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患者均通过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进行重建图像并分析,对比薄层扫描和MPR的检出率。结果两种方法诊断血管集束征、细短毛刺征以及分叶征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泡征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在16层螺旋CT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效果很好,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直径≤3cm的周围性肺癌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MPR,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8例中具有深分叶征15例,短毛刺征13例,空泡征5例,支气管截断5例,局部狭窄或增厚4例,胸膜局限性增厚、胸膜凹陷征8例,血管受侵犯4例,血管束征6例,细支气管气相8例.结论 16层螺旋CT的MPR技术对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层螺旋CT在术前诊断及肺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利用7 mm层厚和1 mm高分辨率CT(HRCT)重建对比周围型小肺癌组和肺炎性结节组征象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32例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6例患者为肺炎性结节患者;T1期11例,T2期8例,T3期9例,T4期4例。其中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肺炎性结节患者14例;T1期11例,T2期7例,T3期7例,T4期4例。7 mm和1 mm HRCT重建征象密度均匀、小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边缘清楚、病灶周围模糊影比较差异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对疾病初步判定,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同时可对肺炎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在早期肺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入院的疑似早期肺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行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120例疑似早期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肺癌90例,其中周围型肺癌44例,中央型肺癌46例;另外,肺部疾病30例,其中肺结核5例,肺部感染9例,其他16例为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重建检查的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重建检查的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疾病比较,早期肺癌“空泡”征、空洞、卫星灶、“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与光滑的表现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n=30)薄层扫描,而观察组(n=30)则运用CT重建技术扫描,对比分析2组的扫描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胸膜凹陷、分叶征、空泡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增强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的敏感性,还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15例周围型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灶区域加薄层扫描,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空泡征(5/3),小结节堆砌征(5/3),支气管充气征(4/2),分叶征(8/4),毛刺征(10/6),胸膜凹陷征(5/3).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结果:3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5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7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主要征象为:深分叶7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结节征1例、空泡征3例、胸膜凹陷征6例,以及血管集束征4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揭示3.0cm周围型肺癌基本影像特征,探讨与横断位扫描揭示影像特征差异性。方法对比分析49例3.0cm以下周围型肺癌16层CT横断位征象与多平面重建现实基本征象差异性。结果在显示短毛刺、是否为典型凹陷、深分叶方面,MPR优于横断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R显示空泡征与横断位扫描显示无差异,反而略少于横断位。结论 MPR现实肺癌基本征象上优于横轴位观察,有助于基本征象显示,应常规应用于肺孤立性结节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增友 《当代医学》2021,27(35):66-6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70.00%,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2.73%;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85.00%,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1.82%,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HRCT对周围型肺癌中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3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值平均增加(46.18±12.75)Hu,其中34例CT值增加幅度>20 Hu,27例CT值增加幅度>30 Hu,30例强化均匀,10例静脉期扫描时结节中间、边缘点有高密度条状影.结论 周围型肺癌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HRCT检查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HRCT诊断效能更突出,但多层螺旋CT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诊断肺癌有良好参考价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结合使用以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8月间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其主要特征,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共确诊肺癌患者86例,肺癌检出率为86.0%,包括52例周围性肺癌、31例中央型肺癌及5例弥漫型肺癌患者,其余14例为良性病变。经手术病理检查,共确诊肺癌78例,良性病变患者22例,二者的肺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重建方式诊断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可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是肺癌的主要征象,MPR重建和SSD重建对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有一定优势,VR重建则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更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78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结果:78例疑似患者中,周围型肺癌65例,占83.33%;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短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及影像学征象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多层螺旋CT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束后行HRCT扫描,观察扫描结果、CT征象,比较诊断价值。结果 MSCT增强扫描阳性检出率80.23%,HRCT扫描阳性检出率83.71%;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钙化、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征象检出率低于HR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灵敏度为83.42%,特异度为70.25%,AUC为0.781,HRCT扫描灵敏度为89.57%,特异度为83.76%,AUC为0.884。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可有效诊断周围型肺癌,HRCT检出率较高,灵敏度、特异度、AUC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对周围型肺癌也有参考价值,选用结果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 mm)48例,全部行MSCT扫描,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重建,并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 MPR在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短毛刺征,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中的敏感性均较横断薄层扫描明显提高.结论 MSCT重建技术在显示肺癌征象上较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诊断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7年12月来该院诊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之后再依据病理检查的确诊结果,对比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在肺癌诊断上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在90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检验结果统计中,早期肺癌患者为64例,其中34例周围型肺癌,30例中央型肺癌;肺部疾病患者26例,其中12例肺结核,5例肺部感染,5例肺部纤维瘤,4例肺部纵膈恶性淋巴瘤。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患者的准确率为94.4%,胸部X线诊断肺癌患者的准确率为76.7%,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准确率明显大于胸部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上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度较高,相对比胸部X线,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03-21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3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和移位情况等。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 本组15例中,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例,病理类型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 2例.结论 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6例,隐匿型肺癌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5例,腺鳞癌及类癌各1例,2例证实为肺癌但未分类.结论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与影像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内孤立性结节36例,直径<3cm,所有患者先进行DR胸片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以下征象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价值:棘状突起和毛刺征、边缘分叶征、空泡征及肺结节合并肺门淋巴肿大。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病例常规DR胸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研究,两种影像学方法优势互补,尤其是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对周围型支气管肺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临床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10年经手术、支气管镜检及痰检等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对其中30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的例数。结果短细毛刺多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毛刺以背离肺门方向分布为特点。MPR显示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及小空泡征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多层螺旋薄层扫描及MPR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肺内小病灶影象特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任大旺 《中外医疗》2013,(36):170-17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例骨关节外伤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所有病例均进行DR平片检查,检查结果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9例骨关节外伤中:①采用DR平片检查确诊64例,检出率71.91%;②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图技术检查确诊83例,检出率93.26%.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外伤的诊断极具优势,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准确率可达90%以上,它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减少了误诊、漏诊率,对医生提出有效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