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仙 《健康》2013,(5):59
温馨提示今年的小满节气为5月21日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必将引发风湿、皮肤病等症。小满节气养生,要特别注意"未病先防"。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小满节气特别要注意未病先防,重点是防热病和湿病,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勿贪凉卧睡避风湿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  相似文献   

3.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逐渐转凉,虽然早晚较为凉爽,但白天天气依旧炎热,此时昼热夜凉,为阳气的收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医认为,这个节气被称为"长夏",祖国医学认为"长夏主湿,脾主长夏"。脾喜燥恶湿,若湿邪滞留,易困脾土。湿为阴邪,而阴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则水湿停聚,引发人体水肿或腹泻。  相似文献   

4.
夏季人们往往因为怕热而恣意贪凉,结果导致阳气受损,而引发感冒、肠胃炎、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各种疾病。夏季炎热,人体阳气亢奋,因此,古人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盛夏养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保暖人体5个部位霜降是秋至冬的过渡节气,天气渐渐变冷,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开始降霜。秋冬相交时期,人体阳气会转向收藏,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这时不适宜再一味地"秋冻",要开始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人的5个部位保暖:肩膀、腹部、脖子、膝盖、脚部。霜降时间天气变冷,人体  相似文献   

6.
<正>夏日天长(cháng),炎热则长(zhǎng),万物因充足的阳光而茁壮,人应喜而勿怒,要感恩炎热,阳气在表,浊气得泄,则可将阳光转化为健康,在夏日中成就身心的圆融。人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时令与气候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时令之"时"为四时,即春、夏、秋、冬;"令"讲的是当令之气,如:乙未年(2015年)立夏至小满15天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阴君火,客气称为当令之气;小满至大暑的主客气均是少阳相火,太阴湿土是当令之气。一年分为六步气,当令之气对每步气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气运与养生提示可见本刊2/3月刊首页)  相似文献   

7.
正"阳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健康。阳气能温煦脏腑器官、四肢百骸,维持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帮助人体抵御外邪侵犯,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一旦人体"阳气不足",脏腑得不到温煦,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一系列"阳虚症状",如头晕、怕冷、小便多、腹泻、下肢浮肿等,还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这时,必须及时补充阳气,否则,还会导致支气  相似文献   

8.
八月份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和处暑,是秋天的开始。由于盛夏的余热未消,这个月份天气依然炎热,由潮湿的"桑拿天"逐渐转为干热天气,俗称"秋老虎",但夜晚会比较凉爽,昼夜温差变大。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此时阳气渐收,  相似文献   

9.
正《黄帝内经》里有"阳气者,若天之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说法,明代医家张景岳亦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这都表明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输于太阳。因此,老年人平安度夏的关键在于维护好自身的阳气,"以热制热"才是康寿之道,不可一味地"以凉抗热"。夏季时,虽然体内阳气升至一年中的顶峰,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防暑措施过了头,就容易受凉,给寒邪入侵打开方便之门。老年人若疏于防寒,就易导致阳气受损,逐渐累积会出现多种病症,如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  相似文献   

10.
节气和养生     
<正>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阳历9月8日前后。此时"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这就进入了典型的秋天了。由于昼夜的温差开始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植物的枝叶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节气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了……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还会觉得炎热,早晚气温已经转凉,不宜赤膊贪凉。秋分节气在阳历9月23日前后。在这一天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上一次在春分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了。过了秋分,随着北方冷  相似文献   

11.
会仙 《健康》2013,(9):58-59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节气,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时暑气渐消,气温开始下降,天气慢慢转凉,夜间气温已经达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露的条件。由于清晨草木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因而得名"白露"。白露为霜秋分防凉《养生论》曰:"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白露后,温度下降很快,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有句谚语"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思是白露时节虽然白天气温高,但早晚凉意渐浓。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人体易着凉而出现免疫力下降,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肺炎  相似文献   

12.
正5月进入夏季,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节气中,小儿的养生要点。起居雨水缤纷,注意衣物调节小满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季节。古语说:"大落大满、小落小满。""落"是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下大雨,农作物就会更加饱满。小满季节,南北方的气温都会徘徊在20℃左右。南方平均气温更是会在22℃以上,因此很多小孩会开始着夏季的衣服。不过在小满前后也要预防着凉等问题,因为小满时节雨水缤纷,气温也会随之下降,有时下降会非常  相似文献   

13.
夏季从立夏开始,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共60天,为"三之气",至少阳相火,其特点是:积温成火;火性烈,易伤人之阴.因此,夏季保健,都就围绕"火"字来考虑,以制"火"为保健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北风吹,雪花飘。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发状态。冬季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为什么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冬季,寒冷的天气作用于人体,会使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不畅,从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加剧提供了条件。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则易于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再加上老年人一般身体的阳气不足,"气为血之帅",阳气不足也容易气  相似文献   

15.
正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做好夏季保健,对安度盛夏尤为重要。冷食不过贪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湿邪困脾,伤及胃阳,亦能阻碍阳气的外达。湿邪困脾会出现倦怠乏力、四肢发凉等症状;伤及胃阳会出现胃痛,进食凉物加重腹痛、腹泻等  相似文献   

16.
正夏季养生重点:调养心脾"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  相似文献   

17.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8.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在夏季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夏时为心火当令,心为阳中阳。因此,在饮食上必须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首先要忌贪凉而过食生冷。每次进餐须有热食才适宜。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吃。”保护阳气,还须忌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年老体弱之人应多吃些粥食,如荷叶粥、绿豆粥、海带绿豆粥、荷叶莲子粥等,以防中暑。夏季是瓜果蔬菜上市旺季,适量吃些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如番茄、芹菜、黄瓜等。  相似文献   

20.
正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用"冷"来消暑,吃各种冷饮食物,空调、风扇时刻开着,还有人喜欢洗凉水澡、打地铺,等等。虽说缓解了炎热,但贪凉行为也可能为健康埋下隐患。今天,就谈一谈我们怎么避开消暑误区,选择"热养生"安全度夏。夏季受寒易伤阳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夏季,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最旺。根据中医"顺应天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注重养护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