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1例双眼内源性播散性足分支霉菌感染所致的眼内炎。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囊性纤维病行双肺移植,经慢性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支气管镜脱落细胞培养发现足分支霉菌芽胚。入院后3周,患者诉视物模糊加重及右眼中心暗点。散瞳后眼底检查显示右眼深部玻璃体炎,伴出血性视网膜炎,累及黄斑,左眼有周边部黄色脉络膜浸润,伴表面视网膜炎及局限性玻璃体炎。结果:行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玻璃体培养发现足分支霉菌芽胚。患者最终死于其全身播散性疾病。死后眼部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双眼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1例因勃起障碍而行阴茎内药物注射,继发双眼单胞瓶霉菌性眼内炎的病例。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1例71岁的老年患者,患有单胞瓶霉菌心内膜炎,双眼视力下降,并确诊为双眼内源性眼内炎。自玻璃体内取样后,经培养证实为单胞瓶霉菌。对患者进行双眼的玻璃体切除术、眼内及全身抗真菌治疗。结果:治疗后,尽管患者全身的感染消退,但术后的视力仅为手动,眼部的临床特征并未改善。结论:单胞瓶霉菌是一种可以容易地自玻璃体内分离的病原菌。对于单胞瓶霉菌导致眼内感染的病例鲜有报道。内源性单胞瓶霉菌性眼内炎@Zayit-Soudry S$Depart …  相似文献   

3.
目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一种罕见病因,目前关于这种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及预后存在争议。但是,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只有少数关于其临床特征的报道。病例报道:患者女性,24岁,3周内发生内源性眼内炎。接受了经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检测玻璃体腔内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开始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局部滴眼、结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及全身应用)。到临床治疗结束时,视力由手动提高到0.5,3个月后提高到1.0。无全身性李斯特菌病及肉芽肿形成的迹象。结论:虽然内源性眼内炎往往预后较差,但是本例由李斯特菌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1例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1例罕见严重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患,多次误诊,治疗无效,后经正确诊断,并及时采用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射等非常规治疗,不仅保住了眼球而且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当双眼葡萄膜炎对激素、抗生素等治疗不敏感时,应当考虑内源性眼内炎的可能,及时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挽救视力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首例人眼玻璃体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曲霉菌眼内炎。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患者:22岁女性,因肺移植手术接受5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现右眼视力模糊和眼红。干预:在玻璃体标本中检出土曲霉后,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伏立康唑(100μg/0.1m L)。以前的治疗方法包括玻璃体切割术和反复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B,全身使用伏立康唑,但不能阻止病情恶化。主要观察指标:视力(VA)和眼部炎症。结果:视力明显改善(提高至6/15),炎症控制良好。患者恢复良好,且无全身真菌感染的迹象。结论:在系统用药治疗曲霉菌眼内炎患者时,玻璃体内注射伏…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眼内炎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 28例 28只眼内源性眼内炎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统计其临床特点、原发感染灶、全身合并疾病、眼部并发症、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效果,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源性眼内炎右眼发病稍多于左眼;呼吸道是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玻璃体取材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取材部位.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积极治疗后仅 13只眼( 46.4%)感染控制、视力提高,这些患者从起病到就诊间隔平均为( 3.8± 2.5) d,其余患者平均为 (10.1± 5.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2).内源性眼内炎预后与年龄、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有无玻璃体注药、有无玻璃体手术无关( P >0.05);与疾病类型相关,前段型预后优于其他类型( P< 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及早就医、病变局限在眼前段者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全身和局部强效的抗菌素联合激素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眼内淋巴瘤患者,其双眼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的单克隆重排完全相同。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1女性患者,78岁。患双眼玻璃体炎,右眼视网膜下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 S)未受累。右眼行经玻璃体视网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月后,左眼玻璃体混浊加重,行玻璃体切除术。提取双眼玻璃体标本中的D NA,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分析IgH基因的第三补体决定区。结果:在双眼检测到了D N A行列相同的IgH基因单克隆重排。结论:本例未累及CNS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患者,其双眼的单克隆化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新的抗真菌剂成功治疗外源性镰刀菌性眼内炎及曲菌性眼内炎。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方法:回顾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例64岁男性患者发生了位于白内障后串珠镰刀菌性眼内炎。尽管行晶状体摘除术、3次玻璃体切除术以及5次玻璃体内注射两性霉素治疗,但感染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敏感药物、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2017年真菌培养阳性眼内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培养结果。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眼内炎病例共14例(18眼):外源性6例(6眼),全部为眼球穿通伤所致;内源性8例(12眼)中,其中4例原因不明,2例继发上呼吸道感染,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共培养出4个真菌属:念珠菌属9例,曲霉菌属3例,枝顶孢属1例,粘束孢属1例;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75 %),外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曲霉菌(33.3 %)。在可测视力的13例患者(17眼)中,内源性眼内炎通过治疗有8眼(66.7 %)视力提高,而外源性眼内炎只有1眼(20 %)视力改善。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眼,61.5 %有视力提高。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念珠菌敏感率为100 %。结论 外源性真菌眼内炎较内源性预后差。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囊内积脓患者伴发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的病例。