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组37例和个性化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干预;个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个性化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100.00%)比常规组(81.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退热时间1.82±0.75天、咳嗽缓解时间3.49±1.26天、啰音消失时间3.56±1.71天、住院时间6.23±1.66天,短于常规组3.67±0.72天、4.37±1.16天、4.49±1.86天、8.44±1.5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性化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比常规组(32.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1,P<0.05)。结论: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症状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9.3±0.8d,肺部症状缓解时间7.2±0.6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6.2±1.6h,住院时间9.6±0.8d;对照组患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14.6±0.3d,肺部症状缓解时间14.8±0.9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48.7±1.5h,住院时间15.2±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MP感染的临床认识,以进一步提高MP感染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2193例住院患儿常规进行MP检测,并对MP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相关因素.结果 MP阳性为351例,阳性率为16.01%.小儿下呼吸道感染1365例.MP阳性327例,阳性率为23.96%;136例婴幼儿中有78例(57.35%)肺部可闻及湿罗音,215例3岁以上患儿中有52例(24.19%).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6例婴幼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7例(12.50%),215例3岁以上患儿中出现62例(28.84%).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住院患儿MP感染临床表现在婴幼儿与3岁以上患儿间差异较大,前者肺部体征明显,后者则不明显,但后者肺外并发症发生率高.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检出率,明确感染原因,给予有效处理。方法:采取患儿静脉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结果: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1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结论:检测出支原体Ig M抗体,给予患儿有效抗生素,可缩短患儿的病程。  相似文献   

6.
蔡新娟  寇海燕 《吉林医学》2015,(9):1890-1891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2%,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临床上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缩短病程,患儿预后好,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卢玉容  何世娟  蔡苗  袁杰 《重庆医学》2011,40(19):1921-1922,192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7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且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1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春冬季感染率显著性高于夏秋季;咳嗽、反复发热是MP感染肺炎的主要表现;婴幼儿病情较重,而年长儿病史相对更长;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MP感染住院患儿中发热86例,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合并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22例,28例婴幼儿痰培养提示混合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0例;婴幼儿MP感染气促、"三凹征"明显,年长儿以高热和刺激性咳嗽及部分伴咳喘为特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72例,合并难治性MPP伴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改变9例.有肺外表现(1~4个脏器受损)46例.除1例死亡外,余治愈或好转出院门诊随访,住院时间6~27 d,1例随访8个月右下肺病灶仍未完全吸收.结论 MP感染后可引起肺内外表现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大多数经抗MP及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个别难治性MPP病程迁延,重症MP感染可危及生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辉  张春丽  刘喜 《医学综述》2013,19(13):2456-245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组成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及胸片检测,对于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同时做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对肺泡灌洗液做培养。结果在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有156例患儿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2.67%),其中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80例,占51.28%(80/156),混合病毒感染者46例,占29.49%(46/156),混合细菌感染者30例,占19.23%(30/156),年幼患儿(≤3岁)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患儿(>3岁)以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的热程显著长于肺炎支原体非混合感染组,且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也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较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大片状阴影(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混合感染率占半数以上,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混合感染率,细菌混合感染率最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而年长儿童则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其有利于巩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资料,选取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由于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又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观察各小组患儿的护理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由于护理措施不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满意度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小组的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改善了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减轻了患儿痛苦,促进了患儿尽快的康复,值得患儿家属信赖和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基层医院住院患儿的主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报道[1]显示,MP感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做好本地区儿童MP感染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对做好该地区的疾控防治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基层医院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MP感染情况大样本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2009年—2013年基层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及MP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MP)患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12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护理方案时将予以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55例),予以个体化护理的设为研究组(70例),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护理满意度及效果情况.结果 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予以个性化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其不仅缓解患儿负面情绪,而且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平喘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1%(52/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中,可明显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6.
孙卫红 《中外医疗》2009,28(11):32-3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科收治的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3.1%,11例患儿中9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韩丽婷 《海南医学》2008,19(9):72-7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MP)患儿临床表现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276例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给予统计分类总结,回顾性分析.结果 MP感染率为21.99%,感染时间无明显的季节差异,且小年龄组患病率增高,呼吸系统外脏器受累明显,占34.0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预后好,无后遗症.结论 应高度警惕MP感染,以免引起漏诊、误诊以及不必要的抗生索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年长儿感染居多,占总感染病例78.33%,婴幼儿感染仅占总感染病例21.67%;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但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一些;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也存在多样化肺外表现;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显著;患儿预后好。结论临床儿科医生应高度警惕和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最大努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8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年长儿感染居多,占总感染病例78.33%,婴幼儿感染仅占总感染病例21.67%;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但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一些;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也存在多样化肺外表现;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显著;患儿预后好.结论 临床儿科医生应高度警惕和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最大努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I) in Guangzhou. Methods MP was detected using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in 2084 children with ARI. The relations between MP infection rate and the gender, age, season, site of infection and wheezing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433 children (20.8%) were positive for MP, including 222 boys (19.8%) and 211 girls (21.9%)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genders (P>0.05). In 0-to 3-year-old group, 106 children were positive for MP (15.0%), while in 3-to 5-year-old group and 5-to 14-year-old group, 163 (25.2%) and 164 (22.5%) were positive, 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3 groups (P<0.05). The MP infection rate was 18.0% in January to March, 25.1% in April to June, 17.7% in July to September, and 20.5% in October to December,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iods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 and those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LRI) (P>0.05).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LRI, those having wheezing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 positivity rate than those without wheezing. Conclusion MP is a common causative agent for ARI in children. MP infection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and infection site, but to age and season. Children over 3 years old are vulnerable to MP infection. MP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wheezing in L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