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近年来甲状腺癌分类构成比的改变,探讨超声检查在术前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以及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手术常规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手术的1 023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1 023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约占97.0%,其中乳头状微灶癌约占44.7%。5项B超影像指标用于提示甲状腺结节性质为癌,其约登指数分别为:细钙化61.1%,边界模糊65.0%,细钙化与边界模糊并存54.4%,血供增加33.0%,低回声6.7%。B超用于鉴别颈淋巴结转移的约登指数为39.9%。137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术中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8%。结论  近年来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分类构成比中所占比例很大。术前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必须常规一期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陈继红  刘校瑾 《当代医学》2011,17(18):77-77,14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18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中,乳头状癌166例(89.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96例(51.9%),患侧颈区淋巴结转移39例(21.1%)。超声检查准确率78.4%。甲状腺微癌27例(占40.91%)。结论原发灶直径越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甲状腺微癌发病率逐渐增高,这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根据手术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和阴性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对两组患者癌灶的各项超声特征进行分析,在其中筛选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后进行评分赋值。应用该评分标准对158例验证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超声评分,并与手术病理比较,计算超声评分法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AUC,并确定最佳诊断评分值。结果筛选出的独立预测因子为癌灶最大径≥5mm、癌灶多发、癌灶边界不清以及侵犯甲状腺包膜,超声评分法的ROC曲线AUC为0.89,最佳诊断评分值为3分,灵敏度0.788,特异度0.902。结论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可达34%~64.1%[1]。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方法有CT、MRI,但超声检查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通过总结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2010年1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的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再次扩大切除的指征.方法 回顾我院近4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均未能明确诊断合并乳头状微癌,确诊依靠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87例患者中4例行再次扩大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再次病理切片检查未发现癌残留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癌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但患者预后良好.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甚至一些小结节占位性病变,应考虑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能,故应积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情况。方法抽取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的超声诊断,并在手术之后采用病理学组织进行诊断,分析并研究超声诊断和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研究超声诊断的征象。结果手术之前超声诊断所有患者当中有93例患者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经病理学组织检验得出,100例患者均被确诊,其中有合并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32例,未合并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68例,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3.00%,P0.05,无差异;通过超声的诊断征象分析,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结论临床上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更好的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根据,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结果 8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共95个肿瘤病灶,其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以下特征:病灶多呈实质低回声、边界不清(无包膜)、形态欠规则、纵横比>1、病灶内微钙化、高阻血流频谱、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论掌握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达34%-64.1%。尽管评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方法有很多种,如CT、MRI,但超声检查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超声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总结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馨月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56-2557
目的:探讨弥漫性硬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所见为参照,分析16例弥漫性硬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就诊时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以双侧甲状腺肿大和质地变硬为主。超声影像均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增亮和增厚,实质回声杂乱,弥漫性沙砾样钙化,缺乏明确的肿瘤结节。可见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特征,2例超声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倾向,其余14例超声均直接作出诊断。结论:临床表现对弥漫性硬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甚微,其超声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行超声、CT检查,并于术后接受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与CT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分析超声与CT检查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图像特点。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2例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41例(44.57%);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0.49%(33/41),特异度为86.27%(44/51),准确率为83.70%(77/92);CT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3.17%(30/41),特异度为76.47%(39/51),准确率为75.00%(69/92)。结论超声与CT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技术对诊断淋巴结微转移灶的价值,并筛选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8例,对从中取到136个病理证实无转移的中央区淋巴结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q PCR检测CK19的表达情况。将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淋巴结微转移因素作为因变量,应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期发现微转移可能的高危因素。结果免疫组化检测CK19为15.44%(21/136),RT-q 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2.35%(112/136)。RT-q PCR法与免疫组化法比较具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出肿瘤甲状腺包膜侵犯是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微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RT-q PCR检测CK19表达,可提高对甲状腺癌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肿瘤甲状腺包膜侵犯是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都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甲状腺癌术前超声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低回声型、部分液化占、肿块内见砂粒样钙化灶;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超声诊断总体符合率为82.5%,其中乳头状癌诊断的符合率为86.7%。