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方法:1例51岁男性患者因白内障摘除后慢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部分性后囊切除及玻璃体内抗生素注射,随后行人工晶体取出。结果:术后患眼囊内积脓,但未见前房积脓。细菌培养显示玻璃体及囊内人葡萄球菌(一种凝固酶阴性、革兰染色阳性细菌)感染。结论:人葡萄球菌导致眼内炎的病例少见,计算机检索M EDLINE未见相同病例报道。该病例使得导致慢性眼内炎的微生物种类又增加了人葡萄球菌,这种眼内炎可伴发少见的囊内积脓。囊内积脓伴发葡萄球菌性眼内炎@Iyer M.N.$…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8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和内眼手术史,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及B超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只眼中,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17眼,这1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者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致病原因、诊断治疗经过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31例,对其致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外源性及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均变现为起病急、眼痛伴随视力急剧下降、房水和玻璃体炎性浑浊。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因素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8例眼内炎均行玻璃体切除术,3例真菌性眼内炎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术前术后视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致病因素,及早查找病原菌。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感染性眼内炎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1例B组链球菌性(G BS)眼内炎并发脓毒性关节炎及脓栓引起的同侧偏盲。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1女性患者,75岁。患脓毒性关节炎及同侧偏盲,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并引发内源性G BS眼内炎。结果:磁共振显示大脑及其左侧枕叶多发性脓毒血栓形成。眼底检查发现内源性眼内炎。血、尿培养G BS阳性。二尖瓣赘生物可能是引起颅内脓毒血栓的原因,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证实了这一推论。结论:脓毒性关节炎和栓子栓塞会诱发心内膜炎和脓毒血症,本例内源性眼内炎进行了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并发现心内膜炎的存在。内源性B组链球菌性眼内炎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并曲安缩松(TA)辅助治疗而并发了眼内炎的病例。方法:1例60岁日本男性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接受了PPV并TA辅助治疗,术后发生了眼内炎。术前的视力为20/200,术后4d,发现眼炎伴有前房积脓,视力下降至手动。尽管有严重的炎细胞渗出,睫状充血及眼痛并不明显。结果:眼内炎发生后,再次行PPV,先锋霉素Ⅴ(40μug/m l)和庆大霉素(8μug/m l)灌洗,术后不久,炎症被控制。玻璃体取样证实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患者视力改善为20/100。结论:PPV并用TA辅助治疗,可能会并发具有独特体征和症状的眼内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致病因素、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1例(13眼),针对其病因、致病微生物、治疗方法及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由肝脓肿导致的内源性眼内炎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2例,血液透析导管滞留感染引起的有2例,不明原因3例,其中合并眼眶蜂窝织炎2例。8例有长年糖尿病,1例在发病后确诊糖尿病。病原学检测中,血微生物培养阳性5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5例行玻璃体腔液培养,阳性2例,为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3例(3眼)因眼球结构严重破坏行眼球摘除术,3例(4眼)因不能耐受手术行玻璃体腔注药术,5例(6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经过治疗5眼指数及以上视力,2眼光感或手动,3眼无光感。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的一种眼科急症,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20岁。因双眼高度近视、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于1996年行玻璃体切割网脱复位手术,术后右眼视力不佳,只有光感,因左眼自幼患病形成角膜白斑、视力差。本次入院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在眼;光感。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左眼角膜中央有约6mm×6mm白斑,眼内窥不过,仅从边缘透明角膜可见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其余组织窥不清。做眼B超检查,左眼玻璃体及视网膜正常。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于1997年6月28日在局麻下行左眼自体角膜移植术。手术方法:以右眼的透明角膜为供…  相似文献   

17.
张键  蔡方荣 《中外医疗》2012,31(8):16-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A组,37例)与单纯性玻璃体内注药治疗(B组,35例)眼内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眼内炎的总有效率为86.49%,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仅13.51%;B组治疗眼内炎其总有效率为65.71%,而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4.28%。结论一旦发生眼内炎应立即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有条件应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时的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对早期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化脓性眼内炎16例,行玻璃体取材十注药术,无效后行次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光凝术,环扎术,异物取出术,术后给予抗生素,随访3个月。结果15例感染控制,1例真菌感染术后未能控制而摘除眼球,术后视力2例0.6-0.8,大部分在光感-0.3,手术并发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化脓性眼内炎早期次全玻璃体切除十环扎术结合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眼内炎,获得不同程度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视力提高率(93.94%)高于对照组提高率(75.00%)(P<0.05)。结论:将玻璃体切除术用于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能够减少眼内损伤、降低眼压,同时有效促进患者视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和目的:报道玻璃体曲安奈德(IV TA)注射后的急性术后假定无菌性眼内炎。患者和方法:IV TA注射后急性无菌性眼内炎的回顾性、干预性多中心研究。结果:共有922例IVTA注射。其中有8例患者的8只眼存在假定无菌性眼内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87%(95%CI0.38%~1.70%)。中位潜伏期是1.5d(1~7d),视力20/563(20/80-光感)。初始治疗包括玻璃体穿刺抽吸及抗菌素注射(n=4),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和玻璃体内注射抗菌素(n=2),或仅口服左氧氟沙星(n=2)。所有6例眼内培养均无菌。平均随访5.9个月(4~9个月),最终随访中位视力20/75(20/40~指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