凝集13份,滴度1∶20~1∶80;对照组28份与2种弧菌均不凝集。[结论]该起中毒因食用梅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混合污染的食品引起。梅氏弧菌产生的耐热性溶血毒素毒力强,应引起有关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的监测报告梁卓智,林君仪,伍锡泉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emolrticus)是沿海国家的重要食物中毒苗1989年9月至12月我院对腹泻病人监测结果发现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腹泻病的重要病原弧菌。从1990年6月起,我们将病原弧菌的培...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混合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无锡市北塘区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混合污染食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来确定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PFGE分子分型,并运用Bio Numerie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结果此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共检出6株副溶血弧菌;药敏试验表明6株副溶血弧菌结果一致,对头孢唑啉和红霉素耐药性都为100%;经PFGE图谱聚类分析可知此次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因为食用污染了副溶血弧菌的海带引起。结论运用PFGE技术了解细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为食物中毒中快速溯源提供依据;我们也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对食物中毒相关危害知识的宣传工作,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 :根据 Gen Bank公布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的保守序列 ,设计一对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 ,用 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 5′,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 ;同时以 11种细菌作对照 ,建立改良分子信标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 PCR反应体系 ,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检测 12种细菌 ,只有副溶血弧菌有荧光信号 ,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 ,DNA灵敏度为 16 6 .6 fg/ μl,菌液灵敏度为 6 9cfu/ ml或 6 cfu/ PCR反应体系。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反应体系检测 4 0株副溶血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 ,无干扰。对 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 4 8份样品和 10 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 ,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 PCR阳性 ,其中 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 ,其余样品都为阴性。检测时间仅需 2 h。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 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 ,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1起食物中毒的致病病原,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材和病例标本,将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多重PCR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3名患者粪便均分离到副溶血弧菌,检出2种血清型,2株为O3∶K6血清型,1株为O4∶K8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均为trh(-),tdh(+),tlh(+).PFGE图谱聚类分析得到2种带型,其中2株带型一致,相似度为100.0%,2种血清型相似度81.3%.结论 该食物中毒是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水产品在流通加工等环节存在交叉污染,应加大监管力度和食品安全宣教.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性弧菌是1953年由Fujino等从日本一食物中毒患者初次分离的一种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在所有的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因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从人类患者粪便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特殊的我妻氏血液琼脂上引起溶血,而食物分离株则多不引起溶血,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重庆市南岸区共计发生食物中毒7起,接报后我中心及时到达现场,并迅速开展采样,共采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物体表面等标本161件,其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31株,奇异变形杆菌17株,致病菌检出率为30.4%.7起食物中毒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4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占2起,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占1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一起发生在外国籍船舶上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同餐者22人,发病14例,罹患率63.64%。潜伏期最短为8小时,最长为42小时,中位数为16小时,食后20小时内发病11例,占78.57%。推测此起食物中毒与吃生蚝有关;收集患者粪便样本10份,分离到副溶血弧菌9株。毒力测定表明,所有菌株对小白鼠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从而证实副溶血弧菌是此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8.
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相关实验室检测。方法:参照GB/T7489、WS/T.9-1996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药敏试验。结果:11份患者肛拭标本中,8份(占72.7%)分离出副溶血弧菌,血清分型均为03:K6;毒力基因检测为tdh阳性,trh阴性;RAPD结果显示,8株副溶血弧菌具有相似的RAPD图谱。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疑致病菌检测、毒力基因检测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致病毒素主要为tdh编码的TDH。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国内外文献中屡见报道因海产品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研究海产品食物中毒对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海产品污染情况、细菌性和毒素中毒的文献作一综述.1 海产品病原菌携带情况副溶血弧菌是日本藤野于1950年首先报告定名的,我国是1958年报告的.30多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认定该菌是日本和我国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林业杰等从福建沿海111份各类海产品中检出5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检出率为46.85%.潘幸福等采用3种检验方法检查120份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常规法39.17%,改良法95.83%,推涂法94.17%;用两种方法结合检查355份海产品,检出277份,带菌率82.69%.此外,海产品中其它病原性弧菌的检出率也较高,徐合连等调查日照市51处冷藏厂(库)中冷冻食品,在鱼、虾、贝、蟹和软体类海产品中检出拟态弧菌4株、创伤弧菌5株、溶藻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11株、豚鼠气单胞菌4株、嗜水气单胞菌4株,6种菌总检出率5.11%.何浙生等从浙江沿海采集100份(每份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深圳市副溶血弧菌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方法56株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经NotI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6株副溶血弧菌被分为34种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在90%的相似性水平上,28株细菌谱型属于同一个群,其中27株均为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并各年度均有分离。结论深圳地区存在遗传谱系紧密相关的副溶血弧菌流行克隆。建立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建立分子分型监测网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副溶血弧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及时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