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半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住院的心血管患者和200例非心血管患者应用HRSD和HAMA量表进行心理状况检测,评估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观察在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心血管疾病200例住院患者中并发焦虑抑郁的发病率达38%,非心血管疾病200例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为22.5%,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明显高于非心血管患者(P<0.05);尤其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不同性别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率达96%,结论:在治疗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盐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蒋美媛 《广西医学》2013,(9):1199-1201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4例,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62例(冠心病常规治疗),黛力新组62例(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疗程4周。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范围(NST)、缺血程度(EST)均显著改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黛力新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及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与焦虑心理障碍间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药物对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2例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56)。2组患者都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伴发焦虑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并伴有焦虑心理障碍的患者采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夏春晨  段书 《医学综述》2014,(22):4101-41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冠心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同时焦虑抑郁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目前,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了解各类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原则,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常规内科治疗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普通心理干预组(58例)和药物干预组(57例)。普通心理干预组由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同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药物干预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基础上,根据焦虑抑郁量表测评结果,结合心理专科医生意见,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黛力新片及阿普唑仑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障碍状况,并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LVEDD及LVEF数值。结果治疗8周后药物干预组和普通心理干预组HAMD-24、HAMA-14评分低于治疗前,药物干预组HAMD-24、HAMA-14评分低于普通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NT-proBNP、LVEDD低于治疗前,LVEF增高高于治疗前,且药物干预组NT-proBNP水平低于普通心理干预组,LVEF高于普通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之上,抗焦虑抑郁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能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焦虑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联合降压药物氨氯地平治疗原发老年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原发高血压1~3级并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20mg,每天1次治疗8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程度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加用氟西汀治疗组焦虑抑郁症状及降压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抗焦虑抑郁治疗,能在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可靠,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运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间诊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进行治疗,同时对所选的患者进行8周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下降值、降压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运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抗心绞痛组和抗焦虑抑郁组,各35例。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的天数。结果抗焦虑抑郁组总有效率为40.00%,抗心绞痛组为57.14%,联合治疗组为82.86%。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焦虑抑郁组和抗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比抗心绞痛组和抗焦虑抑郁组少(P<0.05)。结论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心绞痛患者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汪斌  孙震  沐露霞  杨盼 《安徽医学》2018,39(2):205-207
目的 探索"双心医学"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及焦虑自评量表(GAD-7)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进行筛查,选出12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给予冠心病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等"双心医学"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PHQ-9、GAD-7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PHQ-9及GAD-7评分比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缓解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洪焱 《重庆医学》2011,40(11):1100-1101,1114
目的探讨联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南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外,给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消化内科医师观察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并进行评定。结果疗效比较以临床治愈加好转统计有效率,两组经过1~2个月治疗后复查,对两组有效率和治愈率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实际显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大都有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在积极进行内科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的 10 47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占 13 4% ;其常表现为类似心绞痛、类似左心衰的症状 ,可伴有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合并有焦虑抑郁患者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差 ,动态血压检查以非杓型改变者居多 ;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合并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疗效显著。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应注意识别其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躯体化症状 ,此类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米氮平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设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间60例于我院接受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30例行米氮平治疗+常规护理,分析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总结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改善,且较之对照组,分析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减少,同样以分析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应用于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确有较好效果,期间搭配心理护理有助于提升负性情绪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实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坦度螺酮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94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坦度螺酮,10mg, 每天三次;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疗程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变化、治疗期间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后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⑴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显著性减低(P<0.01)。⑵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87,P < 0.05) ;治疗后两组ST下移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都明显控制(P<0.05),而观察组的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⑶观察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⑴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AC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坦度螺酮有助于纠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状态,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⑵坦度螺酮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双重作用,是ACS 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及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2月于本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0例,行焦虑抑郁评分。有焦虑抑郁患者行黛力新抗焦虑抑郁治疗,治疗前后行焦虑抑郁评分及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前明显好转。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呈负相关。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后,患者自觉生活质量改善,压力减轻,生活健康轻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恢复,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陆露  毛家亮  赵焕昌  沈心逸 《上海医学》2012,35(10):874-876
目的 评价心绞痛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前瞻性、随机化、多组比较的设计.依据躯体症状及自评量表的评分,将106例确诊为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入选36例,完成随访33例;抗心绞痛组入选39例,完成随访36例;抗焦虑抑郁组31例,完成随访29例.联合治疗组:予异舒吉注射液20 mg和冠心宁注射液(成分为丹参、川芎)静脉滴注,盐酸氟西汀20 mg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口服;有睡眠障碍者口服盐酸多塞平.抗心绞痛组:静脉用药同联合治疗组,但不予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口服.抗焦虑抑郁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及盐酸多塞平,给予参芪注射液(成分为党参、黄芪)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抗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61.1%和抗焦虑抑郁组的48.3%(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8%,显著高于抗心绞痛组的50.0%和抗焦虑抑郁组的34.5%(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抗心绞痛组及抗焦虑抑郁组(P值均<0.01),而抗心绞痛组与抗焦虑抑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另外给予万拉法新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二组患者的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临床抗焦虑抑郁疗效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胡成燕 《安徽医学》2014,35(12):1648-1650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NP、LVEF以及SDS、SAS评分均有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问题得到治疗的同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7.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9.4%,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HAMD和HAMA分值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治疗能够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耳鼻咽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除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外,还进行纯音侧听、声导抗测试及耳鸣频率测试,对伴有焦虑抑郁无听力损失的62例(105耳),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2例(55耳),对照组30例(50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50.0%(25/50),治疗组为72.7%(40/55),统计学分析表明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耳鸣患者中极为常见,抗焦虑抑郁药物配合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可以作为耳鸣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