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每年秋收季节,农民收栗时易被树上落下的栗子击伤眼睛,刺伤角膜,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取出,对患者角膜威胁很大。2005年8-9月,我科共收治了12例角膜栗刺眼外伤患者,12例患者均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后转入我院。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微孢子目是形成孢子的,专性的真核原和寄生物,属于微孢子门。眼部的微孢子虫病,根据感染微孢子虫种属的不同,具有特征性的眼部临床表现。脑炎微孢子虫属引起的感染局限在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产生弥漫性、点状的上皮角结膜炎。小孢子虫属和微孢子虫属引起的感染通常侵及包括角膜细胞在内的角膜基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33例44眼角膜基质营养不良角膜移植,追踪3月~10年。结果:44眼中,除斑块状营养不良施行板层角膜移植4眼术后视力无改善外,其余视力均提高0.1以上,有效率为91%;追踪2~10年,植片透明率93.6%;4眼于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9.1%;4眼原病复发,复发率9.1%。结论:角膜基质营养不良是角膜移植的最好适应症,并发症少,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角膜穿通伤是常见的眼外伤,而学龄前期儿童(2~6岁)角膜穿通伤在临床上有着年龄小、不合作、护理难等特点.农村发生率较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我们对1982年至1991年10年来58例学龄前期儿童角膜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角膜穿孔伤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穿孔伤是一严重的眼外伤,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42例(143眼)角膜穿孔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LASIK后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LK)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99年3月以来施行的6880眼LASIK,其中3223眼BSS冲洗液中未加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对照组),3657眼每500mlBSS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索4万u(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DLK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DLK共计91眼(2.82%),其中有7眼为2级(O.22%)、4眼为3级(O.12%)。治疗组共计11眼(0.30%),仅1眼为2级(0.03%)。结论 LASIK中BSS液中常规加入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4万u行彻底瓣下冲洗可有效减少DLK的发生,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sstromalkeratitis,HSK)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表明,HSK是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管、血管以及众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除接种病毒疫苗、抗病毒、免疫抑制外,目前还出现了免疫调节、抗淋巴管和抗血管等治疗方法。本文将对HSK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复发性单疱角膜基质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面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31例复发性单疱角膜基质炎病人,通过回顾性分析,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31只眼中有24只眼脱盲,视力恢复为0.05~0.9。按手术的时机把采用大面积积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31例病人分为两组:炎症静息组和炎症活动组,两组的植片透明率分别炎77.78%和72.72%,两组术后的植片透明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长期疗效按植床是否剖切干净分两组统计术后复发率,两者  相似文献   

9.
我院地处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就诊者以农村病人为主,眼外伤是多发病,其中以角膜穿通伤多见。现将我科1979年1月至1988年10月近10年间角膜穿通伤住院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总例数:近10年来共收治住院眼科病人4717例,眼外伤1184例,占同期住院病  相似文献   

10.
角膜基质炎是发生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角膜基质深层,角膜上皮及基质浅层一般不受影响,不会形成溃疡,故又称非溃疡性角膜炎,病程长而易于复发。中医称“混睛障”,主要表现为羞明,眼睑难睁,白睛混赤,黑睛深层自中央或周边开始呈圆盘状混浊,逐渐漫掩整个黑睛,致黑睛晦暗无华如毛玻璃,病程长或反复发者可有赤脉自黑睛边际漫入中心,障碍视力,还可发生瞳神紧小或干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诊疗中的失误和对策。方法 以含微量地塞米松的复方抗单疱药疱疹灵滴眼剂,≤8.0mm治疗性穿透角膜移植和≥8.5mm深板层角膜移植等三种方法,对87例92眼诊疗失误的HSK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3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39/39),100.0%(3/3)和98.0%(49/50),而复发率(平均随访3年7个月)分别为53.8%(21/39),0.0%(0/3)和2.1%(1/49)。结论 ①HSK临床体征变化的多样性,是导致诊疗失误的主要原因。②单独应用抗单疱药,不符合HSK的发病机理;全身大剂量和/或局部高浓度皮质类固醇,超过了HSK抗炎作用的实际需要,凸显出许多皮质类固醇的不良作用,同样会收到事与愿违的恶果。③含微量地塞米松的复方抗单疱滴眼剂,具有抑毒抗炎双重治疗作用,又避免了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的不良作用,对HSK疗效卓著,是迄今中外同类药物中的姣姣者。④≥8.5mm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清除角膜基质中的病毒抗原,净化潜伏感染基地,是一种对重症HSK安全高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无环鸟苷联合低浓度强的松龙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环鸟苷联合低浓度强的松龙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本溪市中心医院眼科姜岩近2年来我院运用综合疗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我院从1993年-1994年共收治18例、18只眼,其中男性10只眼,女性8只眼,均为单...  相似文献   

13.
0引言 角膜融解是指角膜基质无菌性融解消失,是一种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免疫原性角膜病变。也是眼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棘手,预后较差,若不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的视功能。我院眼科自2004—06/2006—03对2例翼状胬肉术后角膜融解患进行研究,现将诊断、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眼内炎是眼外伤后导致视力下降、失明、眼球萎缩甚至眼球摘除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年来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军人。因“右眼红胀疼痛、视物模糊4d”于2008-09-10入院。患者曾于2007-10在沈阳某医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后双眼视力稳定在1.2以上。入院时查远视力:右眼0.7,矫正不提高,左眼视力1.5;眼压:右眼11mmHg,左眼12mmHg。右眼睫状充血(++),角膜上皮完整,角膜瓣边缘痕迹可见、瓣下清洁,角膜基质透明,KP(++),房闪(+++),虹膜纹理欠清晰,眼后节未窥见异常。左眼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给予局部激素抗炎、散瞳等治疗。入院后全身查体未见异常,血沉、ASO,RF以及HLAB27等免疫指标均正常。入院2d后右眼远视力0.6;睫状充血(++),角  相似文献   

16.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 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 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角膜异物10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角膜异物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1997年10月至2000年2月,我们诊治此类病人10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24例中,男性965例占94.2%;女性59例占5.8%。年龄最大67岁,最小6岁。16~65岁之间982例占95.8%。双眼18例占1.8%。右眼602例占58.7%;左眼404例占39.5%。金属异物753例占73.5%,沙粒、石屑、玻璃等异物271例占26.5%。按刘钊臣(1995)角膜异物分区、深度分级法:Ⅰ区(角膜内1/3圆形范围)361例占35.3%,Ⅱ区(角膜中1…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I引起角膜基质层感染称为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s Stromal Keratitis,HSK).目前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炎及角膜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角膜炎及角膜外伤的临床观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洪晶,田钟秀,张劲松,石树敏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化学教研室苏钟浦,李守芬,刘玉艳,王立坤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的生物活...  相似文献   

20.
植物性角膜异物在农村发生率较高,我院1989~1991年治疗47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7例中男19例占40.4%,女28例占59.6%.右24眼占51%,左23眼占49%.均为单眼受伤.患者以农民为多,工人也为家居农村者,均直接从事农业劳动.受伤均为夏秋2季,其中夏季3例占6.38%,秋季44例占93.62%.在为小麦、水稻脱粒时籽粒飞溅损伤眼部.夏季3例为小麦麦芒,秋季44例为水稻外壳之芒刺.异物数量不等,3~5个32例,6~8个14例,12个1例.伤后1~3天就诊者34例,6~11天12例,180天1例.治疗:均于门诊直接检查,发现异物后用1%地卡因行伤眼表面麻醉3次,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以异物针或注射针头取出异物,其异物及角膜组织碎片行涂片检查及真菌培养.伤眼常规使用抗生素眼液、眼膏后包扎.47例经门诊治疗而痊愈.真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异物损及角膜实质层者,原伤处遗留细小白点状混浊,对视力无影响.无继发性角膜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