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吸虫病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炫仲  杨景虹  梅铭惠  李德焰 《广东医学》2005,26(10):1311-1311
近几年来肝吸虫发病率逐年递增, 特别是两广地区,据报道,广东省佛山地区人均感染率为25.1%,青壮年男性感染率高达56.3%,在肝吸虫感染者中,约2%可引起胆石症、胆管炎、胆管梗阻及胆管癌等胆道疾病。自1995~2004年我们共发现69例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癌的患者, 术后均确诊为肝吸虫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8例,女11 例;年龄45~72岁,平均59岁。其中肝吸虫卵及粪便形成结石阻塞肝胆管39 例,肝吸虫卵及粪便形成结石阻塞胆管并引起胆总管远端炎性狭窄15例,仅引起胆总管远端炎性狭窄7例,肝吸虫引起胆管癌8例;47例有反复胆管炎发作病史,9例因为其他疾病用H2受体阻滞剂等药后出现阻塞性黄疽而引起重视,13例平常无症状。所有病例术前虽经B超或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等检查,但由于忽视了肝吸虫的特殊表现,仅有1例术前诊断出肝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肖宏  索运生 《四川医学》2007,28(7):751-752
目的评价术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腹腔镜胆管探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396例,除胆囊息肉56例及由于其它原因7例未作MRCP检查,余术前均作MRCP检查,术前MRCP有助于发现胆管畸形,避免术中损伤胆管。结果术前M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121例,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 LCDE)证实。结论MRCP可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助于发现胆管畸形,避免术中胆管损伤,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彭智明  陈鹏  杨君 《安徽医学》2014,(12):1728-173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胆管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在满足一期缝合的条件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引流疗效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30-153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造影(IOC)联合术前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造影。结果:39例患者全部造影成功,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6例,均腹腔镜下胆道镜取石成功,胆总管一期缝合。胆管变异5例,安全完成LC术,避免了胆管损伤发生。胆管损伤1例,及时一期修补。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术中IOC联合术前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防止术后胆管结石残余的发生,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明确胆管解剖变异,预防并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了并发症,可作为基层医院术中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选择性辅助小切口行胆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首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管探查取石术;失败者辅助小切口行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术,备选胆总管切开探查.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治疗171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结果 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术95例,其余76例辅助小切口行胆管探查.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中,51例经胆囊管行胆管探查;25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切开探查后Ⅰ期缝合13例,置T管引流12例).171例中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成功率为85.4%,并发症3例(1.8%).随访3~42个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及选择性辅助小切口行胆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11例(外院5例),术中发现8例,术后早期发现3例.分别行腹腔引流;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等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后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现和恰当的处理,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母齐鸣  范明  王刚  廖波  刘欣 《四川医学》2013,34(5):601-6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对44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治疗。结果手术获成功426例(95.5%),胆管阴性探查14例(3.1%),中转开腹手术6例(1.3%),术后胆漏48例(10.7%),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胆道残石发生。420例随访(4±0.3)年,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杨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13-9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2月-2008年11月实施的32例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胆总管探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腹腔镜手术成功,术后1例(3.1%)出现胆瘘,其余31例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行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管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对12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者同时行胆管镜探查,根据探查结果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患者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胆管镜探查,胆管系统有阳性发现者34例,占26.8%。其中,胆管结石24例,术中取净21例;肝内胆管狭窄4例和Oddi括约肌狭窄3例,均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4例术中成功扩张。活检证实,壶腹部癌2例和肝门部胆管癌1例,均中转开腹。结论胆管镜可直视胆管内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中应用,既可降低胆管疾病漏诊率,也可同时胆管取石和治疗胆管狭窄,并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国庆  刘飞 《农垦医学》2010,32(5):448-4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实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总120.0~240.0min,9例术中一次取尽结石,2例结石残留患者术后3月行胆道镜取尽结石。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以及相关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从而为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8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并应用经胆囊管取石网篮行胆管造影全部获得成功,其中有31例患者造影结果为阳性,造影阳性比率为36.05%。31例造影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最终证实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所占比例为90.32%。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同时经胆囊管取石所进行了造影、取石等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肝外胆管癌较少见,临床上多以Longmire法分为三类:①高位胆管癌,包括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肝总管癌。②中部胆管癌,从胆总管起始至—卜二指肠上缘段的胆总管癌。③下部胆管癌,即胆总管胰腺段癌。本院自1986年5月一1995年7月经手术探查,病理证实,收治高位胆管癌9例,现将有关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2~70岁,平均59岁。均以进行性黄疸就诊;黄疸时间:1~6月,平均2.5月。术前9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胆管癌2例,肝门部占位7例。术前CT检查7例,提示胆管癌5例,肝门部肿瘤2例。术后病理诊断:胆管腺癌6例,肝总管腺癌2例,胆管印戒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7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14例,术中取净10例;肝内胆管狭窄8例,Oddi括约肌狭窄2例。对8例肝内胆管狭窄及2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一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 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7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14例.术中取净10例;肝内胆管狭窄8 例,Oddi 括约肌狭窄2例.对8例肝内胆管狭窄及2例Oddi 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 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 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Ⅰ 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胆道镜灵活的转向、柔和的弯曲性,对腹腔镜下剖开胆总管的远端及肝内胆管进行探查、术中取石、狭窄胆管的治疗.结果本组72例胆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单纯胆总管结石51例,术中取净50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7例,术中取净5例;肝内外共存结石14例,术中取净10例;肝内胆管狭窄8例,Oddi括约肌狭窄2例.对8例肝内胆管狭窄及2例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结论胆道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及取净率;同时可以对胆管及Oddi括约肌狭窄进行诊断和术中治疗,提高了腹腔镜胆管结石一期治愈率,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发生及介绍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自2000~2006年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11例经加强基础治疗、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开腹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之一,胆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7.
郭海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41-254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胆管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胆管镜联合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顺利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75例(96.2%),中转开腹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68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7例,均成功进行。其中5例术中探查未见胆总管结石。结论腹腔镜和胆管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特点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发生及介绍相应处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自2000~2006年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11例经加强基础治疗、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开腹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之一,胆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吸虫感染所致胆道梗阻的CT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5例CT误诊的肝吸虫团块所致胆道梗阻病例,2例经胆总管探查术证实,3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证实。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和误诊原因。结果 5例肝吸虫团块所致胆道梗阻术前CT全部误诊。分别误诊为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癌2例,壶腹癌1例,胰头癌1例。4例CT表现胆总管梗阻扩张伴有肝内胆管扩张迂曲,肝包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或杵状扩张,胆囊扩大。1例CT表现仅有胆总管梗阻扩张,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结论 在肝吸虫疫区,当CT影像表现为胆总管梗阻伴有肝包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或杵状扩张时,需要考虑肝吸虫固块所致。  相似文献   

20.
呼勤 《大家健康》2013,(22):146-147
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在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外科诊治36例胆囊管结石均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术前明确诊断胆囊管结石12例,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结石24例。3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在术前明确诊断部分胆囊管结石,术中仔细探查也可发现胆囊管结石。术中查明胆囊管结石,灵活运用腹腔镜的手术技巧是腹腔镜胆囊管结石手术成功的关键,择机中转开腹可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