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妇同侧俯卧位分娩114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兆莲  褚桂莲 《广西医学》2009,31(2):248-249
目的探讨孕产妇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观察在第一产程采用同侧俯卧位产妇114例(观察组)与采用左侧卧位产妇114例(对照组)的潜伏期、活跃期、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潜伏期、活跃期短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侧俯卧位可缩短产程,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对分娩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进行抽样,依据不同体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依据产妇自身状况自由择取体位(侧卧位、坐位、卧位或蹲位)进行分娩,对照组应用截石体位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状况。结果:实验组产程异常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95%),产程短于对照组,且顺产率(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更为人性化,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400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试验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分析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00%)低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剖宫产、产钳助产和胎吸助产多于试验组人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体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理想,纠正产位,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程中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的方法对预防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 30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1 5 0例 ,每组枕前位、枕横位及枕后位各 5 0例。指导观察组在产程中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 ,在有效宫缩下充分试产 ,记录产程中各项指标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 1 2 5例(83.33% )经阴道分娩 ,2 5例 (1 6 .6 7% )剖宫产 ;对照组 89例 (5 9.33% )经阴道分娩 ,6 1例 (4 0 .6 7% )剖宫产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观察组 79例转至枕前位 ,转位成功率 79% ,对照组 2 9例转至枕前位 ,转位成功率 2 9%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两组胎心变化、活跃期、第二产程、平均出血量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的侧俯卧位 ,是降低难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时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樟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23-224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数、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增加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乐仪联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虞城县人民医院分娩的7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侧卧的屈膝卧位纠正胎方位,观察组产妇使用导乐仪镇痛联合分娩球纠正胎方位。比较两组产妇活跃期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对照组产妇在活跃期重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仪联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纠正枕后位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较好的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采用两种体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效果,以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 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组A 60例采取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待产;观察组B 62例采取同侧俯卧位,观察0.5~1.0 h,经阴道检查确定为枕横位时,让产妇再采取对侧俯位待产;对照组58例采取自由卧位待产.结果 ...  相似文献   

8.
马爱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55-4356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分娩的临床特点、处理及转归。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103例,随机抽取103例枕前位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均无骨盆异常,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比较2组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持续性枕后位组剖宫产、胎吸或产钳助产、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头位难产,产程延长,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及时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位分娩中体位改变对产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分娩的枕后位及枕横位初产妇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22日,其中常规组不作卧位指导,指导实验组给予同侧的俯卧位,并且在胎头下降时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分析不同体位改变对产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3.07%,常规组为53.84%,说明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两组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头位分娩中体位改变便于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难产事件,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10.
成娟 《吉林医学》2012,(5):1062-1063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分娩的胎方位为枕后位,宫口开大至3 cm出现产程停滞2 h以上无进展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俯卧位,对照组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对侧俯卧位或随意卧位。结果:观察组在胎位矫正成功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手术产率方面均优于照组。结论:在产程中指导孕妇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俯卧位来矫正枕后位,是将难产转为顺产、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分娩球的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40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对所有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均给予分娩演习健康教育,"三步法"应用在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娩球应用在试验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在分娩方式、产程总时间及产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使用分娩球分娩可提高枕后位成功复转概率,缩短产程,减缓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增加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法、产程进展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胎头转正率为91.79%(55/60),对照组胎头转正率为56.7%(3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1,P=0.000)。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33/60)。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2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00)。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先露速度明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1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研究组阿氏评分4~7分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65.05±70.9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20.00±124.89)m L(t=2.963,P=0.004)。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对纠正枕后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膝卧位矫正枕后 (横 )位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宫口扩张 3cm时确定为枕后 (横 )位的初产妇 80例 ,对其中的 4 0例采取胸膝卧位矫正胎位为实验组 ,另 4 0例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胸膝卧位矫正枕后 (横 )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进行体位管理及穴位按摩对枕后位初产妇胎位校正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分娩室适合进行试产的232例枕后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第一及第二产程对产妇进行相关体位指导、管理及穴位按摩,胎头拔露后回产床半卧位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不限制体位,宫口开全后回产床半卧位至胎儿娩出,其他干预措施一致。结果:观察组纠正为枕前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大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感及镇痛分娩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枕后位初产妇合理进行体位管理可纠正枕后位,进行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促进气血流通、降低分娩疼痛,二者合用是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产痛、降低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一琼  徐琳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46-146,148
目的探讨活跃期干扰枕横位、枕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活跃期中枕横位、枕后位待产孕妇各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枕横位、枕后位各100例,通过改变卧位方向和旋转胎头方向干扰其不良的胎方位使其变成枕前位分娩,对照组枕横位、枕后位各100例,顺其自然分娩。结果试验组正常枕前位分娩的成功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P<0.05),试验组手术产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44.5%(P<0.01)。结论活跃期通过改变卧位方向,内旋转不良胎方位可使手术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分娩时对母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邵银雪 《大家健康》2014,(8):297-298
目的:了解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进行抽样,依据不同体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依据产妇自身状况自由择取体位(侧卧位、坐位、卧位或蹲位)进行分娩,对照组应用截石体位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状况。结果:实验组产程异常发生率(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95%),产程短于对照组,且顺产率(85.72%)明显高于对照组(59.5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更为人性化,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体位疗法矫正胎儿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妊娠晚期采取同侧侧俯卧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选取402例产妇于孕36周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4例)采取同侧侧俯卧位,对照组(188例)未采取同侧侧俯卧位,观察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胎头转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及难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取同侧侧俯卧位可以使临产后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率降低,难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求珍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40-141
目的观察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减少产程中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活跃期胎头位置异常、足月妊娠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富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枕前位,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8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两组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并发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56例胎方位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78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治疗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由卧位及常规处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 :在产程方面,试验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产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顺产方面,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方位异常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的方法能有效缩短分娩的时间,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顺产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