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且术前病理诊断明确为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手术组为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开腹手术组为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明显低于开腹组,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显著低开腹手术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手术方法,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1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时长要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DVT的发生率虽略高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所有患者中共13例发生DVT,69例患者未发生DVT,发生DVT与未发生DVT患者中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DVT患者的手术时长≥2 h、年龄≥60岁、TNM分期≥Ⅱ期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虽不能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能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37-44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和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开展的140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明确直肠癌且具备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肛者入组,开腹手术及一期造瘘者予以排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发生组和无吻合口瘘发生组,入组低位直肠癌56例,中、高位8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结果:140例中1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14%。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发生组和无吻合口瘘发生组比较,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左结肠血管损伤、术中手术器械不当选择使用等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杜小风  杨文奇  李霆 《安徽医学》2015,36(6):660-662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72例)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12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均可以达到较好远期预后,腹腔镜手术不增加术中并发症风险,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30例,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中转率为3.3%,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7.2±1.4)个,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1.1±1.3)ml。3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占临床总人数的3.3%,1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占临床总人数的3.3%,3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6%。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7月—2017年0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1月开展的951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98例,开腹下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4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切口与肿瘤的距离、手术方式、肿瘤直径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比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手术疗效确切,近期结果相同,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其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30例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65例和观察组1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性别、年龄、BMI、合并症、ASA分级、肿瘤直径、肿瘤位置、TNM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的BMI、合并症情况、肿瘤位置、TNM分期、手术时间存在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合并症情况、肿瘤位置、TNM分期、手术时间是引起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与BMI、合并症情况、肿瘤位置、TNM分期、手术时间时间有关,术后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40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元素回归分析并发症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组(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3例患者中共4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并发症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延长。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经验及手术时间与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关(P<0.05)。多元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经验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实施者应熟练掌握局部解剖结构,注意术中操作,降低腹腔镜根治胃癌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海春芳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49-15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在西平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腹腔镜手术的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肛管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明显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5例(腹腔镜根治术)和对照组42例(开腹根治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近和远端切缘长度、清扫淋巴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根治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作为直肠癌治疗首选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25例患者资料,总结其手术配合经验。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配合,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后行3d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我院执行梗阻性结直肠癌导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研究,在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遵循计算机表法将其处理为2组,各组均纳入患者例数41,对命名为对照组的组别实施开腹根治术治疗,对命名为分析组的组别实施3d腹腔镜治疗,组间对比指标选择围术期时间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围术期时间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实施导管减压术的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康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n=40)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n=50)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发生手术并发症共12例(30.0%),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4例(8.6%),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以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可进行统计学统计(P0.05),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结论: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法治疗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该手术方法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总结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8例,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为观察组共6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共6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经济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6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保肛率82.3%,对照组患者保肛率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费用支出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两种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86例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139例)和开腹组(147例)。腹腔镜组患者给予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实施情况及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是4.32%和7.48%,两者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5%和1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随访,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87.88%和80.8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同时具有手术创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小的特点。虽然由于腹腔镜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与医师手术技能操作水平密切相关,但它仍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斌  任明扬  陈艳  邓思寒  蒲敏 《西部医学》2013,(10):1499-1501
目的探讨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2月117例合并COPD的患者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74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3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未出现气胸、ARDS、切口裂开病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ARDS1例,切口裂开2例,未出现气胸病例。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充分细致地围术期处理,合并COPD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开展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对患者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特点比较,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收集分析本院2001年12月-2009年8月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8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相对于传统手术组可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两组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无差别。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同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出血少,视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操作方面,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