结论:甲状腺癌的高频彩超对于边界与血流信号显现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69 例患者 503 枚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 淋巴结呈中等或偏低回声,淋巴结血流以周边型和无血流型血供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长径 ( L )、短径( S )、 L / S 及阻力指数( resistanceindex , R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L / S 比值均数 <1.8 ,血流 RI 均 数 >0.6 。微钙化(钙化灶 <2mm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有典型的超声影像特点,掌握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并研究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禹州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手术前均行超声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以及应用价值。结果病理证实结果:60例患者中弥漫型21例,占35.00%,其中双侧7例,单侧14例;局限型39例,占65.00%,其中双侧11例,单侧28例。超声诊断结果:60例患者中弥漫型16例,符合率为76.19%,其表现为密集沙粒样微钙化弥散分布,其中可见粗强回声。局限型28例,符合率为71.79%,大部分表现为结节样不均质体,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弥漫型微钙化,呈多种回声,少部分仅表现为微钙化。60例患者中47例伴随淋巴结转移,占78.33%。结论超声对于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其表现具有特殊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近8年来手术治疗的6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多灶性情况、肿瘤是否侵犯包膜、肿瘤直径及病理特征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寻找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66例,滤泡状癌50例.所有患者中,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0%(265/616),颈外侧区(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2%(118/616).肿瘤突破包膜、直径>1cm者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滤泡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乳头状癌(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区,其次为颈外侧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cm、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时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常规清扫颈外侧区淋巴结.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00-103+169
目的综合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ACR TI-RADS分类及其伴发疾病、转移情况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人员利用ACR TI-RADS分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其他疾病的认识,能更好地鉴别及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基于ACR TI-RADS分类回顾分析首次手术并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163例,综合分析瘤体超声特征、伴发疾病、转移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男:女=1:3.79;淋巴结转移男性64.70%(22/34)高于女性48.06%(62/129);癌体以实性结节占96.9%(158/163);癌体回声以低和极低回声占69.9%;直立性生长的占比73.0%;边缘光滑/模糊及不能确定的占比19.0%。出现点状强回声的癌灶占比47.2%,局灶性强回声≥3分的结节占70.6%;≥7分(TI-RADS5类)癌灶占比86.5%,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I-RADS评分12.00(10.00,14.00)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11.00(8.00,13.00)(P=0.003)]。病灶单发占73.6%(120/163),病灶数≥2个的占26.4%(43/163);单侧癌灶占81.6%(133/163),双侧癌灶占18.4%(30/163)。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随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淋巴性甲状腺炎的发生机率占74.85%(122/163),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随疾病与否与转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应用ACR TI-RADS分类结合其伴发疾病、转移情况综合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男女比例为1:3.1,术前诊断率19.8%(17/86)。乳头状癌90.7%(78/86),滤泡状癌6.9%(6/86),其他2例(2.4%),其中微灶癌占34.9%(30/86)。B型超声砂粒样钙化占47.7%(41/86),单发结节占38.4%(33/86),多发结节占61.6%(53/86)。行颈淋巴结清扫7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68.8%(53/77),微灶癌中淋巴结转移26.7%(8/3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次手术5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喉返神经损伤。51例随访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4.1%(48/51)。结论术前B型超声、术中冰冻切片是甲状腺癌主要确诊手段并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砂粒体样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单发结节、多发结节均可为癌。微灶癌也可多发,伴颈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规范化手术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甲状腺癌发生咽旁淋巴结转移极为罕见,本文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25名甲状腺癌患者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其中乳头状癌22例,髓样癌2例,滤泡状癌1例。其中,16名患者出现咽旁淋巴结转移前曾接受过甲状腺手术治疗。其余9名初治患者中,5名患者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另外4名患者则为隐匿性甲状腺癌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在25名患者中,有22名患者行增强CT检查发现咽旁淋巴结转移。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咽旁转移灶,其中23名患者通过颈侧入路切除,另外两名患者通过下颌骨掀翻入路。术后随访6-130个月(中位随访期31个月),9名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其中6名患者死亡。5年生存率为63.8%. 结论:甲状腺癌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常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1)既往曾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2)初治即伴有颈淋巴结广泛转移的患者;3)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患者。增强CT检查对于有前两种情况的患者诊断意义较大。外科手术切除咽旁转移灶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伴有咽旁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拟诊为甲状腺微小癌69例,术后慢速病理结果:乳头状腺癌55例,髓样癌12例,滤泡状癌5例,诊断准确率为95.8% (69/72).颈淋巴结转移癌均位于同侧,共13例.72例患者均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十峡部切除术,加做对侧部分切除者15例,13例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3年,死亡2例.结论 高频超声、细针穿刺及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转移可提高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患侧甲状腺全切十峡部切除已足够,伴颈淋巴结转者需加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超声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12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资料与术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肿瘤边界、钙化、肿瘤位置、甲状腺被膜与肿瘤关系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肿瘤边界、钙化、肿瘤位置、甲状腺被膜与肿瘤关系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不同超声积分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不同超声积分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超声积分为2.5作为临界点,积分≥2.5分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很有可能发生转移,临床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是86.0%、90.0%。结论临床中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应用超声积分能够有效地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