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糖尿病护理的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饮食习惯、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认识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糖尿病护理的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饮食习惯、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并发症认识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6.68±4.2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1.53±3.2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2.64±5.6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03±4.3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61.54±3.29)分,角色功能评分(65.87±3.9)分,情绪功能评分(56.69±3.45)分,认知功能评分(58.85±4.01)分,社会功能评分(66.57±3.88)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67.54±4.89)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评分(54.53±1.87)分,角色功能评分(60.75±1.93)分,情绪功能评分(50.44±2.01)分,认知功能评分(50.45±2.24)分,社会功能评分(60.08±2.07)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55.11±2.5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1),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5.34±1.56)分、(66.12±1.8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3.21±3.15)分、(96.31±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提升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传染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进行调查并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24±12.26)分和(90.24±4.46)分相比于对照组的(64.51±16.45)分和(74.62±6.54)分,观察组明显要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安全性和恢复速度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关节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分组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VAS、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4.39%,VAS评分(2.01±0.32)分,低于对照组(4.16±1.03)分,FMA评分(55.36±9.54)分,高于对照组(31.42±8.75)分,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痛苦,提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将100例儿科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均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儿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教育(94.01±4.15)分、病房护理(86.45±2.11)分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85.05±3.15)分、病房护理(70.21±1.28)分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保障患者安全,预防风险情况,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循证护理后对其血糖以及生活质量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需治疗的患糖尿病的高龄患者共计7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3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值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7.16±0.5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7.67±0.51)mmol/L;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况评分(11.78±2.57)分、睡眠情况评分(13.48±1.02)分、精神紧张情况评分(10.62±3.52)分、饮食情况评分(11.81±3.51)分以及认知情况评分(11.04±2.88)分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循证护理,护理后临床疗效更佳,血糖值得到较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15例糖尿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日直至2016年10月2日,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患者实施常规服务),观察组(58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将两组糖尿病患者实施服务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8.45±1.02)天、服务满意度评分(90.45±1.18)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服务应用在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能提高服务满意度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个性化服务应用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该院妇产科住院治疗产妇13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服务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6.32±3.41)分,疼痛评分(2.81±1.04)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6.03±1.8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15±1.53)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9.47±1.24)分,疼痛评分(5.67±2.65)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4.15±4.5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0.03±3.9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服务应用在妇产科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产妇疼痛感,改善负性情绪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对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后急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0.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84.3±7.8)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结果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89%(P0.05)。结论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水平,对降低并发症等不良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系统化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4.55±0.97)分]较对照组[(7.41±1.14)分],明显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评分、Barthel评分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中收治的68例老年抑郁症病患,将这些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形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认知性心理护理方式,对两组的病患在护理后的抑郁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前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是(17.89±4.38)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是(17.11±4.42)分,在实施了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抑郁评分是(9.53±2.17)分,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是(4.57±1.01)分。通过对比可以明显发现,使用了认知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比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抑郁水平改善更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性护理改善老年抑郁症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效果,有广泛推广与应用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6.5±0.5)mmol/L、餐后2h血糖(7.5±0.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血液科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89例血液科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应对压力(84.58±2.10)分、人际关系(86.64±2.11)分、营养(85.58±2.33)分、运动(86.33±2.12)分、健康责任(85.54±2.01)分、自我实现(85.98±2.10)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科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至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手术室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的情况。结果:手术前,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72.25±6.17)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71.76±5.82)分,两组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为(18.12±4.37)分,疼痛评分为(4.17±0.63)分,平均出院时间(7.23±1.26)天;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1.32±3.51)分,疼痛评分为(6.63±1.22)分,平均出院时间(11.16±2.37)天;观察组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出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缓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不良情绪,适合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应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19±4.83)分、sds评分(40.46±4.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7.34±5.85)、(55.39±5.71)分,组间差异计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医疗,充分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对椎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椎骨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为(94.83±6.72)分,对照组为(83.97±6.84)分;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582,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0%,对照组患者为7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x2=5.051,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63±5.92)分,对照组为(90.15±5.77)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t=2.861,P<0.01)。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椎骨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王志秋 《当代医学》2016,(35):123-12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运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5.85±3.21)分、(22.62±6.38)分,观察组为(36.27±3.18)分、(22.94±6.25)分,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为(52.34±4.25)分、(40.36±5.26)分,观察组为(68.47±4.34)分(、69.15±4.74)分,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专科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