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选取同期未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发现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慢性肺部疾病史、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机械通气时间是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231、5.301、7.447、4.379,t=3.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人工气道、血清清蛋白(<25 g/L)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旱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ICU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11年7月ICU 1 950例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364,95%CI1.445~7.830)、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26,95%CI1.545~10.490)、腹部手术(OR=0.166,95%CI0.068~0.403)、有胸腹引流管(OR=0.350,95%CI0.150~0.818)、开放气道(OR=4.095,95%CI1.638~10.740)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皮质激素(OR=3.143,95%CI1.115~8.856)、机械通气(OR=3.195,95%CI1.607~6.353)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ICU住院患者363例,分离培养AB并进行药敏试验。收集所有患者住院信息分析其发生AB的危险因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5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ICU入住时间>7d、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抗生素使用≥3种、激素、糖尿病、白蛋白<25g/L是ICU患者感染AB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院ICU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其中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占39.2%,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占37.3%,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占2%,敏感菌占21.6%。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依次为92.2%、45.1%、58.8%。结论:AB耐药率逐年升高,合理使用抗菌素、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控制AB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2013年本院住院诊断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生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混合细菌感染,APACHEⅡ>20,深静脉留置,抗生素应用天数≥2周,年龄>60岁,抗生素应用种类数量≥3,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226、3.517、3.354、2.428、1.771及1.123。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患者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和呼吸科6 0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其AB院内交叉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呼吸科共5 002例,呼吸科感染率是0.59%(30例),ICU共1 015例,ICU感染率是19.70%(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气道开放”、“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AB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道开放”是独立危险因素。“气道开放”使得两科患者感染率显著增加,但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基础疾病与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在ICU与呼吸科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是否有基础疾病,在ICU感染率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ICU感染率高于呼吸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开放”是院内感染AB的关键环节,“广谱抗生素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是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针对性管理,尤其是ICU。 相似文献
7.
<正>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病例在逐年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广泛,并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为ICU获得性感染。据文献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现对我科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市4所医院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40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均为医院感染,感染病死率为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病情轻重、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使用、抗生素使用种类。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多重耐药,故应尽可能控制该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5-01~2007-12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占33.97%。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10%。在常用的15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和呋喃坦啶的耐药率始终处于高水平达100%。在3年的耐药性分析发现,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唑啉的耐药率3年均达100%,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3年均高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最低,3年耐药率均为1.72%、4.00%、14.57%,可作为抗菌药物治疗首选。但亚胺硫霉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3年间的耐药率保持较稳定水平,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它药物耐药率在07年均比05、06年有显著性上升趋势(P<0.05)。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分离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复达欣(头孢他啶)、菌必治(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硫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呱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马斯平)、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普通病房(P<0.05)。结论应根据该菌在本院的药敏结果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并对高危患者高发生率的颅脑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应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多重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ICU收住的肺部感染患者158例,根据痰液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为PDR-Ab组(n=43)和NPDR-Ab组(n=115),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PD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R-Ab组入住ICU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使用碳青霉烯类者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长于或高于NPDR-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入住ICU时间、气管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是发生PDR-Ab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9、1.153、0.816、2.135,P<0.05)。结论入住ICU时间、气管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碳青霉烯类是发生PDR-Ab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PDR-Ab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CU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1年1月感染PDR-Ab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采用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例PDR-Ab感染的患者死亡率为50%,APACHEⅡ评分、ICU治疗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脏器衰竭数目≥2为死亡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PDR-Ab感染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株产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重症医学科实验室培养确诊MDR-Ab感染的肺炎病例31例作为病例组,以单纯随机抽样方式挑选同时期重症医学科非MDR-Ab院内感染病例3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在使用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三代头孢使用量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住院、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大量三代头孢的过度使用,进一步诱导了MDR-Ab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CRAB 医院感染患者54 例作为病例组,按1:3 配对选择162 例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PCR 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与CRAB 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病情危重、入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14d、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7d、抗生素药物种类≥3 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情危重(OR:8.47;95% CI:1.56~46.0)、入住ICU 时间(OR:9.32; 95% CI:1.83~47.43)、住院天数≥14d(OR:13.89;95% CI:3.07~62.85)、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OR:18.86; 95% CI:4.38~81.31)、抗生素使用种类≥3 种(OR:6.16;95% CI:1.85~20.51)、抗生素使用时间≥7d(OR:5.41; 95% CI: 1.36~21.58)是CRAB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RAB 组中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59.3%)显著高于CSAB 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病情危重、入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抗生素使用时间≥7d 是CRAB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类整合子在CRAB 中普遍存在,需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早期防治CRAB 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6)
目的 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521例。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287例),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234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排序。结果 最终纳入应用抗生素的种类(OR=1.538)、使用抗生素的时间(OR=1.024)、感染前ICU入住时间(OR=1.125)、气管插管/切开(OR=2.837)、使用导尿管(OR=1.842)、三代以上头孢菌素(OR=3.956)进入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模型公式=0.425×应用抗生素的种类+0.024×使用抗生素的时间+0.115×ICU入住时间+1.034×气管插管/切开+0.616×使用导尿管+1.388×三代以上头孢菌素-2.875。本研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2,0.918],灵敏度=0.452,特异度=0.980,Youden指数=0.432。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检出前ICU入住时间、三代以上头孢菌素、应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导尿管。结论 本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良好,但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7.
鲍曼氏不动杆菌是临床最常见、可引起多种感染的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约占48.8%[1].为了解鲍曼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的感染危险因素和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防治对我院近2年来的41例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药敏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动杆菌属已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体之一。不动杆菌感染最常发生于ICU,易侵袭接受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或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引起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主要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和继发性脑膜炎等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6)
目的:分析2012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定植情况,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临床资料和临床微生物检测报告,分析我院ICU重症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定植情况及治疗结局。结果:2012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07例,确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85例(79.4%),确定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22例(20.6%)。其中21例(19例感染,2例定植)患者因基础病难以逆转或经费困难放弃治疗。纳入研究的6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59例(89.4%)患者为泛耐或全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7例(10.6%)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确定为感染的66例患者均按照《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给予舒普深+米诺环素/舒普深治疗,其中50例(75.8%)患者感染控制转出ICU,16例(24.2%)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中确定死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2例(3.0%)。结论:①鲍曼不动杆菌致病力较弱;②根据专家共识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治疗,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热带医学杂志》2014,(12)
目的研究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时期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放置胃管、导尿管、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及使用抗菌素≥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OR=8.31,95%CI:1.73~39.79)、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8.08,95%CI:1.95~33.45)、半合成青霉素类(OR=4.76,95%CI:1.02~22.16)、碳氢酶烯类抗菌素(OR=32.16,95%CI:2.14~484.24)、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OR=22.39,95%CI:3.44~145.93)及使用抗菌素≥7 d(OR=40.24,95%CI:1.90~167.24)。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的使用及入住监护室密切相关,临床应规范此类抗菌素的使用,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及减少联合用药,以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