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选取近两年时间内来院就诊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患儿50例,选取同期入院的未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生儿50例,分列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呼吸机通气相关参数等方面的数据,找出感染因素,并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因素包括出生体重、孕周、呼吸机通气时长、反复插管情况、吸痰情况。结论:对新生儿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工作中要注意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呼吸机持续通气时间、反复气管插管、吸痰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患病。  相似文献   

2.
黄志宇 《当代医学》2014,(14):40-4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1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原发为肺部疾病以及是否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影响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引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护理胎龄小和低体重患儿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谢宏基 《广东医学》2007,28(4):607-60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7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4.7%,死亡8例,病死率为19.5%,机械通气时间小于72 h发生率为42.5%,机械通气大于72 h发生率为7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支气管致病茵分泌物培养以革兰阴性茵为多见.结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其致病茵多为为革兰阴性茵为主、混合感染及耐药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应加强呼吸道无茵管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候及时做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6例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3例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1例因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6例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3例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1例因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1],而围产期新生儿更易患此病,这与该期患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89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敏 《当代医学》2013,(8):25-2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5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本组患儿的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细菌67株,其中肠杆菌41株、非发酵菌12株、葡萄球菌9株、其他5株。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能延长患儿的病程,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4月住院部99例采取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余5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患儿的孕周、体重、插管次数、肺部原发性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血流性感染等因素相关;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插管次数、合理营养抗生素、强化口腔护理及加强患儿营养等,可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升新生儿存活率,确保其健康及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是导致病人住院日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老年病例应用机械通气病人逐年增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例也在相应增加。现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4年~2005年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59例,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冷凝水逆流,防止口鼻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保持口腔、切口清洁等护理措施。结果:3例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1例因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死亡。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在ICU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干预措施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对临床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作出指导。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人工气道的管理、呼吸机管路使用、患者体位等方面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文献,分析目前医学领域内对该主题的研究情况。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检索所有发表的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文献并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得到当前关于该主题的研究热点。结果:检索到关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文章共262篇,高频主题词为37个,通过对37个主题词的聚类分析得到七个研究热点。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微生物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药与剂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良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学为该主题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人工气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性护理对策。结果:入选本次回顾性分析的6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感染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35%;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尚未发现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死亡的病例。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重视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综合使用各种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病房及其他ICU行机械通气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发生率51.8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胡锡仙 《中国医刊》2013,48(3):58-59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机械通气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51.91%)机械通气时间<5天者19例(27.94%);机械通气时间≥5天者49例(72.06%).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呼吸机使用时间(16.9±5.7)天,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呼吸机使用时间(3.5±2.4)天.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07年6月的4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率、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4%,病死率为43.75%,其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等有关,以G^-菌感染为主,且常对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2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果 82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充分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并采取全程预防措施,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分析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6例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3%;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30g/L、呼吸机使用时间≥7d、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3d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等。结论 ICU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较高,因素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呼吸机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3—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NICU 2013—2016年收治的70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1])(患儿合并发热表现;经血常规检查见外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