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敬铎  岑雪英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8-1348,1350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苏军 《大家健康》2014,(1):368-368
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择11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成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的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出现,对照组共8例,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上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下肢静脉曲张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术后处理情况分组,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复发下肢静脉曲张情况、损伤隐神经的情况。结果:2组在复发下肢静脉曲张、损伤隐神经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大。观察组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3.33%,数据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实施下肢静脉曲张术治疗后,为预防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94-169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将320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62例采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158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后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具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良好疗效,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围手术期基础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肢体活动、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体位护理等。术后10天观察2组患者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更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针对性、合理化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包括组织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培训,围绕"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主题,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估和护理。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围手术期开展品管圈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Venodyne血栓泵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Venodyne血栓泵在预防妇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接受手术5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观察组3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使用Venodyne血栓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和护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结论:妇科术后患者使用Venodyne静脉压迫系统(血栓泵)进行早期干预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对普外科实施全麻手术后的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功能制护理组:随机选取在我院普外科自2011年1~9月住院行腹部手术时实施全麻的病人共400例,年龄在39~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优质护理组:随机选择在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1~9月住院行腹部手术时实施全麻病人400例,年龄在41 ~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两组排除造血功能异常、外伤及腹腔镜).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功能制护理组.结论 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于预防普外科全麻手术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许妙娜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80-80,86
目的观察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433例产妇,术后行IPC预防DVT411例。术后当天开始使用IPC,每次30min,整个疗程3~5d。观察患肢肿胀、Homans征、压痛、浅静脉曲张症状。结果使用IPC治疗的411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均无出现有症状的DVT。结论 IPC是一种有效的DVT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髓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区别。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的下肢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病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钠和硝冰散为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钠和下肢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为对照组,统计血栓出现率和肿胀消除时间。结果: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而肿胀消除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硝冰散可以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陈少玲 《吉林医学》2012,33(24):5315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对76例骨科手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另外选取76例骨科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观察、穿弹丝袜、使用抗凝药物加上早期活动,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结果护理后从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例数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术后发生率,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19.7%,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403-1404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安全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患者14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94例,护理干预组7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2周内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各项數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深静眛血栓的形成,并且还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学军  曹文军  王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28-129
目的对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下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观察组则使用血塞通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经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对照组有9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观察组有2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两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使用血塞通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体位干预对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40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03)术后均接受针对性体位干预,对照组(n=203)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疼痛、小腿腓肠肌Homans征阳性、LEDVT形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无确诊为手术后并发LEDVT者,对照组术后确诊为LEDVT者5例(2.46%),对照组LE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62344,P=0.024451)。结论:针对性体位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同时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采取护理质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36.67%明显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水肿、皮肤高热、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入院评估质量、血栓知识宣教质量、血管专项护理质量、预防技能指导质量四项项目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内科护理,同时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干预组 分别按给与常规护理和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90例手术患者术后2例发生血栓,下肢肿胀、疼痛患者显著 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