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并移植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效果,为手足创面修复寻找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手足创面患者26例行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8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对术后手足移植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血管痉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26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在16周后受区有明显感觉,前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血管痉挛情况在1周后全部消失,前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不但手术安全稳定,还降低了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皮瓣成活率,整个手术过程安全简单,是治疗手足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72例电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根据电烧伤创面深度分为A、B组,A组给予富血小板血浆外敷,B组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按烧伤创面情况分为a、b组,a组覆盖生物皮治疗,b组行断层皮片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率(83.33%)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愈合时间少于a、b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瘢痕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血液灌流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王成  刘金伟  郑有卯  顾仕林 《浙江医学》2018,40(15):1733-1735,1738
目的探讨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游离移植在手足部热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12例手足部热烧伤创面患者,烧伤深度为深Ⅱ~Ⅳ度,总烧伤面积为0.6%~1.5%全身体表面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或坏死,彻底清创后创面为6.0cm×5.0cm~18.0cm×9.0cm。应用携带阔筋膜、携带或不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的游离ALTP修复,皮瓣面积为8.0cm×6.0cm~22.0cm×11.0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局部血肿导致静脉危象,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成活。供区植皮全部一期成活。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ALTP具有供皮量大、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可同时携带感觉神经及阔筋膜,ALTP游离移植是修复手足部热烧伤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晓曙  蒋纯志  杨大伟 《吉林医学》2010,31(27):4662-4663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2009年收治的前臂、手部、足部等各类烧伤、创伤病例中的23例全部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结果:23例患者的不同创面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瓣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疗效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感觉神经皮瓣,用来修复前臂及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高的皮瓣成活率和良好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27例手足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皮瓣部位感觉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达到100.00%,手足功能优良率达到100.00%,皮瓣部位感觉功能持续改善,无一例皮瓣臃肿发生。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治疗后的手足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KG*2〗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及对下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HTH〗方法〖KG*2〗选取足部开放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伴足部骨折。实施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 cm×3 cm~24 cm×12 cm,供区游离植皮或拉拢缝合。 〖HTH〗结果〖KG*2〗60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均顺利存活;创面Ⅰ期愈合57例,延期愈合3例。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供区未见肌力减退,质地及外观满意,触觉及温度觉恢复、活动好,其中55例皮瓣完全不臃肿,有较臃肿和较严重瘢痕形成各5例;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为95%。骨折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8.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状况中优35例,良2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 〖HTH〗结论〖KG*2〗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薄,不切取股外侧肌,对供区损伤小,皮瓣质地及外观满意,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能满足对足部创面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进 一步促进创面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8 月—2017 年9 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 例 经正规治疗1 个月后不愈合的创面,使用PRP 结合微粒皮移植方法治疗。创面清创后,按供受比1 ∶ 4 ~ 1 ∶ 8 取刃厚皮,同时制备成微粒皮。采用PRP 制备用套装抽取患者静脉血50 ml,2 次对血液离心得到 10 ml PRP,制备成PRP 凝胶备用;创面无渗血后,将微粒皮均匀涂抹于创面,再用PRP 凝胶覆盖创面,最 后用聚氨酯泡沫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6 天首次换药,隔3 d 换药观察1 次,连续观察2 周,随访1 ~ 2 个月,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2 例创面均在30 d 内愈合,随访无复发,供皮区7 d 内愈合。结论 PRP 结合微 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有良好的疗效,进一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供区损伤,值得 继续研究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手及足部的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16例皮肤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术.除对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观察,如皮瓣的颜色、血液循环情况和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体位放置妥当,避免皮瓣受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确保皮瓣成活.结果 16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2例存在皮瓣远端坏死,4例局部换药后愈合.结论 严密的术后观察和系统、完整、精细的护理措施是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大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徐东慧 《吉林医学》2012,33(4):839-840
目的:研究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护理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观察并去除所有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3例出现静脉危象,及时发现处理后恢复正常,均伤口愈合好、外形满意,活动功能满意。结论:密切监测皮瓣的血运情况,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及患肢功能恢复重要的护理工作;患者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皮瓣的血运;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对穿支血管进行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双侧下肢CTA造影和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术前皮瓣设计并指导术中皮瓣切取;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比较2组穿支定位的准确率、皮瓣切取所用时间,皮瓣切取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皮瓣成活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按计划顺利进行,皮瓣全部存活。B组19例患者术前探测至穿支,其中2例术中穿支定位与实际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差异大,术中更改切取方案,向近端延长切口,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未发现可用的穿支血管,向近远端延长切口后因穿支较细,放弃同侧切取,临时改为对侧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设计分页皮瓣,术中发现2例穿支血管未共干,改行组合移植。术后A组和B组各有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此2例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结论 CTA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使用可协助选择和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以为术中设计和皮瓣切取提供指导,缩短取瓣时间,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PRP)凝胶联合脂肪干细胞(ADSCs)干预糖尿病足大鼠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7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63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在每只实验大鼠后足左侧做了一个5 mm×5 mm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共60只大鼠建模成功,根据创面处理方式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PRP组、ADSCs组、PRP+ADSCs组各15只。分别于创伤后3、7、10、14 d时,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创面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及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T)检测各组干预3、7、10、14 d时PI3K、Akt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PRP+ADSCs组、正常组、ADSCs组、PRP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早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PRP+ADSCs组与正常组的完全愈合时间最早,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4.
冯登超   《西部医学》2016,28(4):487-489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满意度由自我感觉、美观认定等20个项目评价,总分值100分;并采用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肩关节功能评定表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评分总分25分,分值越高,活动范围越广。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等优点,且手术修复操作简便,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首选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存在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法,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标准评分以及创面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TGF-β1及PDGF-B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能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可对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水平进行调控,使炎症在短时间内消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电烧伤患者创面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电烧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补液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补液复苏治疗的同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敷于创面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微循环灌注量与创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创面微循环灌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指数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改善电烧伤患者创面微循环中发挥出积极显著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小创面瘢痕、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由糖尿病、血管功能不全、放射治疗及压力损伤等因素引起的创面,通常因局部血供不足、炎性因子浸润而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愈合,从而演变成慢性创面。慢性创面是临床中的疑难问题,迫切需要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来促进愈合。富血小板血浆是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含有多种高于生理浓度的生长因子,产生生物效应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再生。目前其临床应用愈加深入,而相关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就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莉娟  张喜婷  毛启东  张倩  黄碟 《当代医学》2021,27(32):107-109
目的 探究创面自体富血小板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DFU患者6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进行创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不同Wagner分级条件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Wagner分级Ⅱ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6.36%,对照组6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Wagner分级III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两组显效例数作为愈合病例,观察组Wagner分级Ⅱ级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gner分级Ⅲ级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G治疗DFU患者效果显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联合血管介入治疗方法后,可提高患者创面愈合率,加快其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