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对比止血带应用于不同时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 年6 月-2016 年12 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8 例,根据术中应用止血带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3 组:A 组(术中接受全程止血带治疗),B 组(仅于假体安装时应用止血带治疗,于膝关节假体成功放置且骨水泥硬化时结束,即限制性使用止血带),C 组(于截骨后开始应用止血带,加压包扎后停止使用),每组各26 例。比较3 组患者止血效果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TKA 术中不同时期给予止血 带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3 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C 组比较,B 组隐性失血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住院时间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关评分以及软组织损伤指标改善显著(p <0.05)。结论限制性使用止血带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隐形出血量,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内不同液体治疗方法对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B、C三组分别采用围术期限制性非限制性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内死亡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A、B组相比较,C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个月内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明显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不同液体疗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与其他液体治疗方案相比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近期死亡率,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琼  王寨兴 《吉林医学》2010,31(7):990-991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和B组各25例,C组20例。A组行持续硬膜外腔镇痛(PEA)+PPNI;B组仅行PEA,不行PPNI;C组仅行PPNI。比较三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A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最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结合其他的镇痛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汪洋  马骏  李国庆 《新疆医学》2015,(3):305-308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不同压力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60 mm Hg;B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280 mm Hg;C组:采用止血带压力为300 mm Hg。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患侧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疼痛等级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与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3 d止血带处疼痛小于B、C组患者;B、C组患者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胀程度明显小于B、C两组患者,而B、C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7 d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B、C两组患者,而术后14 d及术后1月三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无差异;三组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无差异。结论 TKA手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实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例,三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方式分别为:A组为单次股神经阻滞,B组为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C组为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观察三组患者TKA后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当晚及次晚因疼痛引起的睡眠中断次数,镇痛泵自控次数,术后因疼痛剧烈加用止痛药物的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KA后各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B两组;术后当晚及次晚因疼痛引起的睡眠中断次数C组少于A、B两组;镇痛泵的自控次数,C组低于A、B两组;三组患者在TKA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两组在各观察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局部药物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0-1241
目的 评估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传统配置镇痛泵,术后辅以止痛药物.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及14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2、3、12日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患膝关节ROM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超前镇痛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可以促进关节早期无痛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方法:本组90例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30例。 A组:围手术期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未给予静脉止痛泵( PCIA);B组: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给予PCIA;C组:术后给予PCIA。记录各组患者于术后不同时段(2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患者静息时疼痛程度;术后3天内的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调查;术后3天、7天及14天患肢被动活动度。结果:(1)A组与B组术后不同时段静息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肢体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别,但优于C组。(2) A组吗啡用量低于B组和C组。(3)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奇偶顺序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ERAS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给予ERAS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媛  胡刚刚 《大家健康》2014,(9):128-128
目的:探究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20名,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名。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康复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及膝关节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获取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关节疼痛难以避免,疼痛控制不佳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围手术期镇痛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法有:关节周围注射药物镇痛、股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本文对以上五种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将该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鲑鱼降钙素组(A组)、塞来昔布组(B组)和鲑鱼降钙素+塞来昔布联合组(C组),各40例。记录术后第1、2、3天患者VAS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值、血清骨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1、2、3天C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治疗后A组、C组患者骨密度、血清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且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塞来昔布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53-255
目的:探讨依降钙素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单侧TKA的老年晚期骨性关节炎(OA)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降钙素组(A组,n=30)、依托考昔组(B组,n=30)和依降钙素+依托考昔联合组(C组,n=30)。A组患者给予依降钙素(20U/次,1次/周),连续2周;B组患者术后口服依托考昔(60mg,2次/d),维持7d;C组则采取上述两组的联合用药。记录术后5d内的静息(RVAS)、主动(IVAS)和持续被动(PVAS)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的RVAS、IVAS及PVAS评分均高于C组(P<0.05);B组患者的骨密度、骨钙素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低于A组和C组(P<0.05),三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依降钙素及依托考昔可作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TKA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与常规围术期护理,对比2组研究对象术后疼痛控制质量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屈曲>90°所用时间与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冷敷联合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局部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初次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C组。A组45例患者TKA术前静滴TXA 1 g, B组45例患者在静滴TXA的基础上,关闭切口时关节腔注入TXA 1 g, C组45例在联合TXA组的基础上术后进行冷敷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引流量更低,且C组术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更低,且C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3、7 d关节活动度(ROM)更高,且C组术后3、7 d ROM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A组,B组、C组术后3、7 d两股部周径差更低,且C组术后3、7 d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围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无动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极股骨头置换术(SHA)、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HA)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5例,其中A组(SHA)24例,B组(BHA)39例,c组(THA)32例。观察三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5);A组髋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及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一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A、B组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少,B、C组并发症较少。双极人工股骨头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侧间隙保留技术(MGT)与测量截骨技术(MRT)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3例,按不同软组织平衡技术分为MGT组88例和MRT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随访,比较膝关节内翻角、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长、聚乙烯垫片厚度、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度、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T与MRT术后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与疼痛症状,但前者术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后者(P<0.05)。 结论采用MGT更能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将6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2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及下肢弹力袜、物理治疗,对照组32例仅穿下肢弹力袜及物理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出现10例,2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地防止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多模式联合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64例,6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术后疼痛的治疗.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包括:术前患者教育和应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或曲马多缓释片超前镇痛;术中手术技术改进和减少手术创伤,术后予以医患沟通、冰敷及静脉自控镇痛(PCA).术后第2天随机分为单用COX-2抑制剂和应用曲马多缓释片+COX-2抑制剂两组,并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VAS)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及膝关节出院时运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镇痛组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及运动疼痛评分比单用COX-2抑制剂组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静息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膝关节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能有效地控制全膝关节比较置换手术后的运动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