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近五年来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发病39759例,死亡233例,年均发病率为169.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结论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较低水平,肠道传染病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萍 《吉林医学》2011,(11):2175-2176
目的:分析西安市杨陵区2005年~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5年来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1952例,年均发病率为258.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前五位依次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和出血热。其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5.75/10万、85.68/10万、21.06/10万、17.22/10万和6.62/10万。结论:西安市杨陵区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基本平稳,但总体有上升趋势,乙肝、肺结核、性传播疾病成为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同心县法定乙类传染病的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同心县2005-2010年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49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9.82/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32%、30.44%、15.84%;乙类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有上升趋势,梅毒和淋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1.93/10万、1.10/10万上升到2010年的8.11/10万、3.04/10万。结论乙型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是本地主要乙类传染病,今后要加强对这些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梅毒和淋病防治工作,以减少乙类传染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宜兴市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发现乙类传染病防控重点,为总结防治经验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兴市2016—2022年报告的乙类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2022年宜兴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7种9 207例,年均发病率为103.32/10万(9 207/1 273 068),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47/8 911 600),年均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30.35/10万)、梅毒(28.52/10万)、肺结核(21.78/10万)、淋病(9.85/10万)、猩红热(4.96/10万)。2016—2022年乙类传染病以血液与性传播疾病为主,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488.16,P<0.01),占乙类发病总数的62.21%。传染病多以乙肝为主,好发于中年男性农民;呼吸道传染病与肠道传染病总体平稳,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宜城街道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员流动频繁,是乙类...  相似文献   

5.
赵继续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75+2302
目的: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防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川西北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全地区流动人口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7类共3431例,总发病率382/10万,比前两年明显下降;流动人口中乙类传染病明显升高。造成高原地区流动人口中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率显著上升,主要与梅毒、淋病报告发病率的上升有关,梅毒表现尤为明显。结论:流动人口在川西北高原传染病主要为乙类血液学疾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在防疫保障中,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硬软件设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早报告等有效措施,就能很好地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红安县200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 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88.82/10万;死亡3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7/10万;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前升后降趋势,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传染病上升幅度较快。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 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前升后降趋势。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麻疹、淋病是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重点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不同时期传染病病谱的变化,找出不同时期的传染病控制重点,指导疾病控制工作。方法:本文将1956~2003年的疫情资料分五个时段进行分析。结果:48年共发生乙类传染病22种,年均发病率1355.36/10万。结论:影响发病率和病谱变化的因素是疫苗及行政干预,提示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结核、艾滋病等性接触传染病上。  相似文献   

8.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樊凯  马丽霞  王珊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3-3585
目的探讨新绛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新绛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38.39/10万,死亡率为0.89/10万,总死亡率为0.38%。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构成和发病率均大幅度上升。强势病种为乙肝和肺结核。结论 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肠道传染病,实施免疫策略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下降,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发病上升。建议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校中学生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所出现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抽取1所初中和1所高中,并从这2所学校当中分别再抽取300名在校学生,分析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校中学生乙类和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和发病高发月份等。结果:从乙类传染病上来看,初中和高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初中人数比高中多(P<0.05);农村地区的乙类和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P<0.05)。结论: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特点为初中和高中差异不明显,丙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农村地区在校中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多于城市地区,校方、家长和学生三方都要根据发病特点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5年洛阳市老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老城区2005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7种计508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334.7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计158例,报告发病率为104.12/10万。乙类传染病中前五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麻疹、淋病;血液与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45.05%,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5.16%,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6.01%。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以20~40岁工人和农民为主,丙类传染病以小学生、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应该加强对血液与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对工人、小学生、幼托儿童的健康知识教育,加大学校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横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5种共42 82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共24 45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88例,人群死亡率为2.3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23%,狂犬病病例占26.60%,肺结核病例占22.87%。结论:该县近7年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一些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艾滋病病例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而狂犬病及肺结核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宾阳县近5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共11 235例,年均发病率249.28/10万,死亡122例,年均死亡率2.71/10万,病死率1.09%;5年来宾阳县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分类构成由呼吸道传染病最高改变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高,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结论肺结核病防治仍然是防控工作重点,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某地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地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现状,探讨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地区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该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种694例,报告发病率为223.46/10万,比2005年下降15.90%;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依次是肺结核、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96.54%。结论该地区的法定传染病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要加大对呼吸道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巴爱萍 《嘉兴医学》2001,17(2):75-77
目的:掌握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制订甲,乙类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嘉兴市1980-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来嘉兴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阶段下降趋势,传染病的病情谱发生变化。结论: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而社会性疾病,肺结核上升,加强和重视对社会性疾病,慢性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武鸣县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鸣2009年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武鸣县2009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上升,报告发病率为417.99/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4.80%。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分别上升125.67%、187.50%、5.5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为3.33%。在报告的10类传染病中以甲型H1N1流感(841例)发病率居首位,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经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等是当前影响武鸣县居民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罗文峰  翁兵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20-1221
目的探讨梅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梅州市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市五年共报告传染病24种,其中乙类18种,丙类6种,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五年年均发病率为145.86/10万,死亡率为0.58/10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感染性腹泻、腮腺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五年间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和第二位,五年间分别报告病例15029例和10876例,分别占总发病构成比的0.42和0.31。结论梅州市2000~2003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性病、狂犬病等传染病是梅州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09年玉溪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及变化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玉溪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12月均有传染病的发生,5-11月为发病高峰;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的区域:红塔区、澄江县、华宁县;病种为:伤寒副伤寒、肝炎、肺结核;甲型H1N1、霍乱为2009年度较有特点的发病病例.结论 2009年玉溪市甲、乙类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护理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9.
游小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69-1271
目的了解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县2011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昌县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6种3 563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349.7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39/10万,报告病死率为0.11%;甲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病种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84.4/10万;乙肝为乙类传病种第2位,报告发病率为60.86/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74.61/10万。结论甲乙类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昌县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乙肝为主;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黔西南州辖区八县(市),总人口2 801 045,2012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位居贵州省第7位,发病率虽比2011年有所下降,但为了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现对2012年全州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资料来自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1.2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8县(市)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