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层CT在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CT表现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16层CT对比增强检查的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患者结果,原始图像在工作站经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及血管分析技术等方法重建。32例作超声心动图(US)对照,32例均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结果16层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直接征象,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8%、98.08%、94.23%。在52处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中,16层CT误诊或漏诊3处,US误诊或漏诊14处。16层CT和U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23%、73.08%,16层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P(0.05)。结论16层CT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US,与US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先天性胸部大血管异常的诊断准确率;16层CT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CT表现及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16层CT对比增强检查结果,13例均有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结果:16层CT能清晰显示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诊断符合率为100%;在诊断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程度方面与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差异。结论:16层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可大大提高对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以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76例疑似胸部创伤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及DR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正确诊断率97.37%,高于DR诊断准确率为76.3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射线剂量(5.26±1.37)mSv,高于DR(0.35±0.16)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17.32±3.79)s与DR检查花费时间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时,虽射线剂量较高,但花费时间短,诊断结果 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胸部创伤患者的CT及DR检查结果。结果:16层螺旋CT检查比DR检查对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锁骨骨折及胸骨骨折的检出率高。结论:16层螺旋CT对胸部创伤的位置定位和骨折数目等信息进行直观和精确的反映,为高效、准确地诊断胸部创伤提供支撑,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6层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2例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自动跟踪技术、0.5秒螺旋扫描以及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结果 16层CT能清晰显示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其中前者4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后者1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上方升主动脉前壁1例,左回旋支的钝缘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例。壁冠状动脉CT表现为:该段冠状动脉相对僵直细小,穿行于心肌层内,管腔内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冠状动脉与心肌层之间无脂肪间隙。结论 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在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方面,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弥补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30)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的10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 10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5例有广泛的纵隔和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纵隔和单侧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出现肺部病变(包括5例肺内多发结节,2例斑片状融合块影,1例肺纤维化);1例胸膜病变。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输尿管梗阻病例(其中输尿管结石19例,炎性狭窄10例,输尿管肿瘤8例,其他先天性异常5例)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结果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7.6%,明显优于B超检查(74.3%和60.0%)和IVU检查(67.7%和61.3%)。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桂芬 《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2):31-3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脾动脉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20例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数据被用于影像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法。20例患者中共检出32个动脉瘤,发生于脾动脉主干者5个,脾门处15外,脾内分支者12个;单发脾动脉瘤14例,多发6例;最大者最大径约8.1cm,最小者最大径约1.2cm;30个为囊形动脉瘤,2个为梭形动脉瘤;1个动脉瘤可见附壁栓子形成,1个动脉瘤可见瘤壁环形钙化;本组20例中术中发现8例,其余12例24个动脉瘤均为CT血管成像诊断。VR影像上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包括发生于脾内分支的小动脉瘤。结论16层螺旋CT在脾动脉瘤诊断及筛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6层CT双动脉期扫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双动脉期扫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多层CT及心脏彩超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所有CT图像均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52处。按心脏解剖分为3种,心脏部分:包括心脏异位、心间隔缺损等共计17处畸形。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包括各型大动脉转位、心室双出口、主动脉骑跨、肺静脉畸形连接等共计13处畸形。大血管部分:包括共同动脉干、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起源异常、狭窄等共计22处畸形。彩超诊断准确率90.4%,多层CT诊断准确率88.5%。结论:16层CT双动脉期扫描对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联合彩超检查可提高心内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91)
目的研究分析在肺结核的诊断中采用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病患70例,给予所有病患CT检查和DR检查,对两者的病灶检出率进行对比,总结探讨联影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70例病患中,DR检查结果:检出肺结核伴空洞5例,小空洞检出率为2例;55例结核病灶;CT检查结果:检出肺结核伴空洞9例,小空洞检出率为8例;结核病灶69例,包括DR未检出的2例肺尖区,6例心影后区,4例纵膈旁。结论在肺结核的诊断中采用联影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胸部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病变特征的显示情况,包括病灶数目、毛刺、结节、空洞、实变、磨玻璃影、钙化及胸膜粘连.结果 低剂量扫描CT剂量指数[(29.8±3.6)vs(43.2±6.3)]及剂量长度乘积[(34.3±4.2)mGycm vs(138.7±27.6)mGycm]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CT扫描比较,低剂量CT扫描对病灶数目、结节、空洞、实变、钙化及胸膜粘连征象显示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38.0%vs 51.1%)及磨玻璃影(36.4%vs 49.6%)的显示率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显示肺结核病变特征,且具有辐射剂量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性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16排螺旋CT检查并利用其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诊断的急性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可以及时诊断平片不能发现的轻微病变以及易被掩盖的病变,同时能发现其他合并伤,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结论:多排螺旋CT对胸部外伤患者能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急性胸部外伤检查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多层CT对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主动脉异常分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有手术结果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岁)的64层CT增强检查资料,观察其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心脏超声及多普勒结果进行对比.患儿随机采用80 kV(n=72)及100 kV(n=48)两组扫描,观察其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多层CT共发现36例(36/120,30%)先天性主动脉异常,其类型分别为双主动脉弓2例,左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例;右位主动脉弓22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镜像分支12例),主动脉缩窄10例.64层CT诊断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主动脉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100%、100%,心脏超声及多普勒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27.8%、97.6%、76.7%.80 kV及100 kV管电压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52、4.58±0.58,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结论 多层CT心血管成像能满意地观察并鉴别先天性主动脉异常的类型,可作为先心病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层CT检查时可常规选择80 kV扫描以减少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CHD(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价值.方法 分析45例经手术确诊的儿童CHD患者MSCT与UCG(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心内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内畸形51处,MSCT发现45处,误诊1处,漏诊5处;UCG发现49处,误诊1处,漏诊1处.心外畸形:45例CHD中,手术发现心外畸形76处,MSCT发现68处,误诊2处,漏诊6处;UCG发现59处,误诊4处,漏诊13处.其他畸形:MSCT同时发现气管性支气管3例,UCG观察到二尖瓣反流4例.MSCT与UCG诊断准确率比较:心内畸形中,UCG诊断准确率高于MSCT(96.1%vs 88.2%),但无统计学差异(P =0.219);心外畸形中,MSCT诊断准确率高于UCG(89.5% vs77.6%),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 MSCT显示心外畸形比UCG有更大的优势,在儿童CHD的诊断、随访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LDCT)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胸部疾病的检出率,降低X线辐射量。方法对有意进行胸部CT健康普查的356例体检者行低剂量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量20mAs,扫描时间0.5s/圈,延时5s,层厚6mm,探测器选择16mm×0.75mm,床速18mm/圈,螺距因子1.5。结果356例被检者LD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为1.17~2.34mGy,平均1.65mGy。在对356例被检者胸LDCT扫描中共检出各类胸肺部疾病42例,阳性率为11.80%。在征得被检者同意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了胸常规扫描,CTDIvol为3.76~8.56mGy,平均5.49mGy,初步影像诊断结果与LDCT无差异。结论对高危人群或有需要的体检者行胸部LDCT扫描不仅能及时准确发现病灶,而且大幅度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胸部外伤患者采取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5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和研究,将患者采取CT诊断结果命名为实验组,将患者采取X线片的检查结果命名为对照组,对比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和X线片的诊断中,实验组患者骨折检查的准确率为100%,气胸血胸的检查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骨折检查的准确率为87.7%,气胸血胸的检查准确率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伤的诊断上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在诊断中,采取CT诊断的方法,可清楚观察到患者受伤的情况,为病情的处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