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5年1月急诊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病人213例,对其颅脑损伤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532±656)mL,治愈率为63.3%,死亡率为36.7%;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1565±524)mL,治愈率为76.5%,死亡率为2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09~2013-09我院急诊科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治愈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结果: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性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郭江华 《当代医学》2014,(11):91-9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46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液体组44例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为(2646.1±182.5)mL,限制性液体组44例患者的平均输液量为(1673.2±33.8)mL,2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液体组患者死亡率为65.6%,限制性液体组死亡率为41.3%,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命的关健,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龚鸿昌  邓琳  余锡斌 《西部医学》2012,24(8):1571-1573,1576
目的评价积极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将53例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积极液体复苏组(A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液体使用量、抢救6小时后的pH及BE,并比较两组72小时及2周的死亡率情况。结果 A组的液体量用量(2631±247)ml,B组为(1483±178)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胶体的用量、复苏6小时后的pH值及BE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2小时A组死亡率为18.5%,B组为15.4%,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2周死亡率,A组为48.1%,B组为34.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适当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存活率.方法总结1997年-2004年急诊收治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60例,对病人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组(n=30)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0)的疗效和存活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089±328)ml,治愈率86.4%,死亡率为13.6%;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2965±524)ml,治愈率77.8%,死亡率22.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创伤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存活率。方法总结1997年-2004年急诊收治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60例,对病人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组(n=30)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0)的疗效和存活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089±328)ml,治愈率86.4%,死亡率为13.6%;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2965±524)ml,治愈率77.8%,死亡率22.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吴燕 《吉林医学》2014,(12):2702-270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每组60例。观察记录实验室指标、统计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限制液体复苏组实验室指标较积极液体复苏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液体复苏组治愈率(88.3%)高于积极液体复苏组(11.7%),死亡率(11.7%)低于积极液体复苏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积极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更能调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机体凝血机制及其他代偿机制,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邱可文  谭河娟  林本 《海南医学》2011,22(13):74-76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轻、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预后好,治愈率为100%;2例重度休克患者因严重多发伤致临床死亡,治愈率为77.8%.结论 限制性液...  相似文献   

9.
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对创伤失血休克急诊早期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5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组(29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7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达70~90 mm Hg,限制组在止血前输入7.2%氯化钠的右旋糖酐溶液(晶:胶3:1)4 ml/kg,平均速度20 ml/min,维持MAP在50~7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 与常规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PT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升高,死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04-106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MODS及ARDS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影响,寻求高效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7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组(n=28)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51)的疗效和存活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2098±315ml,治愈率86.4%,死亡率为13.6%;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2980±512ml,治愈率77.8%,死亡率22.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创伤早期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为后续高级生命支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付秀华 《吉林医学》2014,(20):4578-4578
目的:评价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快速液体复苏,给予试验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输液量、死亡率及临床满意度,评估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输液量(950±300)ml优于对照组(2600±350)ml;治疗组的死亡率(11.32%)优于对照组(26.67%);治疗组的满意度(98.11%)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避免了早期大量液体复苏的危害性,并使组织灌注压维持稳定,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对于该治疗方法所适合的休克类型、血压数值及持续时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液体复苏及手术前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评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自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输液量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死亡率为11.89%,对照组死亡率31.25%,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苏液量及其他指标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和对确定性手术的前移有利于探寻复苏平衡点,改善预后,可降低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抢救的2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正压液体复苏组,再将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人分成确定性手术前移组和片延迟手术组(非人为因素),常规限制性输液组和附加对抗休克的损伤因子药物治疗组,对患者的PT、APTT、开始手术时间、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PT、APTT、开始手术时间、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明显优于正压液体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性手术前移组明显优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损伤因子药物组的术后休克纠正时间、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限制性输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安全,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随机取样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就诊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其中限制性液体复苏30例,常规液体复苏30例,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 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结果 常规组术前输液量(2880±497) ml,死亡率40.0%,限制性组即实验组输液量(1280±314)ml,死亡率20.0%,且两组患者间比较HBG、PLT、PT、HCT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汲崇良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67-67
目的观察并探讨临床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AFR),试验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治愈率、病死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后治愈率更高,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救治多发伤创伤失血性患者过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优,并有效控制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限制性体液复苏用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治疗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轻、中度休克患者在积极使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后,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愈后良好,可以完全治愈。对于3例重度休克患者,由于严重的、多发性的机体损伤而致临床死亡,治愈率相对轻、中度低,为66.7%。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可以有效维持机体的血流灌注,而早期大量体液复苏会带来并发症,应当注意避免。限制性体液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渗盐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高渗盐水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0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组(n=36)与高渗盐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4)两种方法的治愈率、死亡率及MOD8发生率。结果常规组输液量(3080±504)ml,治愈率72.2%、死亡率27.8%,MOD8发生率36.1%;高渗盐水组输液量(1013±320)ml,治愈率91.2%、死亡率8.8%,MODS发生率1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郭磊 《中原医刊》2011,(11):96-9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R)在刨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抢救的27例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休克得到不同程度纠正,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救治成功22例,约占81.3%,死亡5例,约占18.7%。结论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及以失血为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对以失血为主的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作用明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最适宜临界血压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彭艳  彭雪刚  文刚  王俊英 《四川医学》2011,32(8):1263-1264
目的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FR)与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62例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积极液体复苏组(n=31)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1)两种方法中治愈率、病死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结果。结果 AFR组输液量(2790±536)ml,治愈率71.0%,病死率29.0%。LFR组输液量(1802±313)ml,治愈率83.9%,病死率1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ARDS、MODS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法优于积极液体